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陰間什么意思_怎樣擺脫無間陰間?

無間陰間什么意思?

  無間陰間是一個釋教名詞,出自釋教《法華經》、《俱舍論》、《玄應音義》等經文,音譯即“阿鼻陰間”,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無,鼻者名間,“阿鼻”的意思便是無間;無間陰間是八大陰間之第八,也是八大陰間中最苦一個,在無間陰間之中,猛火燒人,所以也叫“阿鼻焦熱陰間”。墮入無間陰間的,都是極惡的人,犯了極重的罪,就被打入無間陰間;在無間陰間之中,永久沒有任何擺脫的期望,除了遭遭受痛苦楚之外,絕無其他感觸,并且受“苦無間,身無間,時無間,形無間”。

墮入無間陰間的罪行  一、不孝爸爸媽媽

  假如有眾生不孝順爸爸媽媽,便是日常日子不了解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恩德,不能讓爸爸媽媽歡心,常常忤逆爸爸媽媽,不聽話,讓爸爸媽媽煩惱,甚至抵達殺戮爸爸媽媽的程度,那這樣便是犯了逆罪。要知道,在這個人世對眾生恩德最大的便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的生育之恩,昊天罔極啊!你不只不回報,反而要忤逆爸爸媽媽,不孝爸爸媽媽,甚至于殺戮爸爸媽媽,那這種罪行必定會墮到無間陰間。在無間陰間,時刻十分長遠,千萬億劫想從陰間出來都遙遙無期。

  二、不恭順三寶

  假如有眾生出佛身血,這也是五種逆罪之一。當然現在佛不在,現已滅度了,出佛身血這個工作也是不可能呈現,佛在世的時分,只要提婆達多有這么一個罪行。詆毀三寶,這是末法的眾生常常犯的,以為佛法僧三寶不存在,虛幻的,也不能作用于眾生。對經典不恭順,這不恭順經典的狀況許多,或許用污穢的手去拿經,或許把經典隨意放到雜書里邊,或許把經典一拿就揣在褲子的口袋里邊等等,這都是不恭順經典。那這樣,便是不恭順三寶的罪行,也會墮到無間陰間,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三、侵損常住

  這是指十方寺院的十方常住物,假如有眾生,以他的權勢或許這個匪徒的惡劣行為,來明火執仗地掠奪常住的東西、資產;玷污僧尼便是,原本比丘、比丘尼是修道之人,修清凈梵行,但有一類惡劣的人,就誘惑、損壞僧尼的梵行,這個罪行很重。所以居士面臨異性的出家人,應該要堅持高度的清凈,護持他的道心和梵行;假如你以這個貪欲之心,玷污了僧尼,那這個問題就要下無間陰間了。還有的人不注意,在寺院、僧伽藍內來恣行淫欲;或許在寺院里邊,殺雞捕魚,便是殺生,那這樣的行為,都是要墮無間陰間,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四、破戒的人

  假如有眾生外表像一個出家人,實際上心里不是出家人,破戒了,而用常住之物,便是破用常住。原本信眾做四事供養,是供養那些真修道人,現在你是虛偽的修行人,是破戒的人,你還運用這個信眾的四事供養,這叫做破用常住,詐騙白衣居士,那這樣的人也會墮無間陰間,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五、偷劫常住資產

  這兒不斷地談常住資產,就寺院的東西是十方信眾所供養的,你無論是用權勢去侵占,或許鬼鬼祟祟地去盜竊、偷劫,這些罪行都很重。假如偷劫常住的資產、谷米、飲食、衣服,甚至一物,哪怕寺院里邊一個果子,人家不是寺院給你的,你不與取,這些都會墮無間陰間,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怎樣擺脫無間陰間?

  無間陰間極大,廣闊無間,墮入無間陰間的,都是極惡的人,犯了極重的罪;打入陰間的陰魂,無法脫出,由于沒有輪回,所以將永久在陰間中遭遭受痛苦楚,作為生前窮兇極惡的報應。期間還要飽嘗五種無間:榜首“時無間”,無時無刻不受罪;第二“空無間”,從頭到腳都受罪;第三“罪器無間”,林林總總刑具無所不用;第四“相等無間”,用刑不管男女均無照料;第五“存亡無間”,重復死去很多回還得持續用刑。

  《地藏經》說:“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若轉生無間陰間,那里沒有彈指間的安泰,真實難以忍受。《楞嚴經》云:“若諸眾生,惡業圓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阿鼻陰間,便是無間陰間,此陰間所感觸的無量苦楚,經過無量劫仍不能取得擺脫。

  《地藏菩薩本愿經》中有一個公案:

  好久好久以前,覺華定安閑王如來出生,像法時期有一婆羅門女,善根深沉,崇奉佛法極為忠誠。但她有一個邪見較重的母親,不光不信佛法,反而詆毀僧眾、輕毀三寶,婆羅門女想盡一切辦法勸母親,但一向無法改變她的觀念。后來母親過世,婆羅門女很悲傷,據母親生前種種,推知她必定墮入了惡趣,所以婆羅門女變賣家產,供養覺華定安閑王如來像,在佛像面前一向虔心祈求。之后,感得佛陀在空中告知她,要想知道母親轉生何處,回去誠意念佛號即可。

  婆羅門女回去后,一天一夜不斷持念佛號,以佛的加持和威力,她看到自己來到陰間,并目擊了各種磨難慘境。有一鬼王名為無毒,前來迎候她,她問:“這是什么地方?”鬼王說:“這是鐵圍山。”婆羅門女不解:“鐵圍山不是陰間嗎?我怎樣會來到這兒?我母親是不是轉生到這兒了?”鬼王告知她:“你母親原本在此遭遭受痛苦楚,但3天前現已生天了,由于她女兒為她設供修福,供養覺華定安閑王如來。”

  婆羅門女回到人世后,對因果愈加毫不懷疑,立弘誓愿:“愿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便利,使令擺脫。”佛陀告知大眾說,其時的婆羅門女,即當今的地藏菩薩;其時的無毒鬼王,即當今的財首菩薩。經過這個公案可知,縱然轉入無間陰間,為其超度回向,它們也能取得擺脫。

  《地藏經》里說:“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戮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擺脫。”許多佛菩薩的名號、咒語和經典有難以想象的積德行善,只要為亡者朗讀,他們就不會墮入惡趣;因而,對亡者的家人來說,必定要為亡者仔細作佛事,假如自己不會念經,能夠請他人念,對自己和亡者都有很大利益。總歸,活著的人都要盡最大的力氣協助亡者。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