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與釋教結緣不久的人,都有一個過錯的知見,以為只需自己每天堅持不斷地念佛、誦經、打坐,便是在盡力修行了,還有人每日堅持做大禮拜,或許不停地抄經,卻不知道堅持下來雖然有積德行善,也值得贊賞,但這些僅僅修行的助緣,并不是修行的真理。
佛陀講修行,修行修什么?修,是批改;行,是行為。佛門特別考究身、口、意,修行便是要批改咱們的行為、言辭和思維,這是不管在家弟子,仍是落發弟子都要去做的。
有些人覺得,只要落發才干夠好好的修行,這不正確,修行首先是要批改咱們的知見、習氣、貪欲、乃至是厭惡,這是在進步和完善品格,先在人間做好一個人的根底上,才干夠談到修行,所以咱們常講:佛法在人間,不離人間覺。
假如你不能夠明晰因果,深明業力,遠離貪執,懂得苦空無我,將自己不善的習氣改掉,對自己宿世的惡業心行進行悔過,對眾生磨難生起慈善憐憫之心,對出離六道、了脫存亡生起精進心。僅僅靜心在念佛、誦經、做禮拜上,一旦脫離了這個境,立刻又做回自己,談何修行?
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學佛的人,進入佛門數年,乃至是十數年,卻無尺寸之功的原因。由于他僅僅每日執著在一些外表功夫上,卻不愿痛下決心,批改自己,經文一放,我仍是我,佛仍是佛,修行就成了一句廢話,天然也得不到諸佛龍天的護持。那么,咱們進入佛門后,應當怎么修行呢?
其一、要弄了解根本理念
作為佛門弟子,清楚釋教的根本教義理念,應當是首要的,特別許多根本的知見,比如:緣起規律、四法印、四圣諦、八證道、十二緣由、三界六道、因果業報等。
假如不知道這些,便沒辦法去衡量自己的修行是不是正確,更無法充沛全面地認知釋教的巨大,不知道釋教不是世俗人眼中所謂的迷信宗教,釋教不止教人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一起研討生命和世界的本相,如此又怎么對釋教生起忠誠的信仰?
所以,弄了解這些是修行的根底,修行修行,總要知道自己在修的究竟是什么。而咱們經常說要修才智,才智從哪里來?便是從這些根本的理念傍邊而來,從釋教三藏經典中而來。
這也是勸誡咱們,誦經不僅僅嘴巴的作業,更要緊是腦袋的作業,要去了解經典中人間和出人間的道理,找尋自己修行的辦法和路途,所謂“深化經藏,才智如海”。
其二、要對釋教堅決信仰,不行退轉
當你把釋教的核心思念都了然于胸,才會了解佛菩薩大徹大悟的境地,才會懂佛法才是真實離苦得樂的僅有途徑,才會知道日子、作業中的難題該怎么處理,才干愈加堅決信心。
而堅決的信仰,又是堅持你不斷精進修習的柱石,《華嚴經》上講:信是道源積德行善母,假如不信佛,不相信釋教,又怎么談得上修行,一遇到問題便打退堂鼓,一遇到妨礙便心生退意,回到本來的老路上,便不會有任何效果。
佛門中一向著重“信、解、行、證”,榜首個字便是要讓人信,堅決不退轉,如此方可逐漸批改咱們的行為、言辭和思維,才干夠找到擺脫之路,終究證得佛果。
其三、要繼續不斷地修福德
釋教中有六菠蘿蜜,也便是六度:施舍、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度己,排在首位的便是施舍,為何先要修習施舍?
由于多數人一般根器有限,必須先要從對治貪欲開端修起,若沒有修夠滿足的福德,后邊的持戒修行便更難。持戒不是靠著人的意志力強行忍受就能夠的,只要福德才是對治習氣的根基,不然很簡單遭受各種違愿而難以有效果。
再者,施舍度是六度中最簡單修習的一種,六度中前后互為因果,需求層層遞進修習,不然簡單信仰退轉。
而施舍,便是為了修福德,在佛門中施舍有十分多的途徑與辦法,三種施舍傍邊,特別以法施舍最為殊勝,釋迦牟尼佛從前講過:全部施舍中,法施舍為最。
初入佛門的弟子當謹記,特別是助印經文,便是財施舍,又是法施舍,弘法利生,積德行善最大。所以咱們不但要誦經修慧,也要盡力修福,多做功德,福慧雙修皆具足才干成佛,叫做“兩足尊”。
其四、要精進持戒
至少要時間批改自己的心念、思維和行為。釋教修行考究戒、定、會三學,而在六度施舍之后,便是持戒,所以在修行路上十分重要的另一個便是持戒,這是修行了道的條件。咱們都知道,有五戒、十誡、菩薩戒、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等等,能夠依據自己的發愿修持不同的戒律。
關于初入佛門的在家人,至少應該修持五戒:不殺生、不盜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曩昔世尊在涅槃之際