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說業報不同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單園。爾時佛告力提耶子首迦長者言。首迦長者。我當為汝說善惡業報不同法門。汝當諦聽。善懷念之。是時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告首迦。全部眾生。系歸于業。依止于業。隨自業轉。所以緣由。有上中下不同不同。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短壽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龜齡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少病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丑惡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規矩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小威勢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大威勢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下族姓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上族姓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邪智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正智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陰間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畜生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餓鬼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人趣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欲天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色天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無色天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決議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不定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邊地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我國報。或有業能令眾生盡陰間壽。或有業能令眾生半陰間壽。或有業能令眾生暫入即出。
或有業作而不集。或有業集而不作。或有業亦作亦集。或有業不作不集。
或有業能令眾生初樂后苦。或有業能令眾生初苦后樂。或有業能令眾生初苦后苦。或有業能令眾生初樂后樂。
或有業能令眾生貧而樂施。或有業能令眾生富而慳貪。
或有業能令眾生富而能施。或有業能令眾生貧而慳貪。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身樂而心不樂。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心樂而身不樂。或有業能令眾生得身心俱樂。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身心俱不樂。
或有業能令眾生命雖盡而業不盡。
或有業能令眾生業雖盡而命不盡。
或有業能令眾生業命俱盡。
或有業能令眾生業命俱不盡。能斷諸煩惱。
或有業能令眾生生于惡道。描述殊妙。眼目端嚴。膚體光澤。人所樂見。
或有業能令眾生生于惡道。描述丑惡。膚體粗澀。人不喜見。
或有業能令眾生。生于惡道。身口臭穢。諸根殘損。
或有眾生。習行十不善業。得外惡報。或有眾生。習行十種善業。得外勝報。
復次長者。若有眾生。禮佛塔廟。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寶蓋。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繒幡。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鐘鈴。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衣服。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器皿。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飲食。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靴履。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香華。得十種積德行善。奉施燈明。得十種積德行善。恭順合掌。得十種積德行善。是名略說人世諸業不同法門。
