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教所說的業病,就是指由宿業而感的疾病,又作業障病。灌頂經云:“種惡得其殃,百口悉疾病。”因曾經的惡業,受報應而抱病,非藥石所能治好。也就是說,作惡得的病,什么藥都治不了!治不了!治不了!重要的事說三遍!
釋教中“業”字來源于梵文“karma”,意思是做作。業一般兼顧、口、意三個方面,依據其引發做作行為的動機及成果來區分,又可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不善不惡業),行為產生后有一種潛在的力氣存續下去,并帶來或苦或樂的果報,而果報就經過六道輪回來表現。
《地持論》說,殺生有兩種果報:因宿世損傷物命,令其不得以盡天算,故感此生本身亦短壽;因宿世惱害眾生,令其不得安閑,故感此生本身亦多疾病。意思就是說,宿世凡有殺罪,當代很難長命,前生惱害眾生,此生多災多病。
《摩訶止觀》卷八列“業病”一條,與四大不順、飲食病、禪病、鬼病、魔病并排。“業病者,或專是先世業,或當代破戒動先世業。”
五惡業所感的五臟五根病是:“若殺罪之業,是肝眼病;喝酒罪業,是心口病;淫罪業,是腎耳病,妄語罪業,是脾舌病;若盜罪業,是肺鼻病”
有些業病,在成胎的時分就開端呈現了。《佛說胞胎經》中說,受胎第二十六周時,倘若宿世犯十惡,其果報就會在胎兒身上逐步顯現出來。
釋迦牟尼雖已成佛,卻仍無法革除業病之苦。釋教以為,即使是佛陀也難以革除宿世所招感的苦報。佛陀以其過逝世的業因,嘗受過的苦報合稱為九罪報。
也就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分未到。牢記牢記!
更多概況長按增加老友!
九月十六、十七、十八日!!!阿贊曼師傅法駕濟南!!!時刻有限喔!!!
更多概況長按增加老友咨詢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