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譯文-佛經譯文

百喻經(文言敘述)

愚人食鹽

早年的時分,有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來,他嫌淡而無味。主人聽罷,便其他為他添了點鹽進去。愚人嘗到了鹽的甘旨,心內便想:滋味所以這么美,是有鹽的原因。很少一撮,姑且如此,滿滿一把,豈不更妙?這愚人不了解其間的道理,便單單吃那鹽。吃罷,口顫舌抖,反而得了苦楚。

這就比如那些外道,傳聞控制飲食能夠得道,即使斷絕了飲食。或是斷七日,或是斷十五日,空佬佬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餓,卻對修道毫無好處,活像那個愚人,因為鹽可調出甘旨來,就單是吃它,致使口顫舌抖,外道的斷食也是這樣。

愚人集牛乳

往昔有一個愚人,行將請客來賓,便想積集牛乳,預備設宴時供用,因此想道:我現在若是預先天天擠取牛乳,牛乳逐步多起來,畢竟無處安放,或許還會變酸損壞呢,不如就讓它盛在牛腹里,待臨到宴會時,便可一會兒悉數擠出來。想罷,就捉牢母牛和小牛,各各系在不同的當地。過了一個月之后,他剛才設置宴會,將來賓迎入,安排好,方牽過牛來,想擠取牛乳,而母牛的乳房癟塌塌的,一點奶也沒有了。這時來賓們或是瞪著他,或是嘲笑他。

其他的愚人也是這樣,想要修行布施,僅僅說待我大有資產之時,然后才一會兒布施掉。還沒來得及積累起來,或是被貪官、水災、火災、響馬侵奪掉了,或是猝然命終了,趕不及布施,那些愚人也如集牛乳的愚人相同。

以梨打頭破

新近有一個愚人,頭上光禿無發。其時有一個人用梨打他的頭,一下,二下,三下,頭全都被打得受傷破裂了。此刻這個愚人默然忍受著,不知逃避離去。傍人見了這般情形,就對他說:「為什么不避去呢?居然一動不動地受打,致使頭都破了。」愚人答道:「像他那種人么,專橫輕瀆,憑仗力氣罷了,其實是愚癡的,短少才智。見我頭上沒有發毛,便認為是石頭,用梨來打我,頭就破成這個姿態。」傍人說道:「你自己愚癡,為何反說他愚癡呢?你若是不愚癡,怎樣會被他打得頭破,卻不知逃避!」

某些落發人也是如此,無才干具有澄凈之心、清涼之行,也無才干修習教法,更無才干思惟教法之理而生慧解,僅僅是整飭落發人的容儀法度罷了,用以招來利養,恰如那個愚人,被別人打了頭,卻不知逃避離去,直至破傷了,反而說別人愚癡。這樣的落發人也像那愚人一般。

婦詐稱死

曩昔有位愚人,他的妻子生得規矩,愚人心內很是愛重她。女性卻沒有貞潔忠信之情,半途與別人有了私通。邪淫的心意熾盛起來,欲跟隨情夫而去,舍離自己的老公。所以就對一個老太婆密語道:「我離去之后,你可攜來一具死女性的尸身,安著于屋中,對我老公說我已死。」老太婆爾后瞅準那老公不在家的機遇,將一具死尸放置在他家中。待到那老公回家來了,老太婆告知他道:「你妻子現已死了。」那老公即使前去檢查,認為真是自己的妻子,便哀哭著,心境很是難過,積集了許多木柴和油,將死尸燒了,拾取了骨灰,用囊盛了,晝夜挾在懷中。女性后來對情夫起了厭惡之心,便回家來了,對她老公說:「我是你的妻子。」老公答道:「我妻子已死多時了,你是誰呢?亂說是我的妻子。」女性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老公固不自封,不愿信任。