佛告首迦。有十種業。能令眾生得短壽報。一者自行殺生。二者勸他令殺。三者贊賞殺法。四者見殺隨喜。五者于惡憎所。欲令喪滅。六者見怨滅已。心生歡欣。七者壞他胎藏。八者教人破壞。九者樹立天寺。殘殺眾生。十者教人戰役相互摧殘。所以十業。得短壽報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龜齡報。一者自不殺生。二者勸他不殺。三者贊賞不殺。四者見他不殺。心生歡欣。五者見彼殺者。便利救免。六者見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見恐懼者。施與無畏。八者見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見諸急難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諸飲食。惠施眾生。所以十業。得龜齡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一者好喜打拍全部眾生。二者勸他令打。三者贊賞打法。四者見打歡欣。五者惱亂爸爸媽媽。令心憂惱。六者惱亂賢圣。七者見怨病苦。心大歡欣。八者見怨康復。心生不樂。九者于怨病所。與非治藥。十者宿食不用。而復更食。所以十業。得多病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病報。一者不喜打拍全部眾生。二者勸他不打三者贊不打法。四者見不打者。心生歡欣。五者供養爸爸媽媽及諸患者。六者見賢圣病瞻視供養。七者見怨康復。心生歡欣。八者見病苦者。施與良藥。亦勸他施。九者于病苦眾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諸飲食。能自節量。所以十業。得少病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丑惡報。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懷嫌恨。三者誑惑于他。四者惱亂眾生。五者于爸爸媽媽所。無愛敬心。六者于賢圣所。不生恭順。七者侵奪賢圣資生田業。八者于佛塔廟斷滅燈明。九者見丑惡者。毀呰輕賤。十者習諸惡行。所以十業。得丑惡報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規矩報。一者不嗔。二者施衣。三者愛敬爸爸媽媽。四者尊重賢圣。五者涂飾佛塔。六者掃灑堂宇。七者掃灑僧地。八者掃灑佛塔。九者見丑惡者。不生輕賤。起恭順心。十者見規矩者。曉悟宿因。所以十業得規矩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小威勢報。一者于諸眾生。起妒忌心。二者見他得利。心生惱熱。三者見他失利。其心歡欣。四者于他聲譽。起嫉討厭。五者見失聲譽。心大忻悅。六者退菩提心。毀佛形像。七者于己爸爸媽媽及賢圣所。無心奉侍。八者勸人修習少威德業。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業。十者見少威德者。心生輕賤。所以十業。得少威勢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大威勢報。一者于諸眾生。心無妒忌。二者見他得利。心生歡欣。三者見他失利。起憐愍心四者于他聲譽。心生忻悅。五者見失聲譽。助懷憂惱。六者發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寶蓋。七者于己爸爸媽媽及賢圣所。恭順奉迎。八者勸人棄舍少威德業。九者勸人修行大威德業。十者見無威德。不生輕賤。所以十業。得大威勢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下族姓報。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門。四者不知敬婆羅門。五者于諸長輩。而不敬仰。六者于諸師長。不奉迎供養。七者見諸長輩。不迎逆請坐。八者于爸爸媽媽所。不遵教導。九者于賢圣所。亦不受教。十者輕視下族。所以十業。得下族姓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上族姓報。一者善知敬父。二者善知敬母。三者善知敬沙門。四者善知敬婆羅門。五者敬護長輩。六者奉迎師長。七者見諸長輩。迎逆請坐。八者于爸爸媽媽所。敬受教導。九者于賢圣所。尊敬受教。十者不輕下族。所以十業。得上族姓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一者自行盜竊。二者勸他盜竊。三者贊賞盜竊。四者見盜歡欣。五者于爸爸媽媽所。減撤生業。六者于賢圣所。侵奪資財。七者見他得利。心不歡欣。八者障他得利。為作留難。九者見他行施。無隨喜心。十者見世饑饉。心不憐愍。而生歡欣。所以十業。得少資生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一者自離盜竊。二者勸他不盜。三者贊賞不盜。四者見他不盜。心生歡欣。五者于爸爸媽媽所。供奉生業。六者于諸賢圣給施所須。七者見他得利。心生歡欣。八者見求利者。便利佐助。九者見樂施者。心生忻悅。十者見世饑饉。心生憐愍。所以十業。得多資生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邪智報。一者不能咨問才智沙門婆羅門。二者顯說惡法。三者不能受持修習正法四者贊非定法。認為定法。五者吝法不說。六者接近邪智。七者遠離正智。八者贊賞邪見。九者棄舍正見。十者見癡偽君子。輕賤毀呰。所以十業。得邪智報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正智報。一者善能咨問才智沙門婆羅門。二者顯說善法。三者聞持正法。四者見說定法。嘆言善哉。五者樂說正法。六者接近正智人。七者攝護正法。八者勤修多聞。九者遠離邪見。十者見癡偽君子。不生輕賤。所以十業。得正智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陰間報。一者身行重惡業。二者口行重惡業。三者意行重惡業。四者起于斷見。五者起于常見。六者起無因見。七者起無作見。八者起于無見。九者起于邊見。十者不知恩報。所以十業。得陰間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畜生報。一者身行中惡業。二者口行中惡業。三者意行中惡業。四者從貪煩惱。起諸惡業。五者從嗔煩惱。起諸惡業。六者從癡煩惱。起諸惡業。七者毀罵眾生。八者惱害眾生。九者施不凈物。十者行于邪淫。所以十業。得畜生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餓鬼報。