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教故事:佛陀與阿難-梵學常識

在長遠劫前,有一位老師父帶著一群年少沙彌在一間古寺里修行。他的教法很嚴峻,嚴厲要求沙彌要精進刻苦,勿自我放縱、糟蹋韶光。

老師父常對小沙彌們說:“咱們要精進刻苦,不管是行、住、坐、臥,必定不離經文。哪怕是在外討飯,走在路上也相同要不時背誦經文。”

其中有一位小沙彌,他謹記老師父的教法、依言奉行。有一天,他討飯出門乞食,眼睛專注地看著缽,直直地向前走,口里朗朗地背誦經文。

那時,有一位長者看見他,翻開大門要讓他進去,但是因為小沙彌背誦得很入神,而忘記了要討飯,一戶戶地走曩昔。

長者看到小沙彌從他家門口通過,嘴里還一向朗讀經文,沒有注意到周圍的景象,覺得這位沙彌很心愛!他就向前叫道:“來,來!這位年青的沙彌,你的缽仍是空的,怎樣走過我家門口而不進來呢?”

小沙彌說:“長者,我太專注背誦經文了,所以走過頭而不自知!”

長者又問:“你為何這么專注,乃至于對周圍的環境都沒有感覺呢?”

小沙彌說:“我師父對咱們的要求很嚴厲,教咱們要守住一念心,不能放縱,要不時精進。所以咱們每天都要背誦許多經文,并且要背會才能夠回去。”

長者就說:“你這么刻苦精進,不如今后每天都來我家,我供應你滿缽的食物,那你就不必再操心沿路討飯了。”

從那開端,日日、月月、年年,都是由長者供應他根本的日子所需,讓他無后顧之憂地修行。年青的沙彌很感恩,愈加專注精進、深化經藏。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告知弟子:“其時的沙彌便是我,而那位長者便是現在的阿難。阿難生生世世都護持我,我則引導阿難入正知見,這都是因為曩昔種好緣由的成果啊!”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