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佛象的造型藝術特點

南北朝從420年劉裕代晉,到589年陳亡,經歷宋、齊、梁、陳四朝,共一百六七十年。據歷史資料記述,南北朝佛家比較發達,寺院眾多,得道高僧匯集。“南北朝四百八十寺,盡在孤亭細雨中”,作家杜牧的名言道出了當初健康佛家隆盛的場景。

南北朝的皇上多信佛教,梁武帝即曾四次舍生同泰寺,隨后花錢贖身。當初有這般之多的寺塔,佛石雕佛像的總數自當并不是小數,但不知道何因,南北朝的佛家遺址卻不如北朝多,單尊的銅、石石雕佛像也是微乎其微,局指可數。

石窟群遺留下有南京棲霞山,但后人毀壞和修改過甚,難窺當初的原狀。浙江省新昌大佛寺內的大阿彌陀佛坐像,結跏趺坐,兩手作禪定印,身穿雙領松馳的長大衣,是典型性的明代服飾和佛象特點。按當初梁朝佛家弟子僧祐規化設計方案的彌勒大像,應是倚坐像,與今天禪定坐像全然不同,得知是經明朝規模性的修改過。

因為南北朝帶款型的單尊銅、石佛象極其少見,較一般佛象價貴,故仿冒南北朝佛象頗多,不能不小心。將無款的北朝乃至是唐朝的金銅佛或石佛加上上南北朝款型的狀況也不缺見。葉昌熾《語石》中就提及清朝末年的李寶臺常常將無款的古佛象加刻南北朝偽款的事。

能見到南北朝佛象真正相貌是二十世紀50年代初成都市萬佛寺和近年來在成都市商業步行街出土文物的幾輪石石雕佛像,在科學研究南北朝佛象上具備極其重要的實際意義。除所述這種石窟群和出土文物物以外,南北朝靠譜的金銅佛像真是太少,與北朝迄今遺留下的金銅佛總數遠不可以一概而論,要認清金屬材料佛象的本來面目,仍然如鏡中花水中月。因而,早在清朝末年時,南北朝款的佛象就遭受金石學家的青睞,仿冒或添款的南北朝單尊佛象也應時而生了。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