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民間習俗(立秋有哪些習俗)

立秋的習俗活動

立秋的習俗活動有:吃西瓜、曬秋、貼秋膘、秋社、喝立秋水。

1、在南邊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

2、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征。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鄉民,因為地形雜亂,只好使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房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3、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立秋的“立”是開端的意思,“秋”是指莊稼老練的時期。立秋表明暑去涼來,秋天開端之意,是一個反映時節的節氣。

立秋了有什么習俗?

立秋的考究有:

1、宜祛暑滋陰,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2、調度脾胃,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刻,氣溫仍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度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用的康復。

3、心思調適,晝夜溫差的打開,會使人體推陳出新和生理機能都受到按捺,導致機體功用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會集,乃至還會呈現心里煩躁、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癥狀,即人們一般所說的“低溫抑郁癥”。

立秋的習俗有哪些?

在立秋這天的白日或夜晚,有預卜氣候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習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習俗。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刻在公歷每年8月7日或8日開端。在周代是日皇帝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舉辦祭祀少嗥、蓐收的典禮,(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

《后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皇帝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明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當立秋日,也祭祀五帝。

《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習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習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

以上文字內容便是小編收拾的關于立秋的民間習俗和立秋有哪些習俗的具體介紹,期望可以協助到您;假如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住保藏重視。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