就如那些外道,聽聞了其他的邪說,心內發生了利誘,就執著在這點上了,認為是真理,這種心念便永久無法改轉過來,盡管后來聽聞了佛法正教,也不愿信而受持奉行。

渴見水

曩昔有一個人,愚癡無才智,渴極了需求飲水,見酷熱時遠處野地里騰升的水氣,認為是水,即使尋覓而去,直逐至印度河濱。既已到了河濱,卻定定地看著不飲。傍人說道:「你這么渴,望著水氣而奔逐,現在到了水邊,為何不飲呢?」愚人答道:「假使能夠飲盡的話,我便飲了。當今這水極多,徹底不行飲盡,所以就不飲了。」世人其時聽了這話,都哄然地嘲笑他。

這就比如那些外道,執著于事理的某一端,認為自己不能徹底受持佛法的戒律,所以便干脆一戒也不受持了,致使將來毫無得道的緣分,流通于存亡苦海之中,不得出離。就如那個愚人見了水,卻不飲,為其時人所笑,道理正是一同的。

子死欲停置家中

早年有位愚人,哺育了七個兒子,其間一個先死掉了。愚人這時見兒子現已死了,便想將他停置在家中,自己棄家到別處去。傍人見了,就對他說:「生與死的境地不同,應當速速入殮了,運至遠處去掩埋吧,怎樣能停放在家里,自己卻欲棄家而去?」愚人其時聽了這話,便想:假使不行停放,定要葬掉的話,還須再殺掉一個兒子,擔子兩端,各放一個,這樣才可穩順地擔到那兒去。所以便再殺了一個兒子,挑著,到遠處的林野之地葬掉了。其時人們見了,不由驚詫,竟有這般聞所未聞的工作,大大地嘲笑了他。

就比如比丘私底下違犯了一條戒律,心內懼怕悔過,便默然覆藏住了,自己騙說自己是清凈的。或有知情者對他說:「落發人守持禁戒,就如看護明珠相同,不使它們有所缺漏。你現在違犯了所受的戒律,為什么不想悔過?」犯戒者答道:「假使須悔過的話,要再犯一戒,然后才表出罪行,以求悔過。」

所以便持續破戒,多作不善的工作,這樣才一會兒發露自己的罪行。如那愚人相同,一子已死了,又殺一子。現在這比丘也是如此。

認人為兄

早年有一個人,容顏規矩,具有種種才智,又多金錢,世人沒有不稱譽賞美的。這時有一個愚人,見他這般情形,便說他是我哥哥。為什么這樣稱號呢?因他有金錢,需求的話,即能夠用,所以叫他為哥哥:而見到他還賬,則說不是我哥哥。傍人說道:「你這愚人,為何需金錢的時分,稱他為哥哥,待到他負債之際,又說不是哥哥呢?」愚人答道:「我因為想得到他的金錢,方認他為哥哥,其實不是我的哥哥。若是他負債了,就稱不是我的哥哥。」人們聽了這話,無不哈哈大笑。

這猶如那些外道,聽到佛陀說法的善巧,就盜竊得來,用在自己的學說中,便當作是本身本來就有的。比及傍人要他實踐修行這些學說了,便不愿修行,說道:「為了取得供養的原因,取用了佛陀的句子來教化引導眾生,實踐都是虛幌子,怎樣談得上修行呢?」就比如剛才那個愚人,為了得到金錢,說是我哥哥:待到他負債時,又說不是我哥哥。這些外道也是如此。

山羗偷官庫衣

曩昔,有一個山羗族員,偷了國王庫藏中的衣物,逃得遠遠的。其時國王派人四處推問尋覓,捕捉到了那個山羗族員,將他帶至國王面前,國王就質問他衣物是從那兒來的。山羗答道:「我這些衣物都是祖父輩遺留下來的。」國王命他穿上這些衣裳。的確不是他本來全部,因此不知道怎樣穿,應該套進手中的,卻穿到腳上去了,應該系在腰間的,反卻戴到頭上去了。王見罷這番情形,便召集眾臣一同商議此事,然后對那山羗族員說:「若是你的祖父輩以來就有的衣服,便應當懂得怎樣穿戴,卻為何會上下倒置呢?這是不了解穿戴的原因,因此可判定你這些衣服必是偷得的,不是你舊時就有的。」

