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故事:拿得起,放得下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妙法蓮華經》

趙州褝師見地澄澈,證悟淵深,堪為宗門泰斗,叢林范式。時人尊之為“古佛再來”,贊其“眼光爍破四天下”。每出一言,下一句不脛而走,南北稱頌。他的禪風峻烈銳利,喜歡斗機鋒。凡是學僧有所問,他都會旁敲側擊,從不正面說明,而是要你從另一方面去體會。

一日,一位居士前來拜訪他,臨行時匆忙,忘了帶禮物。

他來到寺院,充滿歉意地對禪師說:“禪師莫怪,我把禮物忘在家里了,所以空手而來!”

趙州禪師望著居士說道:“既然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

居士不解地問:“禪師!我兩手空空,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趙州禪師立即說道:“那你帶回去好了!”

居士更是不解,著急地說:“我什么都沒有,帶什么回去呢?”

趙州禪師道:“你就帶那個什么都沒有的東西回去好了。”

居士不明白趙州禪師的禪機,滿腹狐疑,不禁自語道:“什么東西可以帶回去呢?沒有的東西怎么好帶呢?”

趙州禪師這才方便指示道:“你不缺少的東西,就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就是你不缺少的東西!”

居士依舊茫然不解,無可奈何地說:“禪師!請您直接告訴我吧!您的機鋒,弟子著實不懂!”

趙州禪師更是一臉的無奈,搖了搖頭說:“和你饒舌多言,可惜你沒有佛性,但你并不缺少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沒有佛性呢?還是不缺少佛性呢?”

居士至此才稍有契悟。

禪門的人生觀,就像做人一樣,要拿得起放得下。當提起的時候提起,當放下的時候放下。有禪慧的人生,應該是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開。

拿得起來,放得下,其實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能夠做到的。就像趙州禪師和居士的一番對話,居士不能契悟,趙州禪師雖然責怪他沒有佛性,但又慨嘆說:“人,并不缺少佛性啊!居士不過是一時蒙蔽了雙眼,總有云開霧散時。”世人同樣如此!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