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犍稚 (梵唄贊誦的法器)
犍稚(梵文ghanta)為寺院報時之用具。又作犍稚、犍遲、犍地、犍抵、犍植、犍槌、犍錘。在《玄應音義》卷一中說:“犍稚,直追反,經中或作犍遲。案梵本臂吒犍稚,臂吒此云打,犍稚此云所打之木。或檀,或桐,此無正翻。以彼無鐘磬故也。但椎、稚相濫,所認為誤已久也。”又,據諸經律所譯,或作板,或作鼓、鈴、鐸等,所用稱號一。
關于犍稚的倡設緣起,依《五分律》卷十八所記載,在佛陀年代,有一次僧團布薩時,未能及時調集,甚至曠費坐禪行道。時,佛陀乃教示須唱言時至,并擊打犍稚,或伐鼓、吹螺調集群眾。
犍稚本為木制,如后世所謂的“板”。在《五分律》卷十八中說:“諸比丘不知以何木作犍稚,所以白佛。佛言:除漆樹毒樹,馀木鳴者聽作。”而《大智度論》卷二中說:大迦葉尊老往須彌山頂,撾銅犍稚。依此可知,后世亦用銅制犍稚。此外,《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中說有五事須打犍稚,此五事即中說有:“一者常會時,二者旦食時,三者晝飯時,四者暮投盤時,五者全部無常。”關于其打法,《四分律疏飾宗記》卷八中說:“創疏而輕,漸急而重,將欲了時漸細漸沒,名為一通,如是至三,名日三通。于最終通聲沒之次,大打三下,或二或一,以表聲絕。”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