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故事:虔修凈士,佛國旅游觀光

瑣瑣含生營營來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競相狂鬧耳!一化為之,再化而死,化海漂蕩,竟何所之?夢里復夢,如夜冥冥,執(zhí)虛為實,曾無覺日!不有出生之大覺美猴王,其孰與而覺之歟?——仁潮門禪師

明朝萬歷年里有袁氏三兄弟,大哥是袁宗道,老二是袁宏道,老三是袁中道。弟兄三人都很有人學,也做了官員。大哥袁宗道會嘗試考試能夠順利通過第一名,當官保證右庶子;老二袁宏道報考舉人,做了吳縣知事;老三袁中道也是報考舉人,當官保證吏部陪王。

老二袁宏道別名袁中郎,號石塊修行人,寫過一篇《西方合論》,弘揚念佛法門。他最初在李卓吾修行人處修行禪法,之后專業(yè)維修凈士,早中晚拜佛念經(jīng),并且守戒謹嚴,最終有緣無份。他的親哥哥袁宗道及其侄子袁中道,也發(fā)心修行凈士。

大哥袁宗道號香光修行人,有一次于病中上游過煉獄,看到這些談空破戒的亡僧,形容枯槁,面色蒼老,在猛火灶煉獄中跛足而過,哭泣聲震地。醒過來之后,此后專業(yè)維修凈士。

老三袁中道,有一晚在禪定當中,生命離去肉身,悵然若失地乘云駕霧,跟伴隨著2個道童往西而去。來到一個地區(qū),道童說:“停步!停步!”那時候袁中道看到地面上光輝滑嫩,池中有五色荷花,十分嬌艷欲滴;地面上有亭臺樓閣,十分綺麗。中道問:“這兒是什么地方?你又是啥人?”道童答:“就是我二哥袁中郎的侍從,他在那邊等待著你,快吧!”因此她們一路走去,來到一個池塘邊,鳥鳴澗有白玉石門,在其中一個道童優(yōu)先走入白玉石門,另一個道童推動著袁中道踏過二十多重的亭臺樓閣后,這時有一個人前去迎來。那人會有丈多大,面色明如鏡,衣如彩霞,他說道:“侄子,回來歌詞!”中道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二哥袁中郎。中郎帶引中道上樓梯坐著,并說:“這兒是西方國家邊地,全部信念未足、對經(jīng)教沒有掌握及其戒德未全的人,大部分生在這兒。”

中郎又指向空中說:“上邊有化佛孤亭,走到有大池,池中有妙荷花,是一切眾生生之處。我自己盡管凈愿很深,可是姻緣沒有盡到,最初也是生在那里,但現(xiàn)如今我有了發(fā)展,早已定居在凈士了,僅僅我守戒都還沒完全,僅能夠地居。多虧我健在時寫過《西方合論》,贊美如來佛祖難以置信的度生之手,才敢得航行自得,往游十方佛土,每到神佛叫法時,我還能夠去聽一聽。”說到此老二袁中郎攜著老三袁中道的手往虛空省直上,轉(zhuǎn)眼間就踏過幾萬里路,抵達一個地區(qū),明光映照無可限量。那邊以硫璃為地、以七寶樹為界,寶樹生十分花,樹底下有七寶池,池中有五彩的雜點荷花。老二袁中郎說:“這兒是地居一切眾生的依報,過去了這兒,那里是法身大士的住所,她們的善妙大神通比這兒多千萬倍,可是我但是以聰慧力才能夠到那里的去玩,可是不可以居住。從那里再以往便是十地等覺定居的地區(qū),那里的情況怎樣,我也不知道。再以往一點,就是妙覺如來佛祖定居的地區(qū),在其中情況僅有佛與佛中間才可以獲知,并不是大家能臆斷的。”因此老二袁中郎感嘆說:“唉!‘不求為樂之對于斯也!’假若我健在時嚴持戒條,今天的影響力當不只這般。大約修行的人,一方面要多多的細讀經(jīng)典,一方面要恪守戒條,生品才得最大;次之則守戒精嚴,更為穩(wěn)妥。若單是細讀佛書而不守戒,這類人大部分為業(yè)力所牽。侄子啊!你的聰慧很深,僅僅戒力不夠,之后你回到世間,借著意氣風發(fā),盡量實悟?qū)嵭蓿瑖莱謨艚洌谛斜憬荩橐磺斜娚瑳]多久的未來,當還有相遇的一日,假若一入邪途,極目不忍視畏。望你將我講得話普告大家,沒有日日夜夜殺生、妄求口腹而能懷在天堂土地的,盡管叫法眾多,于事也是無利。我也許你偶一沉淪傷三途,因而以便捷仙力攝你到這兒來,大家凈穢間隔,不可多做停留,你好好走吧!”老二袁中郎說過之后,老三袁中道突然騰空跌下,霎時間嚇醒。那時候是萬厲四十二年(公年1615年)十月十五日,袁中道醒后馬上將這事記敘出來。


隨機文章: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