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法師:見利不求沾分是什么意思?

  見利不求沾分。這個“利”便是利益,有利益的時分,咱們并不必定要去到里邊占一點點廉價,生怕少了自己一份。單位上也好,日子傍邊也好,許許多多的作業,吃虧的作業歷來自己都不沾邊,只需有利的作業都去了,所以這兒邊便是計較太多,這種計較會讓自己活得很苦。全國熙熙皆為利來,全國攘攘皆為利往。都在這個利上面去做文章,假如你眼睛里邊只有利,就會忘義,就失掉道義。

  佛法里邊講的,咱們誦了經念了佛,為什么要回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咱們不要去把它當成一個占有,前面的施德不求望報也是相同。咱們施舍,施舍給他人,他人得到利益了,那必定要他人來酬謝咱們,這個也是期望他人來給咱們一點點酬謝:“你得到利益了,你怎樣不回報呢?”“你那個時分那么困難,我借給你十萬塊錢,你現在賺到一百萬,你最起碼要給我十萬,或許給我一點錢吧,就表明表明。”他就會計較,它這個是連在一起的。應該隨喜人家:“哎呀,你看我協助他人沒有白幫。”有這種隨喜贊賞,真實為人家總算走出了那個窘境感到欣喜才對。這個是菩薩的心量,一個修道人的心量。

  咱們現在不是站在人間的心態,是站在修道的視點上來看,一切的這些都是為了修道,一個修道的人,咱們有必要在這個方面要這樣做到。協助他人咱們就協助他人,協助他人,咱們不求他人什么東西。協助他人,他人成功了,“你看,他又不給我一點點,你最起碼買個什么東西給我吃嘛。”這便是咱們見利,他必定要求抓一點東西。當然,他人在困難的時分,沒有錢,你借給他錢了。現在他成功了,發財了,興旺了,他可以感恩你,給你什么東西。這個你也不要回絕:“不可,咱們見利不求沾分。”這個也不對,不求,可是從因果的道理上來講,你協助那個人他懂得感恩,這個也好的。你成果他那個感恩的心,這個是天然的。

  就人和人之間的往來,咱們是必定要天然,不要去求,往往求不得你就苦。你協助他人,他人興旺了,你隨喜人家。你心里里邊:“哎呀,我協助人家,總算讓他走出了窘境,沒有白幫他。”要有這種心態。那他人拿什么東西,春節過節來感恩你,或許是給你買一點什么東西,或許是有什么作業幫助。這個你也不要回絕,這是一種知恩回報的行為,咱們應該承受人家,承受人家的這種感恩實際上也是成果人家這種回報的行為。這也是很好的。

  但這個不是咱們求來的,便是前面一切的這些都是相同的。比方說于人不求順適,可是有人適順我,也很好。比方你是個領導,你下面有許多部下,有許多人他懂得怎樣樣去尊重領導,這是一個很好的德行。咱們講忠恕,忠是下級對領導來講,恕是領導對下級來講。作為一個下級的作業人員,他懂得怎樣樣去尊重他的領導,這是一個很好的德行,對他的日子、作業都是很有含義的,他不會白過。

  可是,假如咱們做領導的或許是做爸爸媽媽的,你要去要求你的部屬或許你的兒女必定要依從你,那你就很苦。假如你碰到那些不聽話的部屬,或許不聽話的子女的話,你就會活得很苦,是這么一種聯系。這兒邊見利就不求沾分了,不要求自己必定要沾點什么東西。不沾點東西,如同自己虧了相同的。沒有虧的,一切的這些作業你只管去支付,你不要在這個方面去占廉價,這個占廉價便是損福報。吃虧便是享樂,吃虧便是在培育咱們的福報,這是真的。

摘自:【十大礙行】

文章轉自大眾號:如是生凈土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