釋教的護法天神四大金剛_釋教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簡介

  四大天王是釋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釋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坐落榜首重天,榜首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一般排列在凈土梵宇的榜首重殿的兩邊,天王殿因而得名。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

  四大天王分別是:

  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持琵琶,住東勝神洲。

  南邊增加天王——毗琉璃,持寶劍,住南贍部洲。

  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龍),住西牛賀洲。

  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我國神話中托塔李天王李靖便是從多聞天王演化而來。

  四大天王也被稱為“風調(diào)雨順”。我國釋教徒以為南邊增加天王持劍,司風;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司調(diào);北方多聞天王執(zhí)傘,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diào)雨順”。

  持國天王

  持國天王,梵名“提多羅吒”,釋教所說護世四天王之一,主守東方。聽說他能護持疆土,故稱作東方持國天。此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埵,帶領諸毗舍阇(顛狂鬼)等看護東方弗提婆洲。在四天王中,除了北方毗沙門天王之外,獨自作為供奉目標或作為釋教藝術體現(xiàn)的主題的狀況很少,絕大多數(shù)場合是一同呈現(xiàn)的。持國天王的形象,據(jù)《陀羅尼集經(jīng)》卷十一中記,身著天衣,左手伸臂下垂持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托寶珠。另據(jù)《般若看護十六善神王形體》所說,持國天王身青色,紫發(fā),面顯忿怒狀。著紅衣甲胄,手持大刀。我國內(nèi)地釋教寺院中的持國天塑像,因受《封神演義》等民間神話影響,為一手持琵琶、身披我國式戰(zhàn)甲的武將形象。

  增加天王

  增加天王,梵名“毗流馱迦”,釋教護世四天王之一,率諸鳩槃茶(雍形鬼)、薜荔(餓鬼)等主守南邊閻浮提洲。聽說此天王能令別人增加善根,故名。

  增加天王的形象有多種,據(jù)《陀羅尼集經(jīng)》記,他的衣甲與東方持國天根本相同,右手執(zhí)矟,矟根著地。另據(jù)《般若看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記,南邊增加天王,身赤紫色,紺發(fā),臉顯忿怒相。身穿甲胄,一手叉腰,一手持金剛杵。在我國釋教寺院中,這位天王則是身青色,手持寶劍。

  廣目天王

  廣目天梵名“毗留博叉”,聽說他能以清凈天眼調(diào)查護持國際,故名。他居于須彌山白銀埵,帶領諸龍族及富單那(臭餓鬼)等看護西方瞿耶尼洲。

  此天王的形象有多種,在《陀羅尼集經(jīng)》中記,他左手持矟,右手執(zhí)赤索,其他與持國天王大致相同。在《般若看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廣目天王身肉色,臂掛黑絲,面露淺笑,身著甲胄,手持筆作書寫狀。在我國釋教寺院中,廣目天王多為身赤色,手中環(huán)繞一龍。

  多聞天王

  毗沙門天王——毗沙門是梵文,直譯為‘多聞天王’。因傳說他常去聽釋迦說法,所以稱‘多聞’。帶領夜叉、羅剎等看護著北方郁單越洲。他與吉祥天是兄妹,在印度神話中又是施福護財?shù)纳粕瘛e的他又叫兜跋毗沙門天王,兜跋是古代西域的國家,后來誤解為刀八,又進一步誤解為八支刀。因而多聞天王在日本就成為了鎮(zhèn)守疆土,拒退怨敵的神將。

  北方多聞天王, 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梵文譯音,意即“多聞"。“多聞”比方福、德 ,聞于四方。他住須彌山水興盛,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護持眾生資產(chǎn)。


隨機文章: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