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噶瑪拔希(1204-1283),又譯噶瑪巴什、噶瑪八哈失,舊譯哈立麻·拔希。或言“拔希”是蒙語“軌范”之中文譯音,事實上是其原名“曲吉喇嘛”之直譯,即“法師”之意。大家族為哉波務,父名甲旺粗擦,母名叫森薩芒古。他幼經典名曲增,五六歲時就熟練文本讀寫能力,九歲時要熟悉佛典,十一歲時從堆松欽巴的再傳徒弟崩扎巴遁入空門,取名字曲吉喇嘛。由噶托巴·強巴崩作親老師,仁波切崩扎巴作軌范師,京俄芒布哇為屏老師,受比丘戒。對噶舉派的《臍輪火》、《幻身》、《光明》、《大手印》等密法廣作聞思修,生起證驗。受奔日地域施主之邀前去奔日建寺弘法,曾入禪定十一之久。奔日,在《漢藏大辭典》說成在今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曲底萊縣地區一山口名。噶瑪拔希在奔日地域教給《大手印命咒》、《二資糧圓滿摩尼修》等法,讓五百多名佛家弟子全身心持念。曾持念《大悲觀世音六字大明咒》,得到悉地,并常以“六字真言”調伏、忠恕之道教徒。那時候著有《觀佛土》、《雪山旅途記實》。
以便整修楚布寺,噶瑪拔希于1247年趕到堆龍,主持人楚布寺六年,并對該寺開展了檢修和改建。1253年,噶瑪拔希應忽必烈遣使接見,離去衛藏前去國內,在絨域色迪與忽必烈相遇。絨域地區如在今四川四部嘉絨地域一帶。那時候忽必烈讓噶瑪拔希長期性追隨著自身上下,“由于薩迦派的八思巴年齡很輕,因此 期待年紀大一些的噶瑪拔希能對蒙古族皇家整治西藏自治區充分發揮”。噶瑪拔希未允,據《賢者喜宴》等史籍講到他獲得觀音菩薩的授記,獲知不適合多做停留皇家。
離去忽必烈后,噶瑪拔希在今四川、甘肅、甘肅省、蒙古族等一些地域傳教士,在建和檢修了武威坐騎寺等寺院。1256年,當噶瑪拔希提前準備回到衛藏時,獲得元憲宗蒙哥汗的諭旨,召他相遇。因此,他去翁金地域的色拉烏爾多謁見蒙哥。“色拉烏爾多”,有說成蒙語“拉斯圖城”的別譯,而“拉斯圖城”是指上面開平;又有說“烏爾多”為蒙語,意思是宮帳、皇宮。噶瑪拔希留到蒙哥身旁,變成蒙古族皇室的應供上師。蒙哥封他為國師,賞賜金緣黑帽優化及金印。這類灰黑色僧帽與一般國師帽所不一樣,是有金黃的邊沿。
1259年,蒙哥死。1260年,忽必烈先自稱為大汗于開平,忽必烈幼弟阿里不哥亦稱大汗于和林。同年底,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國師。忽必烈一直為當時無法挽回噶瑪拔希而難以釋懷。這時候,噶瑪拔希又有協助阿里不哥的行為,被忽必烈錯覺得噶瑪拔希期待阿里不哥獲得勝利。阿里不哥被別人咒人死之后,忽必烈派300名兵士拘押噶瑪拔希,對他萬般迫害。《紅史》說:“忽必烈一聲令下對他實施火烤、拋入水里、用武器砍、喂毒、頭頂釘鐵等酷刑,并派人分三班輪著看管,七天禁止進餐。”其徒弟益希旺久和仁欽貝亦受拖累。1264年,噶瑪拔希總算得到釋放出來,并獲得忽必烈的準予——隨意傳教士。1264年,噶瑪拔希出發返藏,一路講經說法,先去康區噶瑪寺,后前去楚布寺,經歷八年。返回楚布寺后,噶瑪拔希對寺廟開展改建。1278年,他在楚布寺見面八思巴。1283年,他在楚布寺過世。
西藏自治區佛教史上把噶瑪噶舉派的創辦人堆松欽巴尊奉為黑帽優化系第一世活佛,把噶瑪拔希看作堆松欽巴的轉世投胎。事實上,噶瑪拔希才算是黑帽優化系第一世活佛,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也起源于噶瑪拔希。1284年,黑帽優化系三世讓迥多吉出生于米拉日巴的家鄉貢塘地區,被覺得為噶瑪拔希的轉世投胎。它是西藏自治區第一次確定一個小孩為其老前輩的轉世投胎。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