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泰菩緣共享一篇關于泰國釋教的教育位置,以及藏傳釋教中的出家的觀點。為我們了解梵學文明供給參閱。
泰國釋教界對和尚的學識方面,十分重視,全國有千余所梵學院,開設著不同層次的課程,和尚可以學習從人間根底文明到深邃的梵學常識。
因而出家人之中有不少學識淵博的常識階級人物,而在家的學佛者之中,具有高等學歷者也不勝枚舉,如泰王的小公主便是一位很有名的學者,常常受邀到各大學解說佛法。
泰國梵學院的學制一般為四年,學僧結業后要到寺廟中實習一年,然后才可以再進入梵學院攻讀學士學位,時刻為兩年,獲得學士學位之后,可以攻讀三年學制的碩士學位。碩士生結業后,也可以再進一步到印度或歐洲國家的大學里,研討宗教哲學,攻讀博士學位。因為有完好的學位準則,泰國各地講經說法的法師之中,大都是博士、碩士或學士,這使社會各個階級人物,一向保持著對釋教的崇信。
在曼谷期間,曼谷釋教大學的校長請我給碩士班的學生講藏傳釋教前史和修法,卻之不恭,我只好容許。
碩士班有47位學員,他們首要表演了瞎子摸大象的笑劇,表明對我的歡迎與他們的謙善,然后才正式上課。我以精簡方法敘述了藏傳釋教的源流與其教法的幾個不共特色,從表情上看,他們很專心,聽完了也比較滿意。
碩士生們大多數都在二三十歲左右,充滿著年輕人的生機。觀賞其他班級時,也有不少晚年人在聞思,其中有一位已發白面皺,看容貌已不下六十歲,使我忍不住想起拉薩三大寺中那些白發蒼蒼的老格西。一輩子之中可以一向研究梵學,作為人哪兒還有比這更美好的命運呢?
講完課后,碩士生們提了不少問題,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俱舍論》等小乘教法的聞思十分深廣,對藏傳釋教的決心也不錯。在與我評論“寂滅”的含義時,他們對不同層次的解說,好像都可以承受。
最終有一位碩士問:“藏傳釋教中答應和尚出家嗎?”我很直爽地作了答復:“依照全部有部的律藏,是不開許隨意出家的,可現在是末法年代,有不少出家人出家,但也有不少人護戒如眼。”不知什么原因,好幾個學員聽后,放聲笑了起來,也許是觸動了他們的同感,也許是我說得太坦率了。
看到泰國和尚的學位準則,我常與北傳與藏傳釋教相比較。藏傳釋教中,格魯派的學位準則比較完好,有幾個層次的格西考試準則,寧瑪巴中也有堪布的學位準則,而北傳釋教在這方面,好像一向沒有樹立。
針對現代社會環境來說,我想如果能樹立一致而完好的釋教育位準則,對培育僧才,宏揚承繼佛法,都將發生活躍的含義。雖然是一個往常的和尚,但我很期望各地的高僧大德們可以聯合起來,為釋教的出路而樹立習慣年代的梵學教育機制與學位準則!
本文摘自索達吉堪布 《泰國行記》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