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冬至是哪一天(本年冬至是哪一天什么時辰)

2021冬至日是哪天

2021年冬至時間: 2021年12月21日23:59:09 ,陰歷十一月十八,星期二。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jié)、亞歲等,兼具天然與人文兩大內(nèi)在,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祭祖節(jié)日。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22個節(jié)氣,斗指子,太陽黃經(jīng)達270°,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jié)。

冬至的來源

根據(jù)周朝的記載,民間有使用冬至日在城外祭祀天的大型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而,在周代的正月等于咱們現(xiàn)代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本質(zhì)上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一向到漢武帝選用夏歷今后,才把正月和冬至真實的分隔,因而,也可以說:過冬節(jié)是自漢代今后才有的,盛于唐宋,相傳到今日。

唐、宋的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時間,皇帝在這天要到城外舉辦祭天大典的活動,大眾在這一天要向爸爸媽媽老一輩祭拜,現(xiàn)在依然會有一些當?shù)卦诙恋倪@天過節(jié)道賀。

因為歷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向傳承著周歷歷法,以為冬至往后便是新一年的初步(才有吃圓仔后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安在民間會那么受大眾注重的原因,但是這樣的過錯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現(xiàn)在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歷歷法有了很大的不同,這樣的過錯觀念應(yīng)該改正,把正確的歷法傳承才對。

冬至做什么作業(yè)

1、享祀先祖

福建省盛行冬至祭祀鼻祖的風俗,如萬歷《建陽縣志》說:是日大族行祭鼻祖之禮。福建祀祖用專門制造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邊。往往像清明和中元相同,在家廟祭祀先人。

2、吃餃子

冬至是我國陰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冬至過節(jié)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沿用至今。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現(xiàn)已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日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冬至這一天我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大部分區(qū)域會吃餃子、南邊會吃湯圓,還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以及關(guān)于該節(jié)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3、吃湯圓

冬至有什么考究

回娘家

在我國北方有些城市以為冬至不能回娘家。這是因為過于傳統(tǒng)的風俗中,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媳婦的束縛。曩昔的媳婦會在秋收后回娘家寓居,因而有了冬至的時分回婆家的風俗。盡管說現(xiàn)代社會假如還要再嚴格遵守很沒有自在,但是假如家人有特別介意這些傳統(tǒng)風俗的,作為后輩的咱們最好和氣的與家人商議,冬至是團圓的節(jié)日,切不可因而與家人失了和氣。

成婚

一般來說節(jié)氣前后都不宜成婚。古人以為成婚的日子,要避開四立四至前一天,便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世界氣場處于混沌未開狀況,傳統(tǒng)風俗中以為此為四絕日及四離日,在此刻成婚為不吉。

一般咱們挑選成婚的好日子都比較穩(wěn)重,因而我主張咱們最好避開冬至日另擇改日,讓婚姻有一個咱們都定心滿足的初步會更好。

出門

在冬至的傳說中,不是不能出門,是不能出遠門。

因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傳說這天是天狗來人世尋覓化身的時分,所以你不但不能出遠門,天亮了也不要亂走哦。也有說在盤古開天之時,正是冬至的時分這時分因為天才剛被翻開,萬惡無首,六合漫游。不過在現(xiàn)在城市中夜晚也燈火通明,人們作業(yè)學習也常常夜歸,也是百般無奈之事,不需要過分介意。

當然假如能再點回家,既能避免夜晚的冰冷,又能避免各種意外產(chǎn)生,則必定比夜晚還在外游蕩更為安全。

哪天冬至?

