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法師:皈依的利益_以無所得心看待皈依帶來的利益

  從因果視點講,皈依的利益是法爾如是的,但佛弟子應以無所得心看待皈依帶來的利益。入佛子數,當下就在佛的攝受、救度里邊,成為佛弟子的一種資歷。在三寶的加持下去尋求擺脫,能夠得到佛、三寶的救度。

  皈依能夠得到全部戒法的底子,以此來安排咱們的身口意,才干得到戒法的救助;減滅諸障的條件便是悔過對治,有四種力氣——追悔力、對治力、遮止力和依止力,真實的皈依,必定能夠帶來消除罪業的力氣。

  咱們今日來學皈依的利益。皈依能夠給咱們帶來十分大、十分多的利益。從因果視點上來講,這是法爾如是的。有如是因,咱們皈了依就會得到利益,沒有利益那咱們皈依干什么嘛!沒有利益佛為什么叫咱們皈依嘛!有下面幾個方面,咱們來一同看。

  學佛并不是排擠利益,“我學佛了,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我不要利益。”這個不是你要不要的問題,只需皈依了就有這個果報,它的利益是從法爾如是的因果規律、世出人間的因果規律視點上來講的,不是說你要不要的問題,只需你真摯心腸皈了依,你不去固執它反而利益會更大,僅僅咱們學佛的要不固執利益,以隨緣、無所得心來看待這全部。

  什么叫無所得心呢?便是咱們皈了依的人,就應該這么去做的,作為一個求擺脫的人是有必要依托在三寶的懷有里邊,才干夠得到利益,才干夠得到擺脫,這是咱們應該做的。你不會把它當作一個包袱,把它當作有所得的,如同我皈了依怎么了不起了,不是這姿態的。咱們是應該的!就像子女對爸爸媽媽的貢獻相同,人家說:“你是孝子啊,你怎么樣怎么樣好啊。”假如你真的就給自己貼了一個標簽——你是一個孝子,你就跟他人不相同了——那這個就不對了。分明你是他的兒子,爸爸媽媽哺育了咱們,貢獻爸爸媽媽是咱們的職責,這還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嗎?

1、入佛子數

  榜首個,入佛子數。咱們皈了依往后就成為一個佛弟子,就成為入佛子數,便是佛的弟子了。咱們講佛是對全部的眾生都會攝受和救度的,可是假如沒有皈依的眾生想要去向佛求救,他便是要得到佛的這種救度,也是十分迷茫的。不是佛不慈善,而是眾生不去皈依和投靠。前面講的皈依內在里邊是兩邊的聯系,對不對?兩邊的聯系便是,佛對每一個眾生手都是伸出來的,但這個皈依的人和向他求救的人是不相同的。

  所以觀世音菩薩有一個發愿便是千處請求千處應,可是他沒說你不求我也應哪,那不是沒事找事嘛!你不相信他,或許你不向他求救,那觀世音菩薩不會找上門來的,而是千處請求千處應。那咱們作為眾生來講,向阿彌陀佛、向諸佛菩薩去求救的當下,只需咱們去回歸、去投靠,那么阿彌陀佛、諸佛菩薩的救度就能搭得上來,是這么一種聯系。

  咱們入了佛子數,當下就在佛的攝受、救度里邊,就成為佛弟子的一種資歷。比如說人間的許多人做善事,他們說咱們不要皈依,咱們不成為佛的弟子,咱們就做善事,做好人積德行善,這是咱們應該做的。從因果道理上講,他們會得到一些果報,做善事會有些好的報答,甚至會得人天福報等等,但他卻不懂得去回向西方神仙國際,甚至不懂得在佛法、在三寶的加持下面去尋求擺脫的話,他永久也得不到佛的救度,是這么一種聯系。這是一個善人,善人有善報,人間的因果規律是如此,惡有惡報,你學佛也如此、不學佛也如此,可是成為佛的弟子得到佛的救度、得到三寶救度,那就不相同,這個必定要清楚。

2、諸戒之本

  便是咱們所受的全部戒律,要得到戒法的庇佑和維護的話,首要就有必要以皈依為條件,有了皈依,你就能夠得到全部戒法的底子。由于咱們對戒法有決心,有這種皈依、投靠的心,想把自己放在佛法里邊來進行打磨。

