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好親家、好女婿跟媳婦

  佳婿”是賢能的老公,找女婿就要找賢能有德行的。

  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說,“男不忠良,女不和婉。”所以“娶媳求淑女”,這個“淑”是指賢淑有德行的女子。“勿計厚奩”,不要去核算、貪求豐盛的陪嫁品。“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不要去求很重的聘金、聘禮。這句告知咱們:這幾句都是教咱們在五倫中,什么是本,什么是末。男女成為夫妻,本是義,利是末。交朋友也是這樣。今日在集體中,要找什么樣的公司、領導?是重義的,是真正要服務社會的。找好的部屬、干部,也要找重義輕利的。許多公司很大,就被幾個人搞垮了,那仍是用人舍本求末。

  有一句俗語叫“人算不如天算”,什么是輕,什么是重,咱們要會衡量。咱們要常常拿人生的天平來稱一稱孰輕孰重。嫁女兒,是聘金重要仍是女婿的德行重要?稱稱看,哪里重?這都是人生重要的挑選,稱錯了,很或許自己或許下一代的美好就沒有了。“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人與人是相互交感的,咱們的思想觀念錯誤了,怎么或許感化好的親家、好的女婿跟媳婦呢?

  咱們共學《朱子治家格言》,有沒有感覺咱們人生的秤,拿出好幾次了?之前講,孩子的品格重要仍是掙錢重要?賺了錢,孩子的品格不健康,都沒有陪他生長,那能用多少錢買回孩子健康的品格?包含孩子從小都吃外面,跟吃有母親的愛煮的飯,健康不一樣,咱們又拿多少錢能買孩子的健康?我見到許多十分用心照料家庭、孩子的母親,他們的子女很壯,讀書、做工作,膂力都比他人好許多。健康是隨同孩子一輩子的,可現在媽媽出去掙錢了,孩子悉數吃外面,身體欠好,請問咱們能拿多少錢買孩子的健康?這些都得衡量啊。

  所以明理了,這個天平才干常常拿出來。其實這句“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十分重要。為什么?孔子的外公就很清楚這點,所以把女兒嫁給孔子的父親叔梁紇。《了凡四訓·積善之方》一開始就講,“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孔子的外公嫁女兒前要做什么事情?不是看他們家有沒有錢,是先查他們祖上有沒有圣賢人。成果一查,祖上許多圣賢人,把女兒嫁給叔梁紇,生了孔子。所以咱們感謝孔子的恩德,還要感謝他的外公。所以出一個圣人很難,榜首,外公要有才智;第二,媽媽要千辛萬苦撫育他。“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這句話真懂了,說不定現在的孔子,就從咱們為人爸爸媽媽、老一輩的正確態度出來了。“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打算盤就只看眼前,“這個女子家里很有錢,娶過來我就少盡力許多年了。”男人打這種算盤,靠女性吃軟飯,還叫男人嗎?

  古人留了一段話讓咱們考慮:“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由于利結交的朋友或目標,利沒有了,友誼就疏遠了,乃至沒有利,或許都離婚;“以勢交者,勢傾則交絕”,由于位置去交的,今日沒位置了,友誼就斷絕了;“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人的芳華美麗不或許持久,它會改變,由于女色才往來、結合,最終沒有這樣的美貌了,就厭棄,或許遇到更美麗的,就變心了;“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道義相結合,不分彼此,患難與共。

  前史傍邊有個很好的典范,東漢的宋弘。其時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老公逝世了,皇帝也期望幫姐姐找個好目標,她的姐姐對宋弘很垂青,皇帝就去幫姐姐說媒,就舉社會中一個說法,當然這個說法也不穩當。他說:“貴易交,富易妻,情面乎?”有了位置,就換往來的朋友,有了錢財,就換自己的妻子,這是人之常情嗎?宋弘一聽,就懂皇帝的意思是要給他提親,他立刻講,“貧賤之交不行忘”,貧賤時曾幫過咱們的朋友,不能忘了他們的恩,“渣滓之妻不下堂”,“渣滓”是原配,陪著自己白手起家、創業維艱的太太,肯定不能遺棄。這么一講,漢光武帝也覺得很羞愧。宋弘這份對妻子的情意,轟動了其時的朝廷,其他人也不敢因位置高就變節自己的妻子。經共享這個故事,成果有個官員下了課,就來跟她道謝,說原本要離婚了,聽了宋弘這個故事,自己羞愧心起來了,不再背離自己的太太……

  所以好故事要多記一些,一有時機講給親戚朋友聽,或許就把他的良知喚醒。假設真的勸一個人,想離婚把他勸回來了,功德無量,他的先人都會保佑你,感你的恩德。這句不只是挑選愛人,包含擇友、用人,都要注重德行、注重孝道。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