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傣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的信息

傣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傣族的傳統節日總共三個: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

1、開門節和關門節

這是兩個緊密聯系的傣族傳統節日。

關門節從七月中旬開端,大約要繼續三個月,而開門節時刻約在十月中旬。

關門節期間,不嫁娶、不蓋房,寨子內不舉辦大的娛樂活動。三個月后,關門節期滿,傣族員就會舉辦開門節慶祝活動了。

開門又被稱為“出洼”,節日這天,將關門節時擺在佛座后邊的東西拿出燒掉,表明佛已“出洼”;節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廟拜佛;第三天,便要舉辦盛大的“趕朵”活動,便是集祭祀、聚會、百藝、商貿于一體的廟會。

開門節期間,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梵宇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拜結束,舉辦盛大的文娛聚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首要內容有點燃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等。

這時,正逢稻谷收割結束,所以開門節也是慶祝豐盈的節日。青年們可以在這時談情說愛或成婚,成年人則可出外就事或串親訪友。

2、潑水節

除了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有特征的節日,節期在公歷的四月中旬。

潑水節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后彼此潑水嬉戲,彼此祝愿。起先用手和碗潑水,后來便用盆和桶,越潑越劇烈,鼓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會舉辦賽龍船、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

假如您節日期間來到西雙版納,除了感觸愉快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看看傣族員寓居的特征竹樓:近似方形的竹樓以數十根粗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茅草排掩蓋房頂。在這里還可以吃到噴香可口的竹筒飯,欣賞到傣家姑娘夸姣絕倫的孔雀舞。

不過,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員的忌諱也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并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閨閣,不能坐門檻等。

傣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員民的傳統節日。

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刻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陰歷清明后十日舉辦,它標志著“最夸姣的日子”。

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終一天是迎新。節日清晨,傣族寨子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梵宇賧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我們圍塔而坐,傾聽佛爺念經。之后,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梵宇禮畢,青年男女退出,彼此潑水祝愿。

擴展材料: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遠地方大體相同,但有區域性特色,往往因而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制花腰帶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們的服裝以黑色、赤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織的菱形圖畫,腰間裝修長達五、六米的繡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花腰傣”獨具魅力的頭飾、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的人物非常相似,有著椎髻、短襟衣、筒裙等一起特征,證明了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

傣族的節日是什么 傣族的傳統節日

1、傣族的節日有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巡田壩節、花街節等。

2、潑水節:是我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節日期間,人們彼此潑水祝愿,并舉辦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

3、開門節:是信仰小乘釋教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等的傳統節日,時刻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開門節標志著三個月以來的旱季現已結束,表明免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端自由戀愛或舉辦婚禮。

4、關門節:信仰小乘釋教的傣、布朗、德昂等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時刻在傣歷九月十五日開端,歷時3個月,關門節定下許多戒規:制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意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臺,拿佛的東西等。

5、巡田壩節:巡田壩是傣族員民一年一度的傳統迎春歌聚會節日。節日內容是經過大眾巡游,起到敦促耕耘,維護樹木的效果,時刻在每年陰歷正月十三日。

6、花街節:花街節是花腰傣的特別節日,由于花街節是青年男女溝通擇偶的重要方式,當地稱為“趕花街”,被稱為“東方的情人節”。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節日有哪些

1、傣族的傳統節日有: 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

2、潑水節:傣族新年。時在傣歷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歷四月中旬節期三、五天。節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梵宇賧佛,即給佛像灑清水洗塵,然后彼此潑水,除疾消災。后演為以潑水為戲的節日。相傳,古有火魔惡貫滿盈,搶走7個姑娘。最年青的姑娘儂香,得知了殺死火魔的隱秘:拔下它的頭發把它勒死。魔頭成一團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姑娘們即挑水相潑,滅了邪火。此傳說相沿成習,漸成潑水節。一說此俗源于印度,婆羅門教徒每年此刻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惡;垂暮者不能下河,子女便為其潑水洗罪。后傳入我國傣族區域。