  曾經一些高僧大德打了一個比如,便是竹筒子,蛇是曲折的,只需放到竹筒子里邊,蛇自然而然就直了,什么原因?這便是戒,戒就有這么一個功用,你不直也得叫你直,可是你首要是有必要放得進去,有必要把自己交付給竹筒子、交付給戒法防非止惡的功用,用戒法來安排咱們的身口意,這樣咱們才干得到戒法的救助,是這么一種聯系。假如咱們對戒法,戒法本身便是法的內容嘛,也是如來金口所宣的,那么咱們對佛、對法、對三寶有這樣的決心的話,咱們皈依、投靠就有了全部戒法的底子、根底。

  修學全部法門相同也是如此,念佛也是相同,咱們念佛其實沒有脫離三寶,沒有脫離皈依這個法。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便是皈依的意思,便是皈依阿彌陀佛,便是皈依三寶。

3、減滅諸障

  咱們要悔過罪業,要消除咱們的罪業,罪業首要的一個條件,在三寶里邊能夠得到十分大的福報,其實福報的來歷便是能夠鏟除咱們無始劫以來的罪業,能夠讓咱們往后不再去造罪業。減滅諸障有一個條件,便是只需在佛、法、僧三寶面前皈依往后,咱們懂得怎么去悔過,怎么去加以對治。

  所以悔過罪業有四種條件、四種力氣,哪四種力呢?榜首追悔力,便是對曩昔的生起一種羞愧和悔過,不再去造,由于你曩昔做得不對,不對了,那我現在要改正,便是追悔力。第二個便是對治力,便是往后不再做。追悔力便是懺其前愆,對治力便是悔其后過,后邊不再做。有一些法門、有一些辦法,在咱們煩惱現前的時分加以對治,不讓它再去犯錯。遮止力和依止力這四種力氣。

  依止力,咱們有的把它解說成為三寶,依止的力氣,其實依止力是從咱們本身的視點上來講的,是咱們關于三寶的決心。三寶肯定是救度咱們的,三寶也是咱們能夠懺罪的一種依托,可是這個依托的力氣的開發,來歷于咱們的決心。其實全部的罪業都能夠悔過,咱們許多師父都誦<楞嚴咒>,《楞嚴經》里講<楞嚴咒>有多大多大的積德行善,甚至咱們犯了四底子,甚至菩薩戒、造了五逆罪啊,誦<楞嚴咒>都是能夠悔過的,可是問題是它有個條件,便是咱們關于<楞嚴咒>的積德行善有沒有決心,全看咱們的決心。

  所以咱們念佛可不能夠懺罪?也能夠懺罪,關鍵在于咱們關于阿彌陀佛投靠的決心具不具足。全部法,包含咱們的咒語、佛號甚至經文,其實都具有懺除罪障的力氣,關鍵是咱們皈依、投靠的心的力氣的巨細。假如你是懷著一種試試看,試試看來皈依,試試看去念佛,試試看去念經,那你得到的作用便是試試看的作用,就得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假如你真有猛利心去皈依、投靠,“我只需這條路了,我只需念佛求生西方神仙國際這條路了。”為什么《佛說無量壽經》和《佛說阿彌陀經》里邊,都與咱們娑婆國際的五惡五痛五燒和《佛說阿彌陀經》里邊講的五濁惡世來進行對照呢?對照便是五濁惡世唯此一條路,咱們求生西方神仙國際才干夠擺脫,末法年代便是這姿態。你只需斷了這條路,一心一意靠倒在阿彌陀佛身上的話,都能夠懺罪,都能夠消除咱們的罪障,都能夠成果咱們往生的工作。

  所往后邊這句話,咱們必定要記住:做任何的工作,修任何的法,要懺除罪業也好,往生西方神仙國際也好,有依托才有力氣。咱們講“我念佛沒有力氣,心里沒底,我究竟能不能往生啊?”是由于咱們自己沒有依托,你沒靠上去啊!咱們講皈依是干什么?皈依便是投靠,投向阿彌陀佛,投向三寶,這種皈依往后投靠的心。假如咱們這種皈依和投靠、依托沒靠上去的話,咱們念佛,求生西方神仙國際的力氣,他便是半信半疑的,他便是進進退退的,有時分泛泛悠悠地來念佛。咱們真實來皈依的話,必定能夠帶來消除罪業的力氣,這種力氣便是依托。

文章轉自大眾號:如是生凈土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