借這來譬喻:國王比如是佛,瑰寶比如是佛法,愚癡的山羗人比如是外道,竊聽了佛法,便把它放到自己的學說中去,當作是自己全部的,但是因為不了解佛法的原因,運用佛法的時分,便迷亂了上下,不明晰諸法的種種殊別之相。一如那位山羗人,偷得國王的寶衣,卻不識穿戴的上下次序,倒置而穿,外道也是如此。

嘆父德行

曩昔有一個人,在世人中贊賞自己父親的德行,說:「我的父親為人仁慈,不損害別人,不盜竊,不扯謊,并且還實施布施。」這時有個愚人聽了這番話,便說:「我父親的德行,還要超越你的父親。」世人問道:「有什么德行,請說說他的業績。」愚人答道:「我父親從小以來,就斷絕了淫欲,一向都沒觸摸女性。」世人說道:「若是斷絕了淫欲,卻怎樣生出你來?」大受其時人的嘲笑。

比如人間的無智之徒,想稱譽或人的德行,不了解得恰如其分,反而引起誹謗。如那個愚人,存心想贊賞父親,卻夸大其詞,人間無智之徒也是如此。

三重樓

曩昔有一個富愚人,不通事理。他到其他有錢人家去,見及一座三層樓,高暢廣闊,端嚴富麗,軒閣清敞疏朗,心內很是羨仰,想道:我的金錢并不亞于他,為何早年不造一座這樣的樓屋呢?即使喚來木匠,問道:「你會造那家一般的美觀樓屋嗎?」木匠答道:「那就是我造的。」富愚人即使說道:「現在可替我造一幢那樣的樓屋。」

這時,木匠就開端測量地上,砌壘磚坯,造起樓屋來。愚人見他壘坯砌磚,做作樓舍,心內懷著疑問,不甚了解,便問道:「你想作什么?」木匠答道:「作三層樓。」愚人道:「我不想作下面二層,先可為我作最上層。」木匠道:「哪有這等事!哪有不作最基層屋,而能造那第二層的?不造第二層,怎能造第三層。」愚人頑固地說:「我現在不要下二層屋,定要替我造最上層。」其時人聽了,都難免笑他,異口同聲地說:「哪有不造下面第一層而能造二層、三層的?」

就比如佛的四眾弟子,有些不能精勤地修持、恭順佛法僧三寶,懶散松懈,卻想求得道果,說:「我現在不要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這三果,唯求修得阿羅漢最上果。」也被其時的人所嘲笑,與那愚人一模相同。

婆羅門殺子

曾經有一位婆羅門,自認為常識宏博,對星象、占術及種種技藝,無不通曉。憑恃自己這般本領,想要暴露一下他的才華,便跑到其他國家,抱兒而哭。有人問婆羅門:「汝為何哭啊?」婆羅門答道:「眼前我這個小兒,七日后會死去,我憐惜他的夭殤,所以哭呀!」這時人們說道:「人的壽數很難推知,計卜算卦也簡單犯錯。假使到了第七日或許不死呢,何須預先哀哭?」婆羅門道:「日月可闇沉,星宿可掉落,我的推解,畢竟是不會有違失的。」為了功利的原因,到了第七日,婆羅門親手把兒子殺了,用以證明自己的預說。其時一些人傳聞他的兒子在七日后公然死了,都嘖嘖嘆道:「真是一位智者,所言一點都不錯。」心內發生了服氣之情,都來向他問候。

這比如佛的四眾弟子,為了利養的原因,自稱得道了,用捉弄別人的辦法,殺善男人,詐偽地現出慈德來,因此使自己的將來遭受苦楚無量。就如婆羅門為了驗證自己的預言,殺死兒子,來利誘世人相同。

煮黑石蜜漿

早年一個愚人在煮黑石蜜,有一位有錢人來到了他家。其時這愚人便這樣想:現在我應取黑石蜜漿款待這位有錢人。即在石蜜中放入些水,擱在火上,一同又急急地在火上用扇扇石蜜漿,希望它冷得快些。傍人說道:「下面不熄掉火,上面扇個不斷,怎樣會冷呢?」其時世人都嘲笑他。

