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明人自觀,余一揣食,自吃則生,施他則死,猶應施予,況復多耶!——《優婆塞戒經》
法喜高僧七歲時就要做小和尚,大白天煮飯和劈柴,晚間才經典誦讀。山頂夜里沒有燈火闌珊,他就把柏樹枝引燃,趁著火花來閱讀經典,那樣歷經很多年,便讀能通許多 佛書,之后以《法華經》做為常課。
隋朝仁壽年里(公年601~604年),隋文帝詔請他定居在禪定寺,承擔存放佛牙和佛舍利。沒多久他的師傅過世,法喜發愿要念誦《法華經》一千遍來回報師傅的恩點。
一天,寺廟的眾僧見到一只小白牛,拉著一輛華麗的車輛,踏入法喜的屋子,寺廟的人都來收看。當她們走入房間門里邊,卻并沒有看到板車,許多人這才醒悟到,原來是法喜虔誦《法華經》,感化來到小白板車的瑞祥。它是《法華經》里邊譬喻最上一乘的意思。
法喜健在的情況下,以前在山頂看中一塊地,但他并沒有要把這方面地做為今后葬身之所的想法,反過來他卻叮囑徒弟們,在他去世了之后,要將遺體施舍給猛獸吃。他坐化以后,徒弟們看到師傅的儀態擺正,不象一個死尸,狠不下心把師傅尸體給禽鳥吞食,就想把遺體移往師傅死前看中的那片田里安葬。就要運送遺體的情況下,突然從天而降下雪,路面被下雪封堵,以至不可以運出。
他托夢給徒弟說:“我想露尸在山間讓禽鳥吃,大家為何要違反我的本愿呢?”但是徒弟們自始至終狠不下心那樣做,依然把他的遺體放置在窟穴里邊。歷經很多年,他的遺體也沒有爛掉。宋代時的安國公,還親身去看了法喜的法體,經歷幾百年之久,高僧的神情儀態,宛然與生時一樣,安國公看后,禁不住贊美。又歷經了很長期,法喜的遺體還是仍然如舊,并沒有腐爛變質的征兆。一次,有些人奇怪地解開了他的衣服褲子,發覺法喜自頸部下列,全身上下的全身肌肉早已被山禽猛獸吃完了,只留有白骨支撐點著頭頂部,如同布袋戲的角色一樣,衣服褲子里邊都是空的。它是他自己的愿力引發,非做到目地不能。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