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教所講的消災、延生有或許嗎?

  佛法所講的因果,便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災禍現象的產生或美好的降臨,便是因果的酬償。善因的酬償是富有壽考,惡業的酬償是災禍病危。所以從佛法的觀念而言,消災、延生的最好方法,是為善去惡。

  消災、延生的原理,在于悔過及發愿。應該承受的果報,有必要承受;但是在悔過心生起之后,愿心建議之時,未產生的果報也會跟著官吏。這如同違法的人,在受審之時,若供認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協作的話,法庭對他的判罪量刑會減輕。古有將功折罪、將功補過,今有判緩刑而不收監履行,有不申述處置,還有庭外和解等,都是雖有罪過的因,而能官吏了違法果報的比如。

  請求消災、延生的人,不會一邊請求,一邊持續造惡,這便是悔過。并且以做佛事的誦經、拜懺、施舍、供養來求消災、延生,便是對淪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借主,用佛法勸導,使之心開意解,脫離苦趣,不再索還宿債。再者,因為發愿的力氣,而將未發事情的要素改動。若持續做惡,便和災禍的原因相應,若棄惡向善,便消弭了災禍的要素而遠離災禍了。

  所以,發愿、學佛、修善,可以改動未來的命運。當然,其中有佛法難以想象的力氣在;經中說,皈依三寶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來做護持,求愿消災、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寶,當然也有善神護持。因為無始以來,善惡因果循環不已,并且雜亂之至,恩恩怨怨,互相交織,誰先欠誰,一般眾生乃至于羅漢都難辨明;若以佛法的力氣和護法善神的庇佑,應受的果報,也紛歧定非受不行。例如富有者不會和貧賤之人計較小債而急求歸還,當宿世的冤家,超生離苦之后,心頭的仇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報冤了,這便是消災和延生的道理。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