一者身行輕惡業。二者口行輕惡業。三者意行輕惡業。四者起于多貪。五者起于惡貪。六者妒忌。七者邪見。八者愛著資生。即使命終。九者因饑而亡。十者枯渴而死。所以十業。得餓鬼報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一者身行微惡業。二者口行微惡業。三者意行微惡業。四者憍慢。五者我慢。六者增上慢。七者大慢。八者邪慢。九者漸漸。十者回諸善根。向修羅趣。所以十業。得阿修羅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人趣報。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語。五者不綺語。六者不兩舌。七者不惡口。八者不貪。九者不嗔。十者不邪見。于十善業。缺漏不全。所以十業。得人趣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欲天報。所謂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色天報。所謂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復有四業。能令眾生得無色天報。一者過全部色想滅有對想等。入于空處定。二者過全部空處定。入識處定。三者過全部識處定。入無一切處定。四者過無一切處定。入非想非非想定。所以四業。得無色天報。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決議報者。若人于佛法僧。及持戒人。所以增上心施。以此善業。發愿回向。即得往生。是名決議報業。復有業能令眾生得不定報者。若業非增上心作。更不修習。又不發愿回向受生。是名不定報業。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邊地報者。若業于佛法僧凈持戒人。及群眾所。不增上心施。以此善根。愿生邊地。所以愿故。即生邊地。受凈不凈報。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我國報者。若作業時。于佛法僧。清凈持戒。梵行人邊。及群眾所。起于增上。殷重施舍。所以善根。決議發愿求生我國。還得值佛。及聞正法。受于上妙清凈果報。
復有業能令眾生盡陰間壽者。若有眾生。造陰間業已。無慚無愧。而不厭離。心無怖畏。反生歡欣。又不悔過。而復更造重增惡業。如提婆達多等。所以業故。盡陰間壽。復有業能令眾生墮于陰間。至半而夭。不盡其壽。若有眾生。造陰間業。積集成已。后生怖畏。羞愧厭離。悔過棄舍。非增上心。所以業故。墮于陰間。后追悔故。陰間半夭。不盡其壽。復有業能令眾生墮于陰間。暫入即出。若有眾生。造陰間業。作已怖畏。起增上信。生羞愧心。討厭棄舍。殷重悔過。更不重造。如阿阇世王。殺父等罪。暫入陰間。即得擺脫。所以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工重罪作已深自責
悔過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復有業作而不集。若有眾生。身口意等。造諸惡業。造已怖畏。羞愧遠離。深自悔責。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復有業集而不作。若有眾生。自不作業。以討厭故。勸人行惡。是名集而不作。復有業亦作亦集。若有眾生。造諸業已。心無悔過。而復數造。亦勸別人。是名亦作亦集。復有業不作不集。若有眾生。自不造業。亦不教他。無記業等。是名不作不集。
復有業初樂后苦。若有眾生。為人所勸。歡欣行施。施心不堅。后還追悔。所以緣由。生在人世。先雖富樂。后還赤貧。是名先樂后苦。復有業初苦后樂。若有眾生。為人勸導。挽仰少施。施已歡欣。心無吝悔。所以緣由。生在人世。初時赤貧。后還富樂。是名初苦后樂。復有業初苦后苦。若有眾生。離善常識。無人勸導。甚至不能少行惠施。所以緣由。生在人世。初時赤貧。后還赤貧。是名初苦后苦。復有業初樂后樂。若有眾生。近善常識。勸令行施。便生歡欣。堅修施業。所以緣由。生在人世。初時富樂。后亦富樂。
復有業貧而樂施。若有眾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通存亡。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報微劣。隨得隨盡。以習施故。雖處赤貧。而能行施。復有業富而慳貪。若有眾生。未曾施舍。遇善常識。暫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勝故。資生具足。先不習故。雖富而慳。復有業富而能施。若有眾生。值善常識。多修施業。遇良福田。所以緣由。巨豐饒財。而能行施。復有業貧而慳貪。若有眾生。離善常識。無人勸導。不能行施。所以緣由。生在赤貧。而復慳貪。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身樂。而心不樂。如有福凡夫。復有業能令眾生得心樂而身不樂。如無福羅漢。復有業能令眾生得身心俱樂。如有福羅漢。復有業能令眾生得身心俱不樂。如無福凡夫。
復有業能令眾生命盡而業不盡。若有眾生。從陰間死。還生陰間。畜生餓鬼。甚至人天阿修羅等。亦復如是。是名命盡而業不盡。復有業能令眾生業盡而命不盡。若有眾生。樂盡遭受痛苦。苦盡受樂等。是名業盡而命不盡。復有業能令眾生業命俱盡。若有眾生。從陰間滅。生于畜生。及以餓鬼。甚至人天阿修羅等。是名業命俱盡。復有業能令眾生業命俱不盡。若有眾生。盡諸煩惱。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是名業命俱不盡。
復有業能令眾生。雖生惡道。描述殊妙。眼目端嚴。膚體光澤。人所樂見。若有眾生。因欲煩惱。起破戒業。所以緣由。雖生惡道。描述殊妙。眼目端嚴。膚體光澤。人所樂見。
復有業能令眾生生于惡道。描述丑惡。膚體粗澀。人不喜見。若有眾生。從嗔煩惱起破戒業。所以緣由。生于惡道。描述丑惡。膚體粗澀。人不喜見。
復有業能令眾生生于惡道。身口臭穢。諸根殘損。若有眾生。從癡煩惱。起破戒業。所以緣由。生于惡道。身口臭穢。諸根殘損。