2020年的冬至是2020年12月21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22個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nèi)容,“二十四節(jié)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zhuǎn)指向確認,北斗七星循環(huán)旋轉(zhuǎn),這斗轉(zhuǎn)星移與廿四節(jié)氣有著密切關(guān)系。

在不同的時節(jié)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而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別時節(jié)節(jié)氣改變的根據(jù),即所謂“斗柄指東,全國皆春;斗柄攻略,全國皆夏;斗柄指西,全國皆秋;斗柄指北,全國皆冬”的星象規(guī)則。

擴展材料:

節(jié)日風俗:

古代農(nóng)耕社會的人們在休養(yǎng)生息之余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時節(jié)日,拜神祭祖豐富祭貢品發(fā)展出節(jié)日宴飲活動,也逐步構(gòu)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法,即所謂節(jié)慶風俗。前期的節(jié)日文明,反映的是古人天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明內(nèi)在。

冬至兼具天然與人文兩大內(nèi)在,既是天然節(jié)氣點,也是傳統(tǒng)的祭祖節(jié)日。“六合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六合是生命的底子,先人是人類的底子,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風俗。冬至祭祖、宴飲活動,沿用成習,遂成冬至風俗。

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是我國陰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公歷12月22日或23日之間。以下是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閱覽。

每年的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在每年公歷的12月22日或23日之間:

2017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00:27:53,陰歷2017年11月初五。

2018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06時22分38秒,陰歷2018年11月16日。

2019年冬至時間:陰歷2019年11月27日12:19:18。

2020年冬至:12月21日18:02:12,陰歷2020年11月初七。

2021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23時59分09秒,陰歷2021年11月18日。

2022年冬至12月22日05:48:01,陰歷2022年11月29日。

2023年冬至:陰歷2023年11月11日12月22日11時27分09秒。

2024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17:20:20,陰歷2024年11月21日。

2025年冬至:陰歷2025年11月初一12月21日23時02分48秒。

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節(jié)”、“子年”。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就現(xiàn)已用土歸觀測太陽來測定冬至,這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的一個。

在我國古代,咱們非常注重冬至,以為這是一個大節(jié)日。有一種說法是冬至大如一年,有慶祝冬至的風俗。《漢書》說:“冬至將為太陽之靈,君為首領(lǐng),故恭喜。”人們以為冬至往后,白日越來越長,陽氣上升。這是一個太陽周期的初步,也是一個吉利的日子,應(yīng)該慶祝。《晉書》記載“魏晉冬至,萬國百官贊之…其貌不如鄭丹。”解說古代對冬至的注重。

冬至節(jié)來源于漢代,昌盛于唐宋,一向撒播至今。魯乃至說“冬至大如一年”。這說明古人對冬至非常注重。人們以為冬至是陰陽天然轉(zhuǎn)化,是上天的賜福。在漢代,冬至是“冬節(jié)”,政府舉辦恭喜典禮,稱為“賀冬”,這是一個固定的假日。《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正人靜下心來,眾官不肯做任何事,不聽政治,再擇好日子省勁。”所以在這一天,朝廷放假歇息,戎行待命,邊境封閉,商旅封閉,親朋好友互贈食物,相互訪問,過一個高興安靜的節(jié)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這一天,皇帝在城外舉辦祭天典禮,大眾在這一天祭拜爸爸媽媽老一輩。依然有一些當?shù)貞c祝冬至。古人以為冬至是陰陽轉(zhuǎn)合之日。這一天之后,殷琦逐步消失,楊琪逐步生長。冬至,皇帝到天壇祭天,第二天在太和殿接到文武百官的問好。

冬至風俗

首要,吃餃子。

古語有云:“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戶戶吃餃子。”可見,冬至吃餃子是不可或缺的風俗。“醫(y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知府。辭去職務(wù)回老家后,他看到鄉(xiāng)親們面黃肌瘦,啼饑號寒,許多人耳朵都凍住了。所以,他指令弟子們架起爐子,把羊肉和驅(qū)寒草藥放在鍋里煮,然后拿出來切碎,用面包做成耳形的“餃兒”。煮好后,分發(fā)給要藥的人。吃完人暖暖的,耳朵暖洋洋的,凍傷的耳朵也治好了。后人學著“焦耳”的姿態(tài),把它包起來做成食物,叫做“餃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后一天初步數(shù)九,也便是人們所說的“冬季數(shù)九”。最終九霄是十九,然后九霄是二十九,以此類推,數(shù)到“九十九”就表明“九”用盡了。“九朵花開”,那就溫暖了。進入第九年后,文人從事所謂的驅(qū)寒活動,選一個“九”日,相約九人喝酒(“酒”與“九”諧音)。桌上九菜九碗,桌上九花九片,以得“九九”祛寒之意。

第三,祭天祭祖。

許多區(qū)域都有冬至祭天祭祖的風俗,還有一些當?shù)貞c祝冬至。每個家庭都給他們的家譜,先人雕像,牌位等。到了家里的上層大廳,放置桌子,擺好香爐,供品等。在祭祖的一起,一些當?shù)剡€會祭神、土地神,跪拜神靈,請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家庭興隆,萬事如意。

各地冬至風俗盤點

潮汕人在冬至吃冬節(jié)丸。

潮汕有句盛行的話叫“冬節(jié)丸吃了就春節(jié)”,俗稱“添年貨”,意思是盡管新年還沒曩昔,但咱們都現(xiàn)已添了新的一年。孩子們最巴望吃這碗甜藥丸。他們是不是常常晚上醒來問天亮了沒有?但是,天空好像在和孩子惡作劇,總是不亮。所以有一句婦孺皆知的童謠“冬季夜長,天亮前不煮甜丸”。

客人一家在冬至吃酒。

客家人以為冬至的水最渾厚,用它釀制的酒可以保存好久,柔軟爽口,甜美,潛力十足。因而,冬至期間客家人釀酒已成為一種風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們往往會挑選一個好日子,在市場上購買釀酒設(shè)備,把陳年的酒壇搬進小溪里,用黃沙洗去塵垢,然后讓清涼的泉流重復沖刷,最終放在陰涼處曬干。

四川東智吃羊湯

在四川,吃羊肉湯是冬至。羊肉是冬季的榜首補品。專家指出,吃羊肉不僅能御寒,還能補益身體。可治療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虛陽痿、腹冷痛、體虛畏寒、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虛、多病。

杭州人在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一向到現(xiàn)在,杭州人都喜愛在冬至吃年糕。冬至期間,三餐都會做不同口味的年糕。早上吃加了芝麻粉和白糖的年糕;正午有炒白菜、冬筍、肉絲年糕;晚餐有酸菜年糕、肉絲和筍絲湯。冬季吃年糕,長得又老又高,以求好運。

廣東人在冬至吃烤肉。

冬至這一天,大部分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間,燒臘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食物。全家人在祭祖的一起預(yù)備了一些臘肉和臘腸做一頓飯,以請求來年吉利如意。

本年冬至南邊過哪一天

2022年冬至的時間是公歷12月22日05:48:01,周四,陰歷十一月廿九。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2個節(jié)氣,這時太陽抵達黃經(jīng)270°。《恪遵憲度抄本》記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本年冬至時間是月幾號啊?

冬至不是固定的日期,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2個節(jié)氣,這時太陽抵達黃經(jīng)270°。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現(xiàn)已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日最短的一天,而且越往北白日越短。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規(guī)模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其他當?shù)囟裕烈彩侨暾缣柛叨茸畹偷囊惶臁?/p>

冬至氣候改變

古詩有云,“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日最是韶光短,卻見金梅競艷開。”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日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今后,太陽直射點逐步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日初步逐步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步升高。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這天是白日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日初步一天天變長。所以古人以為,“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于靜也。”即冬至為陰陽替換的時間,從此陰氣盛極轉(zhuǎn)衰,陽氣初步萌發(fā),是冬盡春來的標志。

冬至往后,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冰冷的階段,也便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shù)九寒天”了。所謂“數(shù)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霄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從“一九”數(shù)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以上文字內(nèi)容便是小編收拾的關(guān)于本年冬至是哪一天和本年冬至是哪一天什么時辰的具體介紹,期望可以協(xié)助到您;假如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住保藏重視。


隨機文章: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