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唄贊誦用的法器有哪些?

梵唄贊誦用的法器

  此類法器是指鐘、板、木魚、椎、磬、鐃鈸、鼓等物。日常行事、給假作息中調集群眾,或于法會、典禮中領眾所用。

  《勅修百丈清規》卷八<法器章>中說:“鐘、大鐘,森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覺,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

  大板齋粥二時長擊三通,木魚后三下疊疊擊之,謂之長板。朗讀楞嚴會儆戒火燭,各鳴三下;報更則隨更次序擊之。(中略)

  木魚,齋粥二時長擊二通,普請僧眾長擊一通,普請行者二通。(中略)

  椎,齋粥一時,僧堂內開缽,念佛唱食遍食,施財白眾皆鳴之。(中略)

  磬,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時,群眾看誦經咒時,直殿者鳴之;唱衣時,維那鳴之。(中略)

  鐃鈸,凡維那揖住持兩序,出班上香時,藏殿祝贊轉輪時,行者鳴之。(中略)

  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參、普說、入室并擊之。伐鼓之法,上堂時三通,小參一通,普說五下,入室二下,皆當緩擊。”可見無論是夜眠警惕、用齋、朗讀時、上堂時,皆以法鼓為指示信號。以下簡介梵唄之法器。

  (1)法鼓:法堂設二鼓,東北角者稱法鼓,西北角者稱茶鼓。凡住持上堂、小參、普說、入室,并擊之。

  (2)鐘:梵宇作法事時,擊之招集僧眾;曉擊,則破長夜警睡覺;暮擊,則破昏衢疏冥昧。

  (3)木魚:有兩種:一為圓形,刻有魚鱗,誦經時叩之調音節。一為長形,吊庫堂前,晨朝、正午二時粥飯擊之以招集僧眾過堂,又叫梆子。

  (4)引磬:亦稱小手磬。銅質,形如小碗,拱起的頂端有鈕,附有木柄,便于掌握。是一種用于佛事的樂器。

  (5)鈸:亦稱銅鈸,圓銅片中心突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常以綢條或布條,手持兩片敲打發聲,用為法會樂器。

  (6)云版:亦稱大板,用鐵鑄成云彩的板,擊之以報時辰。

  在第四章會有具體的介紹。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