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簡介(山海經簡介20字)

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是我國一部記敘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以為該書是“戰國獵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以為成書并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他華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核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輿知識,包含山川、道里、民族、物資、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含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婦孺皆知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特殊的文獻價值,對我國古代前史、地輿、文明、中外交通、習俗、神話等的研討,均有參閱,其間的礦產記載,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擴展材料

《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奇特顏色的作品,內容無奇不有,包羅萬象,蘊藏著豐厚的地輿學、神話學、習俗學、科學史、宗教學、民族學、醫學等學科的名貴材料,它的學術價值觸及多個學科范疇。

它大量地、有條序地記載了其時我國的自然地輿要素及人文地輿的內容,如山系、水文、動物、植物、礦產、國家地輿、經濟、社會文明習俗等,仔細研討,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前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該書整體依照區域不按時刻把這些事物逐個記載。

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端(《大荒經》由東開端,故有學者以為是南、西、北、東的方位次序與遠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經》由東開端,則可能是后人的改動調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終抵達大陸(神州)中部。神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圍住。

參閱材料百度百科-山海經

《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是我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原共22篇約32650字。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輿知識,包含山川、道里、民族、物資、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含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婦孺皆知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在古代文明、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我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輿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擴展材料:

文獻價值

《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奇特顏色的作品,內容無奇不有,包羅萬象,蘊藏著豐厚的地輿學、神話學、習俗學、科學史、宗教學、民族學、醫學等學科的名貴材料,它的學術價值觸及多個學科范疇,它大量地、有條序地記載了其時我國的自然地輿要素及人文地輿的內容,仔細研討,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山海經》的文學價值是豐厚多樣的,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探求。至少可以從神話思想(即原始思想)對浪漫主義文學創作傳統的影響、原始邏輯的表述方法、人文關懷中豐厚的情感體會和實用主義的審美判別等視角對《山海經》的文學價值予以解讀和探求。

參閱材料來歷:百度百科——山海經

關于山海經的材料 山海經的簡介

1、《山海經》是我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陳舊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以為成書并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2、《山海經》版別雜亂,傳世版別合計18卷,包含《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作品時代無從結論,其間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現可見最早版別為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錄入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于其真實作者,前人有以為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構成傳世書本,現多以為,具體成書時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3、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輿知識,包含山川、地輿、民族、物資、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含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婦孺皆知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4、《山海經》具有特殊的文獻價值,對我國古代前史、地輿、文明、中外交通、習俗、神話等的研討,均有參閱。其間的礦產記載,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5、《山海經》影響很大,也頗受世界漢學界注重,關于它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知道,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余不敢言也”,如魯迅以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以為,《山海經》是一部前期有價值的地輿作品。

以上文字內容便是小編收拾的關于山海經簡介和山海經簡介20字的具體介紹,期望可以協助到您;假如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住保藏重視。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