復有十業。得外惡報。若有眾生。于十不善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殺業故。令諸外報。大地堿鹵。藥草無力。二者以盜業故。感外霜雹螽蝗蟲等。令世饑饉。三者邪淫業故。感惡風雨。及諸塵土。四者妄語業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穢。五者兩舌業故。感外大地。高低不平。峻崖崄谷。株杌槎菜。六者惡口業故。感生外報。瓦石沙礫。粗澀惡物。不行觸近。七者綺語業故感生外報。令草木稠林。枝條棘刺。八者以貪業故。感生外報。令諸苗稼子實微細。九者以嗔業故。感生外報。令諸樹木果實苦澀。十者以邪見業故。感生外報。苗稼不實。收成鮮少。所以十業。得外惡報。
復有十業。得外勝報。若有眾生。修十善業。與上相違。當知即獲十外勝報。
若有眾生。禮佛塔廟。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得妙色好聲。二者有所發言人皆信伏。三者處眾無畏。四者天人保護。五者具足威勢。六者威勢眾生。皆來親附。七者常得接近諸佛菩薩。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禮佛塔廟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奉施寶蓋。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處世如蓋覆護眾生。二者身心安隱。離諸熱惱。三者全部尊敬。無敢緩慢。四者有大威勢。五者常得接近諸佛菩薩大威德者。認為眷屬。六者恒作轉輪圣王。七者恒為上首。修習善業。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寶蓋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奉施繒幡。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處世如幢。國王大臣。親朋常識。恭順供養。二者豪富安閑。具大財寶。三者善名流布。遍至諸方。四者描摹端嚴。壽數久遠。五者常于生處。實施鞏固。六者有大稱號。七者有大威德。八者生在上族。九者身壞命終。生于天上。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繒幡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奉施鐘鈴。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得梵音聲。二者有臺甫聞。三者自識宿命。四者一切出言。人皆敬受。五者常有寶蓋。以自莊重。六者有妙瓔珞。認為服飾。七者相貌端嚴。見者歡欣。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鐘鈴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奉施衣服。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面貌端嚴。二者肌膚細滑。三者污垢不著。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五者奇妙臥具。掩蓋其身。六者具羞愧服。七者見者愛敬。八者具大財寶。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生施器皿。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處世如器。二者得善法津澤。三者離諸渴愛。四者若渴思水。流泉涌出。五者終不生于餓鬼道中。六者得天妙器。七者遠離惡友。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器皿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奉施飲食。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得命。二者得色。三者得力。四者獲得安無礙辯。五者得無所畏。六者無諸松懈。為眾敬仰。七者世人愛樂。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飲食得十種積德行善。若有眾生。奉施靴履。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具足妙乘。二者足下安平。三者足趺柔軟。四者遠涉輕健。五者身無疲極。六者所行之處。不為荊棘瓦礫損壞其足。七者得神通力。八者具諸給使。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靴履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人世。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奉施燈明。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照世如燈。二者隨所生處。肉眼不壞。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惡法。得善才智。五者除滅大闇。六者得才智明。七者流通人世。常不在于黑闇之處。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畢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燈明得十種積德行善。
若有眾生。恭順合掌。得十種積德行善。一者取勝福報。二者生于上族。三者取勝妙色。四者取勝妙聲。五者取勝妙蓋。六者取勝妙辯。七者取勝妙信。八者取勝妙戒。九者取勝妙多聞。十者取勝妙智。是名恭順合掌得十種積德行善。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首迦長者。于如來所。得凈決心。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