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著雖舊,洗得乾凈,穿起來仍令人舒坦天然;房舍雖老,明窗凈幾,住起來仍讓人心曠神怡。女孩子,雖無花容月貌之貌,將自己打理得規整,仍可雍容大方;家居,雖敝衣茅屋,無山清水秀,只需凈潔,仍會讓人猶處人世名勝。因而,不管居家、儀容,或是心腸,只需清凈,比華美更讓人起歡欣心。便是如此,為什么還會有不修邊幅、心腸混濁的時分呢?提出四點:
榜首、家居不凈是因怠懈:
舍宅不乾凈,最大原因在于主人怠懈,沒有養成隨時整理住處的習氣。桌椅任它自擺放,門窗任它自蒙塵,盆栽任它自生滅,廚房鍋碗瓢盆,用完不順手拾掇,或吸引甲由、或老鼠同居,怎么能有清凈的家居?因而,居家要清凈,必定要以勤勞替代怠懈。
第二、容色不凈是因疏懶:
古代的人,媳婦朝晨起來,沒有梳妝,不能出來見公婆;男人沒有正衣冠,就不呈現外人面前,這些規則,是禮貌,也是自重。現代許多人,因為疏懶,邋骯臟遢地就呈現他人面前,男人鬍鬚不刮,邊幅不修,女士板著一張臉,披頭散髮,不只未具禮儀,也顯得沒精力。因而,若想留給他人容色光鮮的好形象,就要改善疏懶的缺點。
第三、施捨不凈是因慳貪:
施舍是去除貪念的最好辦法。但是施舍得不到積德行善,是因為施舍的心思不清凈。你企求他人感謝酬謝而行施舍,為了得到好名聲而行施,或是求好果報而行施,這樣有條件的施舍,仍是出自慳貪。最如法的施舍,是無相施舍,沒有施者、沒有施物、未見受施者,能作到無相施舍,才是真實清凈的施舍。
第四、修行不凈是因放逸:
有些人念一輩子的佛,撥斷數條念珠,也無法到達一心不亂;有人參了一輩子的禪,坐破數個蒲團,也未能得到參禪三昧。原因安在?心中雜念、夢想太多了。一般人認為,形體上的放鬆松懈是放逸,其實修行人,你聽任自己夢想紛飛、心神不定,更是大放逸。因而,修行要清凈、得力,必定要改掉放逸的習氣。
以上四點關于居家、儀容、修行不凈的原因,期望能給我們警惕作用。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