這就如同外道,不去平息熾燃著的煩惱之火,而是稍稍修點苦行,臥在荊棘的刺上,用火來烤炙自己的身體,卻祈望求得清涼幽靜的大路,畢竟是辦不到的,徒然遭受智者的嘲笑。于現在遭受苦楚,還連累將來的脫節。

說人喜瞋

曩昔,有一個人與咱們坐于屋中閑談,贊賞或人德行極好,唯有兩個缺點:一是喜愛發怒,二是作事匆促。此刻那人恰好在門外走過,聽了這話,怒發沖冠,馬上走入屋中,擒住那說自己過惡的人,揮拳就打。傍人問道:「為何打人啊?」這人答道:「我哪時喜愛發怒,作事匆促?這人卻說我總是喜愛發怒,作事匆促,所以打他。」傍人說道:「現在現已明擺在眼前了,你這易怒魯莽的形相,為何還要忌諱呢?」人家說他的缺點,反而怒火中燒,咱們都對他的愚惑大為驚奇!

就比如人間好喝酒的人,沉溺于杯盞之間,作出種種放逸的工作來,見有人訶責他們,反而發生怨恨的心境,極力引證一些名賢作佐證,來為本身辯解。如同這位愚人,忌諱聽人說他差錯,一旦見人在說,反而要打人家。

殺商主祀天

曩昔,有一群商人,想入大海去采寶。入大海的首要條件,是需求一個導游,然后方可去。所以就紛繁覓求,找到了一位導游。既已得了導游,便一同動身,至一處原野中,前有一座天祠,須用活人作祭祀,然后才干經過。這群商人便聚在一同商議起來:「咱們這班同伴,咱們都是親屬,怎樣可殺?只要這位導游,可用來祭祀天神。」所以殺了導游,用以祭祀。祀天結束之后,卻迷失了路程,不知往哪兒走,走投無路,都困死了。

世上人也是這樣,想入佛法的大海中去采納瑰寶,便應當把修善法行作為導游。假使損壞了善行,那么,就墮入在存亡輪回的空曠之路中了,永久沒有脫節出來的希望,就會閱歷入陰間受猛火燒、成畜生而相互噉食、做餓鬼遭刀劍強逼這樣的三涂,長遠地遭受苦楚,就如那班商人將入大海而殺了導游,便迷失了津路,終致困死。

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

早年有位國王,生了一個女兒,便喚來醫師,道:「替我弄藥給她,馬上使她長大。」醫師答道:「我給她一種好藥,能使她馬上長大。但是現在匆促之間無法覓得,須去求索才行。在得了藥之前,請陛下莫要見您女兒,等給了她藥之后,才讓陛下見她。」所以便馬上前往遠方采藥去了。過了十二年,采得了藥回來了,給公主服了藥,把她帶到國王面前。國王見了,心里想道:的確是良醫,給我女兒服了藥,能令她猝然長大。便指令左右恩賜瑰寶給他。其時世人都笑國王無知,不曉得算算出世以來的年月,見她長大了,認為是藥力的效果。

世上人也是如此,到能引進菩提之途的人那兒啟求道:「我想求道,望您教授一下,使我馬上得道。」能引進菩提之途的導師出于權巧便利的原由,教他坐禪,專心地調查全部有生命之物流通于曩昔現在未來三世的十二種條件。這人的種種德行逐步積累了起來,總算修得了阿羅漢果,便反常地歡欣,心境積極,道:「真快啊!大師能使我敏捷證得阿羅漢果這最妙法。」

灌甘蔗

早年有兩個人一同種甘蔗,立下誓約:「種得好的,有賞;種得欠好的,定當重罰他。」這時其間一個想道:甘蔗極甜,若是壓取了甘蔗汁,還用來灌溉甘蔗樹,必定反常地甘美,就能勝過他。馬上壓甘蔗,拿汁來灌溉,希望滋味愈加甘美,成果反而損壞了種子,全部的甘蔗都通通死光了。

世人也是如此,想要求得善福,卻是憑恃本身的豪貴,運用聯系,挾制實力,來鉗制老群眾,陵奪他們的資產,拿來作布施用。本來是希望求得善果,卻不知將來反而因此而遭殃,就如壓甘蔗汁來灌溉相同,汁水與種子,互相都失掉了。

