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有冤枉,一切都是因果!

  咱們做人,終身都有許多的冤枉,總覺得自己冤枉。實際上人生在世,所遭受的冤枉越多,有時分可以使自己的生命會取得更多的價值、更多的領悟。

  咱們人有時分不能覺得自己太冤枉,由于當你感覺到冤枉的時分,你的負能量會添加,會打亂你的日子。

  咱們學佛人要學會付之一笑,學會超然待之,要學會轉化自己心中的負能量。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因果,哪有什么冤枉。你以為冤枉,你怎樣不看看上輩子你跟他的聯系?學佛人要懂得怎樣樣來化解自己心中的對立,自己心中的緣分。

  人真實要學會的是自我的清凈心,由于當你自己有了清凈心,你全體的心靈慈善的本質會提高,守戒的常識會提高。

  許多人在學佛中,在人世會攀緣,攀得好的特別高興,攀得欠好的就想:“算了,我落發吧。”在社會上覺得自己混不出來了,想想:“算了,落發吧。”其實自己可以調理自己的心態,那才是最剛強、最無畏的心理本質的挑選。

  咱們有時分對待戒律不注重,咱們不知道應該怎樣樣對人好,要知道占人家一點廉價,披毛戴角還啊。人生不是惡作劇的,持戒、守自己的心,是學佛。

  可是現在許多人把自己身體弄得烏煙瘴氣,把自己的認識弄得烏煙瘴氣,他怎樣可以修心呢?還有許多人走兩種極點,要么就想:“哎呀,我太高興。修什么?我有自己的好命。”還有一種人:“哎呀,太苦了,人生便是這樣,死了算了。”

  所以在修行傍邊,咱們要經常用菩薩的金光來讓自己自覺、開悟,要用菩薩的才智來讓自己到達心的光亮。咱們經常說光亮心,便是這樣。一個真實可以成功的人,是什么本質很重要,這種心理本質或許便是咱們所講的:一個人應該放下,放下我執。

  要以為一切的善事和積德行善都是咱們做人的基本準則。可是,假如咱們把這些做人的基本準則作為善事,那么規范太低了。

  行善是人的規范,行善是應該、有必要要做的。其實一個真實的善人,應該是在自己量力而行的規模中天然地去協助任何人,這是一種天然,一種天分。

  當然,假如菩薩獻身自己的生命,戰勝自己最多的困難去協助他人,假如你說這是善,那這是了不得的善。假如你把平常做些小事當作善事,有時分乃至作為求菩薩的福報的砝碼,那么你自身的起點便是過錯的。

  比方說“我沒打人,我今日一天沒謾罵”,你說這算善事嗎?“今日我沒跟人家擠,排隊沒有插隊”等等,其實這些現已是在你心中的不良想法。還有許多人有不滿的心情、訴苦的心,這現已在認識中作為一種正常的存在。

  可是叫你做點功德、做點善事,你就說“我沒有去做這些工作,我現已很仁慈了”。許多人覺得不打人謾罵、不損傷他人、不詐騙他人,他現已很仁慈了,所以許多人連善惡的規范都沒弄清楚,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他就想得到善報。

  心里涵養不行,起的惡念不對,對自己沒有檢討,反而覺得自己振振有辭、還有許多道理,這便是許多人煩惱和苦楚的本源。

  他沒有認清自己,他沒有想要處理心中的煩惱,他沒有好好地悔過、認清自己,他沒有用佛法的領悟認知自己,所以他永遠走不出自己的煩惱和苦楚,他自己的缺陷和問題一大堆,修到最終是掩耳盜鈴。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