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笄之年指的是多少歲的女子?
指女子滿了15歲。描述古代女子已到了成婚的年歲。
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滿十五周歲。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出自《禮記·內則》,及笄中的“笄”字指的便是女子的發簪,及笄也可以理解為插發簪。
古代將及笄視為女子成年的一個分水嶺,女子十五歲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被稱為及笄之年。而男人需求比及二十歲才算成年,男人成年則被稱為弱冠之年。
及笄是指多少歲
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滿15歲。
及笄之年指的是古代女子現已到了成婚的年歲。在古時分,女子到了十五歲進行許配,頭上就會帶上簪子,假如還沒有許配,比及了二十歲的時分再束發帶上簪子。
不同的年歲有不同的說法:年少的時分被叫作垂髻之年;黃口指的是十歲以下的兒童;幼學指的是十歲;舞勺之年指的是十三至十五歲;志學指的是十五歲;舞象之年指的是十五至二十歲;弱冠指的是二十歲;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歲;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歲;花甲指的是六十歲;古稀指的是七十歲。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歲
滿15周歲。
及笄是指女子滿15周歲,一起,也可以將及笄視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個分水嶺,女子過了及笄之年就可以成婚生子了。及笄一詞最早出自于《禮記》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便是女子的發簪,及笄也可以理解為插發簪。
女子古代年歲稱號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童
女孩7歲:髫年
年少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黃金時代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歲月、碧玉歲月
20歲(女):門生歲月
24歲(女):花信歲月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及笄是指多少歲?
01
女子滿15周歲
及笄是指女子滿15周歲,一起,也可以將及笄視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個分水嶺,女子過了及笄之年就可以成婚生子了。及笄一詞最早出自于《禮記》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便是女子的發簪,及笄也可以理解為插發簪。
及笄是指女子滿15周歲。古代男人和女子的成年時刻各不相同,女子十五歲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而男人需求比及二十歲才算成年。古代女子成年被稱為及笄之年,而男人成年則被稱為弱冠之年。
及笄之年,簡略的可以理解為女子到了可以插簪子,裝扮自己的年歲了,及笄之年關于古代女子來說,是少女到女性的蛻變。而過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她的家里人就開端著手安排她的婚事了。及笄就相當于咱們現代的十八歲相同,不過及笄僅僅被用來特指女子的年歲,而不能用來描述男人。
有關古詩文
監泰州鹽稅,出內供奉官王昭明監壽春縣酒稅。初,修有妹適張龜正,卒而無子,有女實前妻所生,甫四歲,無所歸,其母攜養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會張氏在晟所與奴奸,事下開封府。權知府事楊日嚴前守益州,修嘗論其貪恣,因使獄吏附致其言以及修。
及笄之年是指多少歲
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滿十五周歲。描述古代女子已到了成婚的年歲,出自《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笄: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成婚的年歲。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節操日”,從這年生日開端,便是男女青年最適合的婚嫁年歲了。及笄之年和將笄之年的差異“將笄之年”不是“及笄之年”,“將笄”是將要到“笄年”還沒有到,“及笄”則是現已到了“笄年”。
束發: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余自束發讀書軒中”(歸有光《項脊軒志》)。束發一般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節操焉。”
及笄中的“笄”字指的便是女子的發簪,及笄也可以理解為插發簪。古代將及笄視為女子成年的一個分水嶺,女子過了及笄之年就可以成婚生子了。古代男人和女子的成年時刻各不相同,女子十五歲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被稱為及笄之年。而男人需求比及二十歲才算成年,男人成年則被稱為弱冠之年。及笄就相當于咱們現代的十八歲相同,不過及笄僅僅被用來特指女子的年歲,而不能用來描述男人。
及笄是多少歲
及笄是指15歲。及笄,又名“既笄”,是指古代女子年歲滿15周歲。
古代漢族女子滿15周歲便會開端結發,用笄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故稱為及笄。及笄也指已到了成婚的年歲。
笄:指的的女子頭上的發簪。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成婚的年歲,如“年已及笄”。在現在應該是18-20歲的女子,到了法定成婚年歲的女子就叫做及笄之年!
以上文字內容便是小編收拾的關于及笄是指多少歲和及笄是指多少歲拼音的具體介紹,期望可以協助到您;假如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住保藏重視。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