債半錢喻

往昔有一位商人,借給別人半個錢,許多時日曩昔了,沒有得到歸還,就前去索債。途中,前面有條大河,雇船擺渡,付了兩個錢,然后才渡曩昔。到了那兒,卻沒見到欠債人,回來渡河,又費去兩個錢。為了半個錢的債,而用掉四個錢,加上路程往復,疲憊乏困。債很少,索債所費卻極多,成果被世人嘲笑。

世人也是這樣,為了要小小功利,卻毀掉了底子的德行。要使本身取得暫時的閑適,就不管禮義,現前擔受了惡名,將來則得到苦痛的報應。

就樓磨刀喻

早年有一個人,赤貧困苦,替國王做工作,日子久了,身體羸瘦。國王見了,很是憐愍,便賜給他一頭死駱駝。貧人得了,就開端剝皮,嫌刀鈍,尋磨刀石想磨利,就在樓上覓得一塊磨刀石。刀磨利了,便下樓來剝。如此這般,數次來往磨刀,后來逐步覺得勞累起來,怕身體吃不消了,無法這樣上上下下的,所以就把駱駝懸吊到樓上去,便能夠就石磨刀了。深遭世人的嘲笑。

猶如愚人損壞禁戒,大舉積取金錢,拿這些錢來修福行善,祈望來世生于天上,就像懸吊駱駝上樓去磨刀相同,費用功夫許多,所得的好處卻很少。

搭船失釪

早年有個人搭船渡海,將一雙銀缽釪墮入在水中,就想道:我現在把這兒的水畫一下,作好符號,暫時舍之而去,今后再來抓取。船行走了兩個月,到了師子國,見了一條河,便下水覓尋原先丟掉的汊D。世人問道:「你想做什么?」他答道:「我早年丟掉的汊D,現在想尋回來。」世人問道:「在哪里丟掉的?」他答道:「船初入海的當地丟的。」世人又問道:「丟了多長時間了?」他答道:「兩個月了。」世人問道:「已有兩個月了,為何在這兒尋覓?」他答道:「我丟掉汊D時,在水上畫了一下,作了記認。原初所畫的水,與這兒的水并沒什么兩樣,因此就下去尋覓了。」世人又問道:「水的確沒有不同,但是你曾經丟掉的時分是在那邊,現在卻在此地尋覓,怎樣找得到呢?」其時世人無不大笑起來。

這也如外道相同,不修正法之行,在一些貌同實異的類似善事中,以過錯的知見,如絕食、炙火燒身等令身體遭受苦楚,想以此來求得脫節,就如同愚人在那兒丟掉了汊D,卻到這兒來尋覓相同。

人說王縱暴

早年有一個人談說國王的過錯,說:「國王太兇狠了,治國行政毫無道理。」國王聽了這話,就怒發沖冠,竟不追查清楚是誰說的,偏信身傍佞人的誣蔑,捉來一位賢臣,命令剝開他的背脊,取出百兩肉來。有人證明他沒有說這話,國王心中便懊悔了,索來千兩肉,用來給他補脊背。賢臣很是苦痛,夜中呻喚不已。國王聽見了,問道:「為何這般苦惱呢?取你百兩,還了你千兩,心中還不滿意么?為何苦惱呢?」傍人說道:「大王,比如截掉了孩子的頭,后來盡管得了一千個頭,也難免孩子的死去。現在他雖得了十倍的肉,卻革除不了苦痛。」

愚人也是如此,不畏懼后世的惡報,貪心現世的高興,拼命壓榨世人,驅遣群眾,廣羅資產,然后進行布施,祈望能夠滅罪,得到福報。就比如那位國王,剝了別人的脊背,取了肉,以其他的肉來補,想使他不痛,這是不合情理的。

