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安在繁忙的日子中,做得力的修行?
【摘要】1.準則:削減攀緣;一次只面臨一件作業。2.修行三學:「戒」正思、正業→五戒、十善滿意;「定」正念、正知→六根清凈;「慧」正定、正見→調查五陰無我。
首要咱們來想這個問題:「繁忙」會有什么妨礙?莫非繁忙就會形成修行的妨礙嗎?我還傳聞圣嚴師父講過:「忙的人時刻最多?!刮也恢烙袥]有誤解他的意思,不過,依據我的了解,忙的人最有時刻,或許是由于他很會方案時刻,并且能今日事、今日畢,該做的作業從速將它做完,作業做完之后,真實才會有時刻。假如延遲,或茍且唐塞,成果累積的事愈來愈多,到最后仍是會更忙。
此外,除了對現有的時刻能善加方案之外,還須盡量少攀緣,由于一攀緣下去,就會沒完沒了。所以繁忙并不是必定欠好,問題是在于你怎么從中做恰當的調理,甚至將它變成一個很強的助緣。所以,基本上我的經歷是如此:削減攀緣,這是一個重要的準則。
第二點,盡管作業排的許多,瞬間當面臨那件作業時,就只想那件作業。在我心中盡管有許多作業要做,瞬間我所面臨的永久就只有一件作業罷了。這種心里是在很忙的時分一個很重要的心里調理。這個道理是我從宮本武藏的電影中得到的啟示。(中略)他說,在他發展的決戰中,常常面臨以一對多的局面,盡管面臨許多敵人,瞬間在他的心目中,永久只面臨一個敵人罷了。這句話給我很好的啟示。如此才有方法經心全力地敷衍這件作業。這個敵人囈語了,下面所要面臨的敵人,仍是「一個」罷了。這是第二個準則。
所以,除了少攀緣之外,一次只面臨一件作業,也便是心里邊只想那時應該要想、要做的作業,在這二個準則之下,再來談談怎么作得力的修行。
何謂修行?修行便是批改過錯的行為、言語、意念。佛法中的修行有哪些作業?身業方面是批改殺盜淫,口業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意業是貪嗔癡。身口意三業相較而言,身口業粗,意業細。針對身口業方面的修行是戒學,對治意業的是定學及慧學,定慧最主要是對治意念或貪嗔癡。所以能夠反過來想這個問題:如安在繁忙的日子中,作戒、定、慧的修行,學習戒、定、慧?
受過戒的菩薩,你們是怎么感覺自己現已受戒了?(彼答:由于感到有防非止惡的力氣。)這個力氣是從哪里來的?受戒時,是在念三皈依文時,納受戒體。由于受戒的含義,便是發愿要自己挾制自己。所以原本受戒是自己的作業,瞬間要求你在一個揭露的場合標明出來,并且是在佛前、三寶的面前標明出來。如此有何優點?由于你在標明時,感覺你的「意志力」-用佛法的術語稱為「思」。
例如你在受戒時講出自己的姓名,「便是我自己」,而不是替他人。并且說:「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便是要感覺我為何這么做,不是為了其它的原因,而是為了修佛道、成佛道。并且以佛作為我的教師,并不是以其它的宗教或思維作為輔導。由于其它的宗教思維也有五戒,天主教、回教、基督教等也都有自己的戒律,內容是迥然不同。戒律是各各宗教都有的,而我所持的是期望像佛相同的戒律。其次感覺持戒的時刻是盡形壽(五戒)或一日一夜(八關齋戒)。然后再感覺內容。
所以受戒便是把受戒的方針、志愿、期限、內容,在佛前揭露的標明,這種揭露的標明等于是作一個意志力的感覺。意志力是在修行傍邊,首要能夠使用的。由于要有定力、慧力不太建議,這種比較高水準的心態,在日常日子中不太好運用;瞬間,意志力是咱們在日常日子中常常使用的力氣,不用在一些特定的時刻、空間作學習。
