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牌現在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佛牌,想結緣佛牌,但是又不懂,不知道什么適合自己等問題。
一些所謂后期的佛牌量大、精美,但口碑和佩戴感受卻有些差強人意了,這是因為什么呢?難道真的是大師“晚節不保”?
其實大部分的真實情況并不是大師“晚節不保”,而是由于“力不從心”,甚至根本與大師無關。很多所謂后期出的牌,其實并不是真的是大師親自督造加持的。
很多大師因為年紀大了,以及身體的原因,后期都沒有參與到寺廟佛牌的實質督造加持。而督造工作很多就交由理事會、弟子,或一些工廠和善信負責了。他們設計督造好佛牌后,就拿到寺廟讓各位高僧加持,而大師或許也會為那一期佛牌誦經加持,但是如此的參與加持,時間較為簡短,佛牌所灌注的加持力會受一定影響。雖然有些佛牌的材料會按大師的要求,加入大師指定的材質,但由于用料并不是大師親自選取收集加持,所含靈力當然也是大打折扣。再加上這樣的一期佛牌數量一般較多,佛牌的設計也會比較針對市場,相對精美,所以也造成有所謂大師后期的牌比較商業的說法了。
再比如龍婆本廟的這款咬錢虎,雖然出自龍婆本廟,龍婆本也是近代三圣之一的高僧,加持的圣物備受善信追捧。但是師傅已經圓寂多年,這些咬錢虎自然不是師傅加持的,現在廟里出的量也很大,所以就比較商業。因此在資深藏家眼里,他們不會找這類的佛牌了。
然而在國內,由于本身對佛牌的不了解。這種情況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請了所謂大師后期所出佛牌回去的朋友,卻在佩戴后感覺沒有所謂應該有的力量時,就會產生對佛牌、對大師的猜疑,甚者還會認為大師是徒有虛名。當然,佩戴的力量與本身個人的行為福報有很大關系,但這種胡亂借掛大師名號,只為佛牌銷量的行為,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也確實造成了一定影響。
說大師后期所出的佛牌商業,這說法顯然是片面的。真正大師所出佛牌絕對不是商業的,當然也有部分所謂“大師”是特例。我們更應該思考后期所出的佛牌,是否是師傅生前自發督造的,這才是討論的起點。我們相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本身對佛牌和對師傅不是很了解而造成的。所以希望各位朋友在請佛牌之前,能夠通過靠譜的渠道,更好的了解佛牌知識。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