婦女欲更求子

曩昔有個女性,已有了一個兒子,還想要一個,就問其他女性:「誰能使我再有一個兒子?」 一位老太婆對這女性道:「我能使你完成求子的希望,需求祭祀天神。」她問道:「需用何物來祭祀呢?」老太婆說道:「殺了你的兒子,拿他的血來祭祀天神,必定能有許多兒子。」這女性其時就遵從了她的話,要殺自己的兒子。傍邊一位聰明人嘲笑罵詈道:「你愚癡無知到了這般境地!還沒有生出來的兒子,都還不知終究能不能得?卻想殺掉眼前的兒子。」

愚人也是這樣,為了那還沒有發生的高興,自愿投身到火坑中去,做種種危害身體的苦行,為了能夠生到天上去。

入海取沉水

曩昔有位長者的兒子,入大海去采納沉水香,歷經多年,方采得一車,載回家來,拿到商場上去賣。因為貴重的原因,一時之間,無人來買。多日曩昔了,售不出去,心里很是疲厭,苦惱不勝。見人家賣炭,轉瞬即成交了,便生出一個想法:不如把它燒了作炭,便能夠快快地賣掉了。遂行將其燒成炭,推至市上賣了,卻不值半車炭的價錢。

世上的愚人也是這樣,借助于廣闊無量的權便的辦法,孜孜不倦,專意進步,仰望著求得佛果。因為難以求得,便發生了退轉的想法,認為不如發心去求聽聞佛的聲教即可悟道的最下根的聲聞果,能夠速速出離存亡輪回的苦海,成為永入涅槃的阿羅漢。

賊偷秀麗用裹氀褐

曩昔有個賊,入大族屋中,偷得秀麗,就拿來裹寒酸的粗毛布衣之類的資產,為智人所笑。

人間的愚人也是如此,既有決心進入佛法之中,去修行善法以及種種積德行善,因為貪心私益的原因,損壞了斷離煩惱的清凈的戒行以及種種積德行善,為世所笑,就如以秀麗裹破衣一般。

種熬胡麻子

早年有個愚人,生吃胡麻子,覺得滋味不美,炒了吃,味美,便想:不如炒了再種,然后就能得味美的胡麻子了。所以就炒了來種,永久失掉了成長出來的因。

世人也是這樣,因為菩薩曩昔時長時間修行,專就困難之處做苦行之事,世人認為這不順當怡樂,便想道:不如成為阿羅漢,速速斷離存亡之道,永入涅槃,這成效很簡單到達。然后來再想求佛果,畢竟是不行能了。就如那焦了的種子,不再有成長的因了。人間的愚人,也是這樣斷滅了精進的因。

水火

往昔有一人干事,需用火和冷水,就取來了火,以澡盥盛水,放在火上。后來想取火用,而火都滅了:要取冷水用,而水又燒熱了。火及冷水,兩樣東西都失卻了。

世上的人也是這般,歸依了佛法,落發求道,既已落發了,又回憶思念妻子兒女爸爸媽媽眷屬,以及俗世的情事、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的恰樂,因此而失卻了他原有的積德行善精進的火苗、持受戒律的清凈之水。念戀情欲的人,兩樣都失,也是這般。

人效王眼瞤

早年有一個人,想討國王的歡欣,就問別人:「怎樣才干得國王的歡心?」有人說道:「你想討國王的歡欣么,他的形相,你應該效法。」此人這就到國王那兒去,見國王眼皮眨巴眨巴,所以也效法著眨巴眨巴。國王便問他:「你是病了?仍是著了風了?怎樣眼皮眨個不斷?」此人答道:「我眼沒病,也沒著風,想要討得大王的歡欣,見大王眼皮眨巴,所以也學著眨巴。」國王聽了這話,就怒發沖冠,馬上令人對他實施種種賞罰,并趕出國去。

世人也是這樣,想要接近佛陀,求得順理益己的善法,來使自己的德行增加。既已接近了佛陀,卻不了解得如來法王為了群眾的原因,佛陀用種種善巧權便的辦法來引導世人進入佛法之中,難免顯出一些闕失矮處來,或是聽到佛法有字句不正的當地,就譏諷誣蔑起來,學它的不是之處。因為這個原因,便永久在佛法中失掉了修行的順益,墮落于陰間、餓鬼、畜生三惡之中,如那個愚人相同。

