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教最基本的人生觀應該是怎樣的?這首偈語告知你

  龍樹菩薩是大乘釋教史上的一位巨大論師,著有很多的大乘論典,其間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中論》剖析緣起性空的深義,其間的一道偈語,代表了釋教最基本的世界觀、人生觀。這首偈語是: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

榜首句:“諸法不自生”

  人間萬事萬物,不可能不依賴任何其他的條件,而主動生起。比方人不能只靠自己就能活著,人要依托陽光、空氣、水分,還要依托別的人,要依托整個社會,他不能獨立存在。人間沒有任何一件事,或許任何相同東西,只靠自己就能獨立存在的。

第二句:“亦不從他生”

  他便是客觀條件。今日我想在這兒辦個講座,只要我講沒有咱們來聽,今日這個講座是辦不成的。片面和客觀,都要具有才行。片面的我,客觀的他,兩者要緣由和合才干生起,一個主一個客,這兩者不能獨自存在。

第三句:“不共不無因”

  自他緣由和合叫共,不共生,即便是升起來一個事物,都是無常的,也是無我的。無因便是平白無故,便是偶爾。有人說人和人之間的相遇是偶爾的,其實哪有那么多偶爾呢,茫茫人海,為何你就跟他相遇而不是他人?這偶爾傍邊有必定,原封不動的既定的規矩傍邊,有它的變化無常性,全部都不是平白無故的,他不可能無因,所以是不無因。

第四句:“是故說無生”

  經過前三句的剖析,得出第四句這樣一個定論。釋教以為生命的來源便是緣起無生,無便是什么都沒有的無,無生便是全部法原本無生,即便現在存在,也是無常的,也是無我的,最終是沒有的。咱們見到夸姣的事物,不要執著它,不要試圖去留住它,由于那只是眾緣和合的一個假象。

結語

  人身可貴、佛法難聞,咱們信了佛,佛法里的大智慧,學之不盡,取之不盡,對咱們的給假咱們的生命,都能起到很大的助益。人生倉促幾十年,一晃而過,咱們必定不要松懈,不要比及生命快完畢的時分,才想起學佛一輩子,沒有在佛法上得到真實的受用,那不是空過了咱們的人生嗎?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