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

常常傳聞:“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兩年,佛在身邊,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如同表明,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必定的現實。其實這是對釋教的一種誤解,以為“改邪歸正,立地成佛”,就等于完成了終究滿意的佛果,也便是說,只需心回意轉,立刻就能夠花開見佛,或許當即成佛。而一旦信佛并開端學佛之后,才知道成佛并不是那么簡略的事。

《金剛經說什么》

菩薩修行的程度,第七地是遠行地,認識抵達了遠行地,俱生的我執法執已斷(留意:這兒講的斷,是破的意思,便是執著打破了,而生命的效果并沒有斷滅),此刻的認識,進入純無漏的真空。漏者,滲漏。無漏,便是不被外境所滲漏,時時刻刻都在定慧之中。

遠行地的后邊是不動地,一個人不論學梵學禪多少年,也不論你有多忠誠多精進,沒有到達菩薩道的第八地不動地,隨時隨地還有退轉的或許。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

我有一位老朋友,年歲七十幾,學佛也學了幾十年,而最近決心反而減退。他住在基隆,前一次來信,說是很牽掛我,我就去看他。他一見我,顯得很悲傷的姿態,告訴我說,他最近年歲大了,又得了許多老病,心里十分怕死,問我怎么辦?我反詰他說:你不是念佛念了幾十年,為什么現在不念呢?他說念佛念不起來,我說,念佛并非口念罷了,應該要用心想。他說也想不起來。我就問他想不想我?他說想,不光想,還想得兇猛呢!我說:既然會想我,為什么不去想佛呢?他不響了。這便是沒有到達不動地,所以決心不鞏固,臨老了,還要退轉去。

《禪學講座》

“覺礙為礙而不安閑”,自己總覺得自己醒悟了,看他人總覺得不對勁。等于剛剛學佛的人。一看到人就合掌了,然后滿口佛話,見人就問你吃不茹素呀?沒有茹素!唉唷!阿彌陀佛!如同不茹素就罪孽深重似的,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我往常最怕碰到這種人,令我毛骨悚然。

可是,這種人也有優點,便是釋教界常說的話:“學佛一年,佛在眼前。”這些人便是學佛一年的境地,處處都是佛。“學佛二年,佛在大殿。”佛離得遠了一點,他身上的佛氣也少一點了。“學佛三年,佛在西天。”嗯!差不多擺脫了,越學得久,越學得久,佛離得越遠了。至于在座有些同學學梵學了十幾年,那就“佛在無邊”了!(眾笑)這是笑話,可是,你也不要把它當成笑話。

什么叫擺脫?不要以覺礙為礙,那就得安閑了。學道而沒有道的滋味,覺得自己十分一般,即便成了佛也很平實,你看在《金剛經》里,釋迦牟尼佛也跟咱們一同去化緣吃飯,吃完飯,收衣缽,自己還去洗碗,把衣服折疊好,然后洗洗腳,敷座而坐,把座位上的塵埃擦一擦,這便是釋迦牟尼佛的行為,多平實。

千萬記住,平實便是道,平實便是佛法,千萬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氣,怪里怪氣的,弄得與往常人不相同,那就不平實,那就有點入魔了。

“覺礙為礙”的道理,有句禪宗的話可作為注解,叫作“悟跡未除”。盡管悟了道,可是,所悟的痕跡自己空不掉,因此而不安閑。這種景象叫作沒有登地的菩薩,也叫作因地菩薩,一切眾生都是因地菩薩,在座諸位都是因地菩薩,不是果位菩薩,為什么不是呢?由于積德行善不滿意,才智不滿意。

《圓覺經略說》

修行之路由平地的凡夫,而想成佛成道哪有那么簡略?吃了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啊,沒有的。你們開端落發,所有的人開端學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越修越遠了。

要想有所成果,“落發如初,成佛有余”,第一念發心去落發,那個心境永久堅持下去,那成佛必定成功。落發如初,成佛有余,所以《華嚴經》上佛說“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第一個想法看清楚參透了,便是菩提就成佛了,也能夠說你開端那個動機落發,那個誠實那個真摯的心永久如此,你就不得了,必定成。所以說“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落發如初,成佛有余”。

做人干事也是相同,開端對這個人誠實,你永久這樣,開端對這個人有禮貌對這個人好,永久如初,那就不得了,就怕不是哦。

像我在當年閉關,上山下山我遲早仍是相同拜佛,一個人沒有斷過。比如我幾十年每天晚上施食,等于你們說放焰口,每天晚上施食從來沒有斷過,落發如初,學佛動機開端便是這樣。換句話,我幾十年日子,念念求得菩提中,沒有變過。現在拜佛我比你們還拜得兇猛,倘若拜,還比你們輕捷靈活,也是一種功夫啦。

你像到我住的當地,到香港那里我的佛堂,隨意到哪里,到美國也相同都有個佛堂,他們同學跟著我都知道,當然我現在能夠偷閑一點,同學們每天在佛前面換水、換茶啊,咱們咱們都在作施食,有時分我實在太累了沒有施了,托付你幫助,晚上幫我施個食。《海濤法師說,你開店怎么會沒生意,做施食,立刻生意就來》上供養十方三世諸佛,像我在外面,抗戰在外面,家里都沒有通訊,跟日本人打了八年抗戰當然想家里的爸爸媽媽,僅有的方法只要每天睡覺前念一卷《金剛經》,忙的時分至少念一卷《心經》求佛保佑,這些都是修福德資糧應該做的。《虛云老和尚:《金剛經》的總骨》

《南禪七日》

南師:為什么才智開發不了、樣樣都不可?

南懷瑾:比如你們讀書讀欠好,背書背不來,文章作欠好,梵學搞欠好,講老實話你們蠻刻苦的,為什么才智開發不了,樣樣都不可呢?我看了都替你們著急,這便是由于你們心力不行剛強。但凡決議要做,心力一轉就把它完成了,靠心力呀!全國有難事嗎?心力一轉,外境都阻隔了。

動身心很簡略,成佛之路很困難,能決心不逆離佛就越來越近。不精進的話越來越遠。眼前是有相,初學佛著像于佛,天邊是邊界,中期學佛有法執,云煙是看似有摸卻空但實踐仍是有,深究仍是空,接近成果斷了我執法執。剩余的是才智醒悟,佛字便是滿意無礙終究的才智醒悟之意。這是真佛,有了真佛,便是有了真醒悟真只會,從外界來看,似有非有似無非無。

佛法的道理與一般的心思也是相同的。

梵學文明,博學多才,諸法相等,萬法歸宗。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