比方咱們從報名參與開端,到今日來到這兒參訪,其實都是靠意志力的支撐。最初看到公告時,就想:「我想去。」假如你心里不想去,今日就不或許來這兒了。計劃想去之后,假如想到星期天應該好好歇息,意志力就單薄下去,也或許會又消除想去的想法了。甚至于報名之后,當天早上要出門時,遇到下大雨,或許因而不想去了?;蛟S暫時有其它你覺得更好的作業,你就立刻轉移了。甚至于在途中,忽然覺得不想來這兒,或許立刻就會走到其他當地去了。所以咱們能夠發覺,在日常日子中,意志力幾乎是咱們常用的力氣。所以首要意志力的使用很重要。
怎么能使戒學滿意?戒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五戒或十善。怎么使五戒、十善滿意?第一點,應該要有「正思」,隨時培育正確的意志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在日常日子中,隨時堅持正確的意志力。這是你不用特別去修習、特別去要求,而是能夠隨時反省到的。隨時反省自己是往正確的方向,仍是過錯的方向。
從正確的意志力恰當就能引發一切正確的行為、言語。所以,應該以正思、正業,堅持自己所受的五戒或十善,令之滿意。這是在日常日子中,首要要注重的兩個力氣。樹立正確的意志力,使心永久往正確的方向。關于善法、佛法,意志力十分剛強。有的人是關于惡法意志力很剛強。教他打禪七打坐,他很苦楚,瞬間他打麻將能夠坐上一、二天。教他拜佛、繞佛,他覺得很累,瞬間他跳舞能夠跳通宵。
所以假如能常常運用正確的意志力,逐步就能使五戒、十善滿意,并且能堅決的受持。所以,咱們首要要留意的是心里意志力的方向,經常反省它、使用它。用每一次正確的行為和言語來確保意志力,由于意志力只是在心里里還不可,要發起出來才算。所以應該用實際上的言語、行為來必定它、感覺它。從心里發出來,做出來之后,使你的意志力更剛強。例如打了一次禪七之后,覺得很好,下次再去。表里相互的合作,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運用。
其次,咱們就要談定學了。什么是定?建議的說,「定」便是精力會集。要精力會集的話,首要就要了解,精力力氣(心力)從何處來。精力的本源是在什么當地?除了內涵的認識之外,還包含外在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是精力的內容。此六識又是從哪里來的?當六根觸摸到六塵(六境)時,就會發生六識?!父贡闶蔷Φ膩須v之意,根是發生精力的來歷處。眼識必定要從眼根發生,不或許從皮膚感發生,不能用皮膚去看,必定要用眼睛去看。當眼睛閉起來時,就看不到了,只能意圖根去想像了。
所以要了解精力會集的話,就要去操控六識,六識又是從根觸摸塵而來。換言之,要評論禪定的話,就要評論怎么看護六根令之清凈?應該以正念、正知?!刚睢沟摹改睢褂胁煌?、憶想之意。正念便是記憶猶新所學過的佛法(包含三寶-佛、法、僧)。在日常日子中,隨時堅持正確的憶想,隨時想三寶的作業。你們是否計算過自己一天能想幾回三寶的作業?一天之中,心里恰當而然心里邊呈現與佛法相應的念有幾回?由于心里呈現幾回正念,就會影響你的心往那兒想。
很久曾經,我曾在報紙上看過一篇報道,有一位鍾楚紅的影迷寫信給她,他說:「我有算過,我一天想你六十五次。」他對鍾楚紅不時堅持正念,所以他六根不時被鍾楚紅所籠罩著。相同的,咱們算一算,一天之中,不論做什么作業,到底有幾回想法,經常堅持與佛法相應呢?你會感觸到,你自己就像佛菩薩相同,周遭的人也感觸到你如同便是佛菩薩相同?
