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居士”這個詞,信任咱們都不生疏,由于佛道兩家都將在家修行的信徒稱作居士。在佛道盛行的古代,文人雅士們又常常以此自稱,比如李白自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自稱樂天居士,唐伯虎自稱六如居士,乃至清代的雍正皇帝,也是聞名的居士皇帝,他自稱“圓明居士”。
眾所周知,阿羅漢是人世應供福田,而比丘盡管福德有虧,但他們代佛說法,教化人間眾生,承受世人供養,將來成佛作祖,等于間接給了世人種福田的時機。那么,在家居士能否為人說法,能不能承受供養呢?
在家居士,也被稱為“白衣”,用“白衣”指代在家的修行人與古印度的習俗有關。由于其時的在家人穿白色衣服,而出家人則穿染色衣。即使在當今,釋教顏色稠密的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一般人去寺院時依然要穿白色衣服。
“白衣說法”是末法之兆,那么是不是白衣說法導致了末法降臨,所以白衣不能說法呢?其實并非如此,白衣說法是末法年代的成果,而非末法的原因。
蓮池大師開示,末法年代魔披僧衣,導致僧團威儀有損,修行上不似正法年代精進,因而白衣說法逐漸成為干流,從而呈現白衣上座講法,比丘下座聽法的現象。
這才是白衣說法乃末法之兆的真實意義,也是最讓佛陀痛心之處。白衣上座是否正確咱們隨后再講,現在先講白衣能否說法。
能夠明確地講,白衣說法并不違反佛制。只需所說法上契佛理,下契眾機,即使是白衣,也應予以護持和贊賞。比如古印度在家的維摩詰居士,他的說教還被集結成了《維摩詰經》。
相反的,盡管身披袈裟,假如所說法不依經論,宣說邪知邪見,處處講別人對錯,那咱們就不要順從。不要忘掉,佛陀入滅時除了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的訓誡,還留下“三法印”供后世佛弟子印證佛法。
這是否意味著在家人能夠承受供養呢?答案是否定的。佛為世人說了“八正路”,出家人以法活命姑且是邪命,何況是在家的白衣居士。
或許有人會說,佛不是講眾生相等嗎?為什么出家人說法能受供養,自己卻不能?佛世時出家人三衣一缽,更無他有,而在家人卻有妻兒老小。
供養出家人是種福田,供養在家居士是期望他養家糊口嗎?再者“鳩摩羅什吞針”的典故也闡明,自己沒有那個境地,就不要去做那個境地的工作。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