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故事:防山中賊易,防心中賊難

梁山一曲歌,格外人難和;十載訪知音,未嘗逢一個?!χ萘荷骄売^禪師

宋朝的梁山緣觀禪師,住在湖南梁山,曾付法于大陽警玄禪師。

禪師的座下,有個園頭,是個開悟的人,專門負責管理菜園子,種菜供大家吃。
  
一天,有個僧人對園頭說:“你怎么不去問堂頭和尚?問—二則話來結結緣。”

園頭十分自負地說:“我要是去問,一定會讓堂頭和尚從禪床上下來!”

第二天,緣觀禪師上堂,園頭站出來向他請示道:“知音難逢,是人生的憾事;但家賊難防,更是吾人的困擾。如何提防家賊,請師道一句?”意思是說,妄念叢生,不可收拾的時候,應該怎么對付?

緣觀禪師答道:“認識他、了解他、變化他、運用他,何必防他?”

園頭問道:“家兵家將容易使用,家賊如何用他?”

緣觀禪師答道:“請他住在無生國里?!?br />   
園頭進一步問道:“妄念不起就是安身立命處嗎?這樣就夠了嗎?”

緣觀禪師道:“死水不藏龍?!?/p>

園頭問道:“那么,什么是活水里的龍?”

緣觀禪師道:“興云不吐霧?!?/p>

園頭不放松,再問道:“忽遇興云致雨時如何?”

緣觀禪師下床抓住園頭道:“不要讓它弄濕了老僧的袈裟!”并以一偈開示道,“赫日猶虧半,烏沉未得圓;若會個中意,牛頭尾上安?!?br />   
王陽明曾說:“防山中之賊易,防心中之賊難?!薄靶娜鐕跄苄辛?,心如冤家實難防?!闭嬲亩U心未顯現時,無名的妄心,的確很難預防。只有用化他之法,才能永絕后患。正如諸葛亮采取攻心為上的策略,對孟獲七擒七縱,最終才徹底消除了邊患。

緣觀禪師從法座上走下來,一把抓住園頭,說:“舍黎!莫教濕著老僧袈裟角?!?br />   
其實,發脾氣只是“菩薩心腸羅剎面”,嚇嚇對方,教育他人而已,毫無瞋怒之心??此苾A湫倒岳之勢,還不曾弄濕袈裟角呢!相續得恰如其分,如箭鋒相拄。若非見地透徹,焉能如是?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