由于要防護六根,需求靠記憶猶新。你心里邊一向堅持什么心態,就會使你的六根發生什么樣的思維或情況。所以正念是第一個要素。
第二,正知的合作。正念是使它不忘失,正知是當正念失掉時,立刻能發覺,把想法再捉回來。常常有人打夢想打了半響,都搞不清楚現在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要做什么。不知道這姿態的作業,是否正確,是否合適現在的時刻、空間,是否合適我現在的身份?不是很有正知力氣。
其次,就談到才智了。什么叫做才智?簡言之,才智便是有方法辨明楚真與假。辨明真假,在社會上也被遍及的要求。例如當一個售票員,他要有能夠辨明楚真票、偽鈔的才智。銀行小姐則需求分得清楚真鈔與假鈔,這對他的作業很重要。在各個職業,其實便是要辨明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人間學識也是要教咱們辨明楚真假,例如我曾經學醫藥,便是辨明楚什么是真藥、什么是假藥,這個病判別的正確、仍是不正確。
佛法里大約不會教這些人間的真與假,由于這些在人間法里就能夠學到了。釋教里要辨明楚真假,最重要的主題是「我」。你能夠真實了解「我」嗎?對此若不能別離清楚,許多問題都無法底子囈語。由于一切的本源都是從這兒發出來的。
釋教認為是「無我」,所無的是什么我?你要辨明楚什么是真的我、什么是假的我,什么是你過錯想像出來的我。我的界說是什么?你會認為「我」和他人不相同,我是有別于他的,如此才會發生我,并且這種有別是到了「僅有」的程度。
假定發生了一件事端,天主或神來向咱們宣告:「現在全世界的人類都將死光,唯有從我手里拿到這一張票的人能夠不死?!乖蹅兌紩屵@一張票,期望這個人便是我。
關于他人的苦楚,咱們不太能感觸到。他人打針時,會覺得如同不是很痛,瞬間自己被打針時,會覺得特別痛,覺得我的肉和他人的肉不相同。咱們很少想到他人的苦楚和咱們是一體的,當他人苦楚時,咱們不會覺得如同是自己苦楚相同。到醫院去看到許多患者那么苦楚,由于痛不是在咱們身上,所以咱們會置疑:「真的那么痛嗎?」
此外,「我」還有一個過錯的感覺,會認為「?!?,認為永久都如此,并且咱們會期望我是無拘無束的,每個人都不樂意老、病、死,期望自己無拘無束,能夠為所欲為。現實上,這是不或許的作業,瞬間在潛認識里,咱們卻偏偏認為如此:「我的孩子是最棒的,我家的東西便是不相同。由于我怎么怎么……」這是很難去除的。
所以,咱們不要小看它,認為這是很建議的作業?,F實去找你為何會固執我的資料。固執我上不建議,你非得的資料便是五陰,咱們從五陰固執我,所以從五陰-色、受、想、行、識調查。一般人很建議從肉體(色)固執我,這是很明顯的一個當地。此外,在精力方面-識固執我,再將識細分,它的內容還包含:感觸(受)、思維(想)及種種的意志力(行)。從這兒的確去調查。
要調查到無我,一般的調查還不可,它需求有正確的禪定及見地來調查。所以,第三點,在日常日子中,要堅持正定、正見。而正定是從第二點的正念、正知、看護六根清凈而來的。
今日期望向咱們交待的,日常日子里邊留意心里的力氣-正確意志力,表現出正確的行為、言語。有正確的憶想力,合作正知力,一打夢想時立刻知道。以正念、正知為根底,才會發生正定。以正定為根底,再合作聞思修所得的正見,去調查五陰。如此就可使五戒、十善滿意;六根清凈,能了解到五蘊無我。這些是在日常日子中修行的大準則。(講于法鼓山護法會會員參訪「如安在繁忙的日子中作得力的修行」,凈苑,1993.11.14)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