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故事:平常心是道

古德云:“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人常持此意,以應(yīng)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明·洪應(yīng)明《菜根譚》

趙州從諗禪師在他十八歲那年曾經(jīng)到河南去拜謁過南泉普愿禪師,當(dāng)時南泉禪師正躺在臥榻上休息,看到趙州到來,認為他資歷尚淺,就沒有起身迎接。

趙州垂首在臥榻前站了很久,南泉普愿禪師才瞇著眼睛問:“小和尚,你從哪里來的啊?”

趙州說:“我從瑞像院來。”

南泉問:“既然從瑞像院來,那么你見到瑞相了嗎?”

趙州說:“沒有見到瑞相,只看見一尊臥如來。”

南泉禪師聽后,一下子坐了起來,對趙州頗為欣賞,,他又繼續(xù)問道:“你是有主沙彌?還是無主沙彌?”

趙州答道:“我是有主沙彌。”

南泉又問:“那么,誰是你的師父呢?”

這時,趙州恭敬地向南泉禪師頂禮三拜,走到南泉的身邊,關(guān)切地說道:“冬臘嚴寒,請師父多加保重!”

南泉禪師對趙州的所作所為十分滿意,因為他以行動代替了語言,無需多說,一切盡在不言中。從此,師徒相契,佛道相投,趙州成了南泉禪師的入室弟子。

一天,趙州問南泉禪師:“請問師父,什么是道?”

南泉答道:“平常心就是道。”

趙州說:“佛法無邊,除了平常心之外,是否還有更高層次的趣向呢?”

南泉說:“如果心中還存有什么趣向,就會顧前而忘后,有了這邊,失去了那邊;所謂的全面,都是些被扭曲的東西,并不是圓融無礙的道。”

趙州又問:“沒有趣向可循,回顧茫茫,我怎么知道那就是‘道’呢?”

南泉說:“道不屬于知的范疇。知是一種妄覺,不知則是沒有智慧。得道之人虛懷若谷,無滯無礙。你應(yīng)該當(dāng)下體悟,‘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說是非?”

趙州聽后,豁然開悟。

趙州禪師從小就聰明穎慧,出言吐語,別有禪味,一句“不見瑞相,只見臥如來”,贏得了南泉的青睞。當(dāng)南泉問他師出何門時,他不用一般的語言回答,而是用行動表示,頂禮、侍立,用無言說的禪風(fēng)打動了南泉,成為禪師的入室弟子。

趙州參禪,重在自我肯定,自然隨緣,所謂從平常心流露,不做斧鑿,自有一番禪心慧解!


隨機文章:

發(fā)表回復(fù)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biāo)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