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釋教冷常識,你知道嗎?-梵學常識

和咱們共享三個釋教常識,既是常識,也算是冷常識,由于咱們盡管常常看到聽到,但未必真實理解其間的意思。

一,煩惱即菩提。

大乘釋教里常說:“煩惱即菩提,存亡即涅槃”。按咱們的習氣主意,煩惱便是煩惱,菩提便是菩提,分明是兩回事呀!其實這是咱們的思維習氣問題,其實許多看似相反的兩件事,其實自身便是一件作業,僅僅它的兩個方面罷了。

菩提便是如來藏,便是自性,便是誠心,煩惱是妄心、妄念,咱們每個人都有誠心,但眼下這個確實是妄心、妄念,它把誠心遮擋住了。就比如金礦石相同,黃金和石頭混在一同,外行人一看,這便是塊石頭,一文不值;熟行的人一看,這里頭有黃金,它就在石頭里邊。一般人很難搞清它有多少價值,只需通過提煉,把石頭殘余去掉,才干得到純金。咱們人也相同,煩惱和菩提是一體雙面,只需把煩惱去掉,菩提心就現前。

二,放下與隨緣。

釋教常說放下,放下并不是說把事放下,什么作業也不干了,而是說把心上的掛念放下,作業再多心里也沒有掛念,沒有痕跡,這是放下。放下是論心不論事,假如你把作業放下了,心上還有掛念,等于沒有放下。事沒有妨礙,妨礙的是你的妄念,是你的別離、執著,把這個放下才是真的放下。

隨緣不是隨意,而是要隨順經典上的教訓,遵從佛陀的教訓,依教奉行,這叫隨緣。要是隨順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愿望、習氣,自己的主意、觀點,那是攀緣,不是隨緣。咱們中國人常講的“順從其美”,全部隨順自然規律,那就叫隨緣。

三,才智與常識。

才智是咱們自性原本就有的,不必去學,只需開發就行。要想生才智,離不開戒定慧三學,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只需咱們心能定下來,就能生才智,盡管說是生,其實是原本就有,僅僅被妨礙了。咱們的心很亂,定不下來,就不生才智,只生煩惱。

常識是外來的,你所聞所見的都是常識,不學就不會,學相同就會相同,學兩樣就會兩樣,無量無邊的常識,生生世世都學不完,所以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假如學佛不持戒,不修定,那你學了半響,也僅僅學了些釋教常識罷了。

才智和常識是兩碼事,才智能夠處理全部問題,沒有后遺癥;常識也能處理一些問題,但后遺癥許多,還會留下更多的問題。所以全部圣賢、佛菩薩的教訓,都是幫咱們開發才智,而不是常識。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