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對身心有何優點_拜佛的優點和效果_拜佛的十大積德行善

拜佛對身心的優點  拜佛時要纖細垂頭

  心:拜佛不是向外尋求,而是自心開發,故府首返觀。咱們的佛性,本具全部光亮、才智和福報,但被貪、嗔、癡、慢、疑等烏云廢物遮蓋,開發謙恭的美德,才干撥開烏云,現本身佛性光亮,處處吉利。

  身:垂頭時擺開頸椎各關節空隙,糾正頸椎,免除神經、血管、淋巴管及腦脊髓的壓榨。

  拜佛要頭面貼地

  心:完全放下“高傲“的煩惱和自私我執的妄念,才干符合佛道。

  身:頭、心臟、全身和足底簡直拉平,擺開脊椎關節,腦脊髓液回流順暢。跪地時使下半身與心臟挨近,血流回心時不需消耗許多能量。脊椎向背部拱起,不致壓榨腹腔,脊椎前大血管,血流阻力小,使腹部、下肢血流供給豐厚。

  拜佛站立時要收下巴,后頸貼衣領

  心:人往外看時,下巴會不自覺地抬起而看不見自己,收下巴時才干返照本身,都攝六根,假如整天忙著反響外來的影響,追逐外境而不自覺,將迷不知返。佛有“重頜”之相,即收下巴之相,不向外馳逐,尋求諸已。

  身:收下巴,后頸貼衣領時,脊椎最直,使腦、脊椎、胸椎之間氣血流通順暢。

  合掌時垂手松肩

  心:代表放下,放下煩惱、憂慮、嚴重,若心有糾纏,則肩必聳起。肩放松,放下的一起,妄念也放下,萬緣放下,專注正念。

  身:擺開放松肩胛鄰近的肌肉、韌帶,使肩關節靈敏,免除肩硬、酸痛等癥狀。一般人素日肩胛周圍肌肉都在嚴重狀態,常常不自覺就聳肩、緊繃,時刻一久肌肉就緊縮變硬,壓榨血管,血流不通,肌肉代謝廢物部分堆積,呈現膀子酸痛等癥狀。現代人日子壓力大,肩周炎等病癥呈現的年紀顯著提早。

  跪坐于兩足跟內側

  心:完全拋棄底子執著,完全降伏底子煩惱;別的對操練“跏趺坐”很有協助。正如《首楞嚴經》云:“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坐定放松,狂心休憩。

  身:以中醫經脈理論而言,足部六條經脈都通過足踝,若是踝生硬,不靈敏,則各經脈受阻。拜佛時,跪坐又坐起,等于一壓一放,活絡其經脈。

  翻掌接佛,接佛后翻掌平貼地

  心:代表我要改變自己的心境來迎候佛的光亮,要用自己的心,毫無保留地來供養佛。手心盡量翻平向上,勿歪斜,表明心氣平緩。雙手如蓮,心開花開,手指柔軟而規整,是因為心境放松,內涵本具的力氣從心中涌出。接佛后悄悄半握拳,代表接收佛光,秉承釋教,歡喜信受;握拳又平貼地,代表秉承釋教后,以相等心遍及施舍。

  身:末梢的纖細精細活動屬高層腦部統轄。手指活動的統轄區在大腦中占極大份額,特別小指和注意力會集程度密切聯系;注意力不會集,小指很難遵從使喚,所以由小指帶動做翻掌的柔軟動作可舒解心里的嚴重,放松大腦相應統轄部位的功用。

拜佛的十大積德行善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容顏也會改變為好,音聲和身體都會莊重起來。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專注誠實,扶植威德,說話天然會得到他人的服氣和敬重。

  三、處眾無畏:拜佛精進,身體不倦,心不散亂,何處何地,無有害怕,儀態慈祥。

  四、世人挨近:拜佛刻苦的人,不管身在何處,總有許多人挨近、恭順、供養。

  五、天人護持:拜佛之人,天龍八部常在左右支持,不讓邪魔外道及全部欠好的人與事物挨近他,事事滿意。

  六、諸佛護念:拜佛誠意,諸佛菩薩都會護念,加持其人,才智如海。

  七、具足威勢:拜佛具大威德莊重。(勢是有聲威、方位的意思,具有勢的人天然令世人心生服氣、恭順。)品格顯貴,必受人仰敬。

  八、有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緣由天然而來,不求而得,諸事滿意吉利。

  九、臨終往生:拜佛之人,不單此生安泰受用,臨命終時,得往生西方神仙世界。

  十、速證涅槃:往生極樂疆土,花開見佛,速證無生法忍。

  咱們都知道一句話,說:“念佛一聲,福積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既知拜佛的積德行善利益是這么的殊勝這么大,咱們就應當行精進,收心攝念,恭順拜佛。依據自己的時刻便利,每日可恭順禮佛三拜、十拜、三十拜、五十拜、一百拜、一百零八拜、三百拜、五百拜或是一千拜,此生不光可得無量積德行善利益,臨終之時亦得往生安泰國。

佛門禮儀:拜佛姿態(視頻)佛門禮儀:拜佛姿態(文字)  禮佛

  禮佛先合掌,腳要前八后二,便是左右兩腳前面間隔約八寸,后邊腳跟間隔約二寸,列成八字形。兩掌半,右掌按在拜墊中心為榜首掌,次將左掌按拜墊左前方,將右手移至右前方,使兩掌相齊為半掌,合為兩掌半。

  頭貼著拜墊時,兩掌一起翻起,掌心向上;起立時,兩掌掌心翻回向下,右手退半掌回到拜墊中心方位,把左手提起來合掌式,同上禮佛三拜,然后問訊。

  問訊

  腰彎雙手作彌陀印,起立時做毗盧遮那佛手印(即以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互抱,食指及大拇指的各豎起相對),與眉齊高,最終合掌甩手。​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