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教常識遍及:法器
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廣義而言,但凡在釋教寺院內,全部莊重佛壇,以及用于祈請、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的用具,或是釋教徒所帶著的念珠,甚至錫杖等修行用的資具,都可稱之為法器。就內義而言,凡供養諸佛、莊重道場、修證佛法,以實踐圓成佛道的資具,即為法器。
法器的品種非常的繁復,而各種法器的用處、型制、巨細也差異極大,因而在不同的時空緣由中,也產生了許多的改變。即使是相同稱號的法器,也因為年代、國家區域甚至宗教的不同,而在方式、資料及制造辦法上,有極大的差異。在釋教的工藝美術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為代表。
法器假如以用處來區別,一般大約可分為莊重具、供佛器、報時器、容置器、攜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六種。但在本書中,為了使讀者能更深切的了解這些法器,所以將之分為八種,做更為細密的分類。其間,除了分出禪門的特別法器之外,再從密教法器中,分出藏密運用的特別的法器,如此一來,讀者將更能了解這些法器的原貌及運用景象。這八種法器的分類如下:
一、莊重道場的佛具:這是指莊重佛堂、壇城、道場的用具,包含:佛壇、須彌壇、幡、蓋、經幢等物。
二、供養用的佛具:這是指日常以供養諸佛菩薩本尊的用具,包含:燈、華、香、香爐、衣(左示右戒)、閼伽器等。
三、梵唄贊誦用的法器: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暫時聚會敲鳴用的用具,及唱誦、法會及各種典禮中領眾之用。包含木魚、鐘、鼓、磬、云板等。
四、古代比丘給假用用具:此類用品為古代大乘比丘隨身所持及給假中所用的用具,包含:缽、三衣、澡豆、頭巾、手巾、齒木、濾水囊、念珠等。
五、禪門的法器:此類是指禪門中,除了給假上的實用性之外,亦常為禪師悟入學人的用具,如:拂子、滿意、竹篦、蒲團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類法具指可保藏或設備修行用的用具,如:佛龕、舍利塔、經箱、戒體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此類法器指密教修法時常常運用之法器,包含曼荼羅、金剛鈴、金剛杵、法螺、護摩用具等。
八、藏密特別的法器:此類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別的法器,如:唐卡、哈達、食子、八吉利、七寶、顱器、嘎烏等。
法器其實是實踐佛道的器物,一起也是實踐釋教禮儀與佛法給假的用具,是與修行相合為一的。因而,法器除了在釋教東西藝術上,有著極高的價值之外。關于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要領會法器的內涵精力,而應用于佛法的修行上,以實踐滿意的佛道,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示的面貌。
釋教的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
舉凡佛壇,用于祈求、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甚至行者所攜行之念珠、錫杖等修道之資具,統稱為法器。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寶髻長者章)中說:“如諸菩薩得不思議積德行善瑰寶,甚至修無別離積德行善道具。”又<觀安閑章>云:“善財作如是念:善常識者,至全部智,助道之具。”
在《中阿含經》中說:“所蓄物可資身進道者,便是增加善法之具。”而在《菩薩戒經》也說:“資生順路之具。”《禪林象器箋》卷十九中也說:“凡三衣什物,全部贊助進道之身物,具名為道具。”
法器的內容依諸書所記,并不一定,但一般均將修行修法等所用的器物類,稱為“法具”或“佛具”。依《古事類苑》<宗教部>所記載,古稱之道具,即三衣六物、獨鈷、滿意、拂子、坐具等僧眾所持的資具類,也稱為僧具。而花瓶、火舍、香爐、燈臺、斗帳、蓋、花幔、幡、磬、鈴、法螺、木魚、鐃、鈸、金鼓、鐘等物,則總稱為佛器、佛具或法具。
法器的品種非常繁復,其用處、巨細、形狀等各自不同;即使是同一稱號的法器,也會因為制造資料、辦法,或宗派、年代的差異,而在方式上徹底不同。假如以法器的用處來分類,一般約略能夠分為莊重道場的佛具、供養佛菩薩的法器、梵唄法器、置物用的法器等六種。
(1)莊重道場的佛具,如:幡、天蓋、傘蓋、寶幢等,能夠用來莊重佛堂道場之器物。
(2)供養佛菩薩的法器,例如香花、香爐、燈籠、凈瓶、衣(祴)等可用作日常勤行供養之用具。
