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為何被稱作七佛之師_禮拜文殊菩薩的含義

  文殊菩薩梵語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妙吉利、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陀上首大弟子。在《華嚴經》中,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一起輔佐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又被稱為“華嚴三圣”。

為何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

  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還有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六位佛先后出生,釋迦牟尼佛是最終一位。從釋迦牟尼佛往前,賢劫有四尊佛加上曩昔莊重劫的三尊佛,共有七尊佛都曾在娑婆國際成佛,文殊菩薩都曾做過他們的教師,使他們最終成佛,故稱“七佛之師”。

求“大智”文殊僅僅為學習好嗎?

  很多人會為孩子學業有成、蟾宮折桂,禮拜文殊菩薩。但若為佛子,假如也只求這些現世功用,則有些舍本求末。由于,文殊菩薩的才智不是咱們人間所說的世智辯聰,而是佛法中所要開顯的破除無明煩惱的底子智。

  因而,咱們禮拜、學習菩薩的才智,是期望經過修學佛法,消除煩惱,點亮自性的才智之光,實在了達世界萬法的實在之相,而非是為了求得枝末上的一些福報。

文章轉自大眾號:深圳東山寺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