3、開門節:傣語叫“出洼”,意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辦。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相同。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洼時擺在佛座后邊的東西拿出燒掉,表明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辦盛大的“趕朵”活動,由于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后回來人世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辦盛會,迎候佛祖,一起還要在奘房內向佛悔過一年來的罪行;和尚們趁此刻向青年男女宣揚教義。開門節時,農忙已過,氣候漸冷,釋教活動也不太多,青年們便可談情說愛或成婚,成年人則出外就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分。人們放火花、焚燒燈、放高升、環游各寨子,非常熱烈。

4、關門節:傣語叫“進洼”,意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陰歷七月中旬)開端舉辦,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干重返人世。有一次,合理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布道,踏壞了大眾的莊稼,耽誤人他們的出產,大眾怨聲聲載道,對佛徒非常不滿。佛得知此過后,心里感到不安。從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會集起來,規則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悔過,以贖前罪。故人們秒之為“關門節”。

傣族有哪些節日?

傣族的嚴重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釋教有關。關門節為傣歷9月15日,開門 節為傣歷12月15日。兩節相間三個月,是全年最大的齋賧時期,各地都舉辦盛大的”賧佛” 活動和盛大的釋教儀式。我們都要按佛規向佛貢獻食物、鮮花、經文、衣物和錢幣,全社會 活動帶有稠密的宗教活動顏色。潑水節是傣族嚴重的傳統節日,時刻約在陰歷清明后十日, 屬釋教一年之首的宗教節日,是傣歷新年。傣語稱為”尚罕”、”京比邁”(新年),還有” 厚南”(潑水節)、佛誕節、浴佛節或花節的叫法。在節日里,傣族大眾要舉辦潑水、賽龍舟、放高升等娛樂活動,期望從此驅走舊日的災禍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人畜兩旺。

傣族有什么節日風俗

傣族的首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花街節等。

一、關門節,開門節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刻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刻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寨子的男女老少都要到梵宇舉辦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念經、滴水,以求佛賜福于人。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刻,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頻頻的時期。

禮佛,聽佛爺講經,7天一小賧。晚上要放火花、爆仗、高升(孔明燈),舉辦“趕擺”。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后方能成婚和外出。

二、潑水節

1.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員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刻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陰歷清明后十日舉辦,它標志著“最夸姣的日子”。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終一天是迎新。

2.潑水節祝愿,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梵宇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結束,集體性的彼此潑水就開端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式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街頭巷尾,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3.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培養夸姣的夸姣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愛做“丟包”游戲。姑娘手頂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明愛情的信物。傣族員民能歌善舞,潑水節天然少不了舞蹈。大規模的舞蹈首要安排在潑水節的第三天,如象腳舞和孔雀舞等。

4.潑水節“高升”,“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又一項保留節目。高升是傣族員民克己的一種焰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點燃。

三、花街節

花腰傣最盛大的節日要數陰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寨子聚集到花街。節日的花街熱烈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伙子們則瞪大眼睛尋覓意中人。

擴展材料:

傣族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區域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聞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鐘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時,捶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壁的竹膜便貼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郁,飯軟而細膩。

傣族也食昆蟲。傣族區域濕潤酷熱,昆蟲品種繁復。常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捕蟬是在夏日黃昏,蟬群落在草叢中時,蟬翼被露珠浸濕,不能飛起,婦女們就趕快把蟬揀入竹籮里,回家后入鍋焙干制醬。

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色。酒為傣族員民所嗜愛,一般都是自家釀造,度數不高,味甜美。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檳榔的習氣也很遍及。嚼食檳榔要拌以煙草、石灰,整天不斷。

參考材料:百度百科-傣族

以上文字內容便是小編收拾的關于傣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和的具體介紹,期望可以協助到您;假如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住保藏重視。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