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到必定境地可自利利他

  作為一個修行人,首先要弄理解一個問題:修行到底是為自己修?仍是為別人修?假如這個問題沒搞清楚,一味的踏上修行之路,就有可能會拔苗助長,越修越茫無頭緒。當日子遭受某方面的不幸,或遇到史無前例的困難、無法跨越之時,一般咱們會在佛法中尋求答案。

  咱們帶著許多疑問踏上了修行之路,人生的意圖和真實含義是什么?咱們從哪來,又會到哪去?為什么上天會給咱們帶來這么多惋惜?為什么許多工作只能由上天來注定,自己卻無論如何都回天無力?終究是誰在主導著這全部?

  咱們拋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逐漸的如同咱們開端懂得了,本來人生僅僅一場輪回,這終身僅僅千萬次輪回中的其間一次,這全部都僅僅個進程,看似什么都是真實的,實踐卻是那么虛無縹緲。

  或許咱們依然沒方法知道自己的前生,更沒方法知道自己的后世和未來,但是至少,咱們逐漸的學會了看淡這全部,不再那么執著了。

  不再這么涇渭分明,不再如此張狂的追名逐利,不再過火的垂青得與失,咱們學會了以一顆平常心去面臨全部,盡管咱們如同仍是自己,并沒有三頭六臂,沒有宿命通,天眼通,等各種神通及特異功能。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咱們真的成長了,咱們的心變得寬廣了,清凈了,慈善了。再向外看看,如同周圍的全部本來都是那么夸姣,與心相應,隨心而變。

  有的人由于看見周圍人的病痛或磨難,而心生憐惜,尤其是當自己最親最近的家人正在遭受不幸和苦楚時,他們心如刀割,為了能度過磨難,他們不吝支付全部價值,四處奔波,求神拜佛,終究也走上了修行之路,他們感嘆人生無常,自己應該要懂得當令放下,終究才干領會真理,了脫存亡輪回。

  無論如何,學佛的終究意圖,就個人而言,便是了脫存亡,由于,在存亡面前,任何健康,情感,家人,財富,聲望等都底子何足掛齒,可以真實的證悟,得道,就個人修行而言,現已十分難得了。

  聞名的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便是咱們每個人的榜樣,在學佛,修行,證悟的道路上一路勇猛精進,終究證得生命根源之后,返回到社會中來,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普渡眾生。

  他說道,要想出生,就必須先入世,不入世怎樣出生呢?時間短的出生仍是為了更好的入世。救度眾生,才是每一個有大慈善心的修行者應該做到的。

  《地藏經》中曾記載到,地藏王菩薩多劫曾經曾為一小國王,鄰國內的公民作惡的太多,造下了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了挽救他們,地藏王菩薩發愿:假如沒有把他們全部都度化,讓他們擺脫,得到終究安泰,直至證得菩提,我誓不成佛。

  地藏王菩薩秉持一顆大悲大愿之心,從未想過自己先成佛,而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陰間不空,成佛無期”。如此大悲大愿,真實令人贊賞不已。

  在初學佛時,我理解了一些佛理,想著自己應該勇猛精進,念佛往生神仙國際,了脫六道輪回,這才是最要緊的大事,一次去寺廟做義工,偶遇一位小師父。

  在談天中,小師父談起自己剛落發時的師父往生的業績,十分令人贊賞,最終不經意間說了一句話:啊呀,往生了也沒有什么呢,去了之后,還不是要回來的。

  其時我十分的疑惑,底子就不理解那位小師父的話,不論是不是落發人,咱們每個人學佛的意圖不便是為了了脫存亡,脫離輪回嗎?為什么還要到這兒來遭受痛苦呢?

  逐漸的我理解了,本來那位小師父的意思是“乘愿再來,普渡眾生”,是啊,咱們是擺脫了,但是還有這么多眾生在這個娑婆國際遭受痛苦啊,咱們能不論,不聞,不問嗎?這是多么的慈善之心,想到這兒,關于師父們的大慈大悲,心里的敬意情不自禁。

  已然知道咱們還要來,那為什么這終身不好好的修,不好好的利益別人,救渡別人呢?咱們就把這終身,作為往生極樂后再回來的終身好了,咱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來度自己,咱們自己也是來度身邊的每一個人的,這樣的自利利他豈不是最完美的狀況嗎?

  抱著這樣的居心,咱們還會發脾氣,還會執著嗎?還會訴苦日子,訴苦別人的不是嗎?本來煩躁的不是外面的國際,而是自己的心里,登時,國際徹底安靜了。

  沒錯,修行可所以為自己,也可所以為別人,當然,當你修行到達必定的層次,必定的境地時,心里的慈善由內而發,逐漸的不再有任何的“我”的存在,全部都只要“他”了。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