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佛的人主要是要有正知正見,所謂正知正見是什么呢?便是要做釋教一個真實的弟子。佛的弟子第一步走的路,便是要把品格做好了,必定要守這個五戒:不殺生、不盜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這是釋教最基本的條件,那么要實實在在來做。
咱們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由于這貪瞋癡三毒啊!把咱們從無量劫以來就支配得顛顛倒倒,貪而無厭,脾氣很大,發瞋恨心。
一、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
有邪知邪見的人說:“不要受戒。你受戒做什么?何須弄個‘戒’來管著你?不受戒多自在呢!你何須要受戒呀!”你認為不受戒是自在,卻很簡單墮陰間了。那真是“自在”,很簡單就跑到陰間去了。
你若受戒,有戒來支撐你,有戒相、戒法、戒體支撐你,就不簡單墮陰間;便是墮陰間也很快就出來了。你要是聽其自在不受戒,今后蛻化陰間里,什么時分才干出來,那是沒有人能擔保的。
你要是受過戒,墮陰間的時刻,由很長的時刻能夠縮短。如同你犯了很大的法,被差人抓住;由于你給總統做護衛、茶房,總統就寫字條叫人把你放出來,你很快就出來了。
若是沒有這種聯系,好久的時刻也不能放出來,不知要延遲多久——這是同一個道理。你有“戒”來維護你,它能夠把你受很長罪的時刻,縮為很短的時刻。所以不要自作聰明,說不受戒是好的。
你們受戒,這是好的!我告知你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眾生受了佛戒,便是入了佛位。所以不要毀佛禁戒,不要誣蔑佛的戒律。
有的人覺得學佛法越學越不方便,越學越不自在。不學佛法,那個不自在是在后邊,而這個不自在是在現在。所以現在學佛法,這是善根增加的時分;你不學佛法,業障就增加。業障增加,那個不自在是永久的不自在。
二、受戒的數量
受五戒、八戒的人,都叫“優婆塞”、“優婆夷”;受過菩薩戒,就叫“菩薩”。原本只要出家人受菩薩戒,但因菩薩是自利利人的,所以在家人也能夠受菩薩戒。在釋教,受戒是很要緊的;想受戒的人,不要錯失時機!
你受一戒也能夠,受兩戒也能夠,受三戒也能夠,受四戒、五戒也能夠,受八戒也能夠;可是不能受十戒。在家人不能受十戒,十戒是沙彌戒;能夠受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
受一戒叫“少分戒”,受兩戒叫“半分戒”,受三戒叫“多分戒”,受五戒叫“全分戒”。比如你不能不殺生,不能受殺戒,你能夠受不盜竊的戒。你歡欣喝酒,如同我有個酒學徒,不愿受“酒”戒,你不受酒戒能夠受其它的戒。
“我喜愛講鬼話,這個‘妄語戒’我不能受。”你能夠受其它四戒。“我不能受殺戒,有時分螞蟻、小蚊蟲,在無意中我會傷了它們的生命。假如受戒再犯戒,那更有罪了。”那你能夠不受殺生戒,這隨你自己的意思。受一戒、兩戒、三戒、五戒都能夠——不要錯失這個時機!
三、必須向出家人求戒
持戒便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戒有多少種呢?有很多種。有五戒——但凡皈依三寶的人,想往前再前進就要受五戒。受五戒后,再往前前進便是受八戒。受八戒后,再受十戒,那便是沙彌(尼)了。
在家人想求戒,必定要向出家人求戒。傳戒便是給你戒體;這個給你戒體的人,必定要是比丘。在佛的戒律中,禁絕比丘尼傳戒的。
四、破戒怎樣辦?
“戒為成佛之母”,想要成佛就要持戒,不能犯戒的。犯戒就如同船有窟窿,你說這個船是不是要沉到大海里去?所以犯戒就如同船沉到大海相同,所以不是受了戒不持戒。
你受了戒,就要守著戒;你不守著戒,那便是漏了。你這一漏,就成了有漏,不是無漏了。無漏便是你不破戒;你破了戒,便是漏。漏了怎樣辦?就要補。怎樣補?就要做積德行善,用錢或是用力氣來做積德行善,在三寶的面前立積德行善贖罪——你建功就沒有罪了。
五、老修行的故事
曾經有個老修行,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他受了五戒,別的又受了一個“食不語”的戒。可是他把五戒都犯了,就剩這個“食不語”的戒未犯。護這條戒的戒神就期望他快點犯這條戒,他(戒神)也好走了,不維護他。
可是這個人一直也不犯這條戒,吃飯的時分,他總不說話。今后這個戒神就給他托夢:“你什么戒都犯了,為什么吃飯這個戒你不犯呢?你快點犯,我好脫離你了。”
這個老修行心想:“噢!我就持一個食不語的戒,果然有戒神維護著我。”所以他后來又找了一個有品德的法師,又重受過,成果他也修行成道了!這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緣由。所以受戒在釋教里是很重要的事!
六、什么是凈戒?
各位要注意這個“凈”字。凈,是什么意思呢?便是不染污,便是清凈,一點點的染污也沒有。這種凈便是“一念不生謂之凈”,凈念。
你單在外邊持戒,說:“我不殺生。”你心里常常不滿意人,或許發人的脾氣,這都犯殺戒了。
盜竊,你不用真實去偷去,就心里邊仰慕人家的資產或許技術,吃醋人,這都犯了盜戒了。
邪淫,你心里盡打異性的夢想,這都叫犯了淫,都是不凈了。
凈戒,就要干干凈凈的,一點染污念也沒有了,這才是“凈戒”。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