(3)梵唄贊誦的法器,例如鐘、鼓、磬、木魚、云版等,可供寺院日常行事或暫時聚會之敲鳴用,或于唱誦、法會、典禮中領眾之用。
(4)置物用的法具,如:舍利容器、經箱、經篋、戒體箱等,可保藏或設備有關習道之用具者。
(5)古代比丘給假用具,指古代大乘比丘給假中必需之物,如:缽、錫杖、滿意、塵尾、拂子、念珠等日常隨身所持之物。
缽為比丘游化乞食所用,依個人食量差異而有不同巨細,原料則以鐵缽、瓦缽為主。錫杖則是為了討飯時防止打擾施主,而于門口振錫,替代敲門。錫杖之杖頭為金屬所制之輪狀寶珠形,其間稀有環相接,振之即相撞鳴,僧侶持之,既為圣智威儀之表幟,且可于荒野行腳時,振蕩警惕,驅遺毒蛇等物。
(6)密教的法器,包含了修法、灌頂及護摩時所用之法器。例如羯磨杵、金剛杵、金剛鈴、金剛盤、六器(火舍、閼伽器、涂香器、華鬘器、燈冥具、飯食器),及結界所用之金剛橛。以上,總稱為大壇具。
羯磨金剛又稱羯磨杵,亦單稱羯磨,呈三鈷十字之狀。金剛杵有獨鈷杵、三鈷杵、五鈷杵、九鈷杵等諸種,其各鈷(股)形狀或呈鬼面,或為人形,鈷之上方則呈握狀,可供行者手持之用。
金剛鈴亦有獨鈷鈴、三鈷鈴、五鈷鈴之別;若將以上三種鈴安頓于塔頂寶珠形之上端,則稱為塔鈴、寶鈴。金剛盤為修法時安頓金剛杵、金剛鈴等物者。此外,尚有藏密特別的法器,如:唐卡、食子、摩尼輪、八吉利、七寶、曼達、嘎烏等。
密教的法器,除了修法所用之外,因為其制造非常精巧,亦常被視為藝術品收藏。
在法器中,有一類是供養佛、菩薩等資具。如香華、燈明、飲食等。依據《陀羅尼經》卷三所說,供具有二十一種。假如不能具足備辦二十一種,則略備香水、雜華、燒香、飲食、燃燈等五種也能夠。
供在佛前的香、華、燈明、飲食等,稱為供物,盛裝供物所用的盛器則稱為供具。
供物的品種有衣(左示中戒)、飲食、臥具、湯劑、香華、瓔珞、末香、涂香、燒香、繒蓋、幢幡、伎樂等。
佛陀住世時,信眾除供獻佛及諸弟子日常所需的資具外,亦貢獻苑林、精舍等。佛陀減度后,則別置佛像,以飲食、莊重、伎樂等供養禮敬。
供養又稱供施、供應,或略稱供。乃供應資養之意,原是指以飲食、衣服等供應佛法僧三寶以及爸爸媽媽、師長、亡者。因為供養物的品種及供養的辦法、對像有別,故經論中所說之供養也有種種不同,其間對佛菩薩的供養,在《蘇悉地羯羅經》卷中<供養品>中說:“先獻涂香,次施花等,后獻燒香,次供飲食,次乃燃燈。如其次等,用忿怒王真言。此等物清凈,善悅人心。”
《大日經疏》卷八則說:“若深秘釋者,涂香是凈義,如人間涂香,能凈垢穢息除熱惱。今行者以等虛空閼伽洗刷菩提心中百六十種戲論之垢,以住無為戒涂之,存亡熱惱除滅,得清涼性,故曰涂香。所謂花者,是從慈善生義,即此凈心凈種子于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莊重佛菩提樹,故說為花。燒香是遍至法界義,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天然遍及,菩提亦爾。”
在密教,以閼伽(清水)、涂香、花、燒香、飲食、燈明六物為供物。
(1)閼伽:便是清水,供清水代表清凈全部雜染,出世清涼大智慧泉。
(2)涂香:供涂香標志具足諸佛滿意積德行善。供獻佛部本尊系用由諸草、根汁之香及花等三物合制而成。蓮華部本尊用由諸香樹皮、白旃檀香、沉水香、天水香、煎香等類及香果和合。金剛部本尊用由諸香草之根、花、果葉等和合。因諸根果之香氣重,故通用于三部本尊。又,修息災法用白色涂香,修增益法用黃色涂香,修降受刑用紫色涂香。
(3)花:供花代表莊重佛身,具足佛陀相好。佛部供養阇底蘇末那花,蓮華部供養紅蓮花,金剛部供養青蓮花。息災法用味甘之白色花,增益法用味淡之黃色花,降受刑用味辣之紫色花。《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一中說:“但以一華散虛空中念佛,甚至畢苦其福不盡。”
《百緣經》卷六中也說:“詣林樹間采娑羅花作諸花,(中略)以所采花散佛世尊,所以而去。”《雜瑰寶經》卷五則謂天女以華奉迦葉佛塔,依其積德行善生天上得金色身。
(4)燒香:供燒香表遍薰法界,具足大樂幢。佛部用沉水香,蓮華部用白檀香,金剛部用郁金香。息災法用搗丸香,增益法用作丸香,降受刑用塵末香。
(5)飲食:供養飲食代表以如幻法悅禪密藏為食,包含諸果、餅、羹,及圓根、長根等。佛部用山中所生之圓根,蓮華部用水中所生之圓根,金剛部用苦辣味淡之圓根。息災法用甘味之果實,增益法用甜酸之果實,降受刑用淡辣味之果實。又,佛部供養米粉之食,可滿意息災之上成果;蓮華部供養麥面之食,可滿意增益之中成果;金剛部供養油麻與豆子之食,可滿意降伏之下成果。
(6)燈明:供燈代表如來無盡正覺心燈,照破諸暗。三部皆用最佳之牦牛蘇點燈。息災法用香木油或白牛蘇,增益法用油麻油、藥油或黃牛蘇,降受刑用白芥子油、烏牛油及惡香氣油。
而藏密中則多以八供來行供養:清水、飲水、香華、燒香、燈明、涂香、生果、樂器(多以海螺為之)。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