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量大和尚:母親喜愛談論他人對錯,該怎么應對?

弟子請法:

  頂禮師父!

  師父,我母親好樂念佛誦經,專心求生西方凈土,我很贊賞和支撐她。有時她說起一些不太好的人和事,我就勸她,三寶弟子要止惡揚善,他人的長處能夠多說,不行好的就不要說,善護口業。母親就不了解乃至不高興,以為說的都是現實,不是自己編的,而且咱們都這樣說,我說一下都不能夠嗎?

  師父在梵學班教授《五乘共法》時教育咱們起心動念都是業。惋惜我母親沒有福報來梵學班學習,所以不明白這個道理。

  我以為談論人非是一種不善的語業,會做作不善因,就很憂慮母親。但她不肯聽我勸說,家人也都批判我干與母親說話的自在,說她年歲大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需許多束縛。

  師父,我想幫母親,可她不肯聽,我又總不由得要說。每次都不光沒效果,還令互相不高興。我的心因此很焦灼,充溢煩惱。

法量大和尚:

  長于考慮,正確看待

  你的母親是有福報的人,假如沒有福報,她怎么會拜佛念佛呢?咱們每個人都在修學傍邊,都會有許多需求改正的當地。

  你母親的年歲大了,有些習氣不是一會兒就能夠改動的。而且,老一輩的生長時代、環境、所遭到的教育等都跟你不相同,天然許多觀念就不相同了。像你方才說的,她會不明白:“我說的是現實,說一下有什么不能夠呢?”

  其實,這也是許多人間人的觀念,包含你的親人也是這樣以為的,所以聽到你這樣說,他們就不了解,那也就不會認同你的觀念了。

  反觀本身,耐性等候

  咱們在《五乘共法》中學習了因果規律,就要有這樣明晰的知道,要建立正確的因果觀。

  他人有煩惱,咱們也有煩惱。當你看到母親或其他人做出不如理的言行,應該從他人的過錯中檢討自己的缺陷,看到自己的問題,就要警策自己不能這樣做。

  咱們感遭到煩惱會在當時和未來帶給自己苦,就會對他人、對眾生生起悲心。

  當你看到母親不行如理的言行時,先盡量去找她的長處和她對你、對他人的支付,而不要只看著她的缺乏,要提策起自己對母親的感恩。

  你應該在日常日子中,對母親多支付愛心,多陪同,耐性等候勸說的緣由,而不要急于指出她的不是。

  努力學習,提高自己

  你的發心是為母親好的,可她不能了解、乃至發生了抵觸情緒的時分,你講的話就不能發生效果、就不能協助她。所以,咱們就要好好努力學習佛法,以佛法的才智提高自己。

  佛菩薩有廣闊的慈善和才智,有許許多多的善巧便利廣度眾生。咱們要學習佛菩薩,建議精進修學的心,建議廣闊的菩提心,學習佛菩薩度眾生的善巧便利。

  才智觀照,培育定力

  你對母親的心是別離、貪染的,由于她是你的母親,你的染著很激烈,所以你面臨母親的時分,不能做到像對其他人那樣隨緣勸說,這是心的不同。

  咱們要學習菩薩們的善巧便利和才智。在修學過程中,在面臨順窘境的時分,一直要堅持心的安靜。咱們禪修,修禪定,便是培育在定中不受外界攪擾。

  咱們協助他人的時分,要用才智調查。假如他人不接受,便是咱們的辦法不行善巧,咱們就要改動自己的方法。

文章轉自大眾號:六榕書院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