治鞭瘡

早年有個人被國王抽打了,之后,便用馬屎敷在傷口上,想讓它快快彌合。有位愚人見了,心中大為歡欣,說道:「我一轉瞬就學到了這個治瘡辦法。」馬上歸家去,對兒子說:「你抽打我的背脊,我得了一個妙法,現在想試一下。」兒子就為他抽打脊背,然后用馬屎敷在傷口上,覺得很是奇妙有用。

世人也是這樣,聽有人說修不凈觀即可除掉五陰身瘡,便說:「我想觀女色和五欲。」沒有看到不凈,反而受了女色的惑亂,流通于存亡輪回之中,墮于陰間。人間的愚人,也如那特意打背而治瘡的人那樣。

為婦貿鼻

早年有一個人,他的妻子長得規矩,僅僅鼻子丑陋。這人外出之際,見別人的妻子相貌規矩,鼻子長得很好,便說:「我現在可把她的鼻截取下來安著到我妻子面孔上去,不是很好么!」隨行將別人妻子的鼻子截下來,拿回家去,急急地叫妻子:「你快出來,給你好鼻。」他妻子一出來,就割了她的鼻子,旋而將別人的鼻子安著在妻子面孔上。既安不上去,又失了她原先的鼻子,空佬佬地使她受了大苦痛。

人間的愚人也是這樣,聽聞那些年高的沙門、婆羅門有臺甫德,因此遭到世人的尊敬,取得豐厚的供養,便想:現在我與他們就是相同的了。就虛偽地自稱有德,既失掉了修證的積德行善,又損及了本身的品德。如截來別人的鼻子,徒然使自己遭到損害一般,人間的愚人,也是這般。

貧人燒粗褐衣

早年有一個人,赤貧疲乏,給人家做活,得了一件粗布衣,就穿上了。有人見了,對他說:「你是上等種姓,貴人的子孫,怎樣穿戴這般寒酸的粗布衣?我現在教你一下,能夠使你得到一件上乘的美麗衣裳。應聽我的話,畢竟是不騙你的。」貧人聽了,很是歡欣,樂意遵從他的話。那人就在面前燃起火來,對貧人說:「現在可把你的粗布衣脫下,放在火中,在這燃燒之處,會使你得到一件上乘的美麗衣服。」貧人即使脫下,扔入火中。燒完之后,在這燃火之處覓求好衣服,一無所獲。

世上的人,也是這樣,曩昔生修行種種善法,由此才得了這人身,應當維護它,進一步修行自己的德業,卻受了外道及兇惡的妖女的欺誑:「你現在應當信從我的話,修習種種苦行,投入到巖崖下去,跳進火坑里去,將這身體放棄了,便可生到梵天上去,長遠地得到高興。」世上的人就依從了他們的話,遂即放棄了肉體的生命。身體死去之后,就墮入到陰間里,備受了種種苦楚。既失了人身,又空無所獲,像那個貧人,也是這樣。

牧羊人

早年有一個人,長于牧羊,羊越來越多,乃至于不計其數,卻很是慳貪,不愿讓外人沾點兒光。這時有一個人精于狡計,就找機會,去與他交朋友,對他說:「現在我與你最為要好了,現已成了一體,再沒分異之處了。我知道某家有一個好姑娘,我會替你去說媒,可讓她來做你的妻子。」牧羊人聽了歡欣,便給了他許多羊和資產。這人又對他說:「你妻子今天生了一個兒子。」牧羊人還沒見到妻子,聽見已生了兒子,心中大歡欣,又給了他資產。這人后來又對他說:「你兒子生了之后,于今天死了。」牧羊人聽了這話,便大哭起來,噓欷不已。

世上的人也是如此,既修習經文了,出于功利的考慮,保守住回憶和了解的辦法,不愿為世人教化講演,受了這有漏身體的利誘,妄求人間的歡喜,比如自己的妻子兒女之類,受了這些歡喜的欺誑,然后喪失了善法。后來就喪失了身體的生命以及資產,便悲啼起來,發生了憂苦。如那個牧羊人,也是這樣。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