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時是幾點到幾點鐘的
丑時是清晨一點到清晨三點。
丑時又叫做荒雞、雞鳴,也是一天十二時辰中的第二個時辰。丑時在十二時辰里是指入夜后、黎明前的黑暗時刻段。
我國古代把一天一般區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別的,每個時辰的姓名都用天干地支以及十二生肖來命名。
丑時是幾點
丑時指的是清晨1點到清晨2點59分。丑時又稱雞鳴,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時刻為清晨1時至清晨3時。如《詩經·汝日雞鳴》:“汝日雞鳴,士日昧旦。”古時雞鳴而起,昧旦(天將明未明之時)而朝。牛在這時分吃完草,預備歇息。
我國古人把一天區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如今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以深夜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順次遞推。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一時辰有八刻(一刻合現代15分鐘),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現代30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合現代5秒),一彈指有十片刻(一片刻合現代0.5秒)。
時、刻、更
“時”指時辰,古時一天資12個時辰,選用地支作為時辰稱號,并有古代的習慣稱法。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開始運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傍晚、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明,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順次遞推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刻”的說法來源于漏壺計時,這是一種水時計時器,各個朝代的造型紛歧,但原理都類似。杜甫詩:“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光醉仙桃”,以及王安石詩:“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中,說的“漏聲”,便是水鐘滴漏的聲響。
“更點制”是跟著釋教的傳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傳入我國,與十時辰制合作運用的。此刻一夜被分為了五更,又把每更分為5點,由更夫報時。
丑時是幾點到幾點?
丑時是清晨01:00到清晨03:00。
丑時(01時至03時):雞鳴,又叫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牛在這時分咀嚼白日沒消化的食物。
丑時是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上午1時正至上午3時正)。牛在這時分吃完草,預備耕田。
丑時,我國古時把一天區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持平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依據我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刻來命名各個時辰。
晝夜區分
我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核算晝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表明,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當于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于9時到11時。
那時分,白日靠丈量太陽的影子,夜晚用漏壺(計時東西)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曾經,如下表的俗稱所反映的狀況。
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淺顯叫法。這種俗稱,便是我國古人憑借一些天然特征和生物特征來計時的。
以上文字內容便是小編收拾的關于丑時是幾點到幾點鐘的和丑時是幾點到幾點鐘的丑的具體介紹,期望可以協助到您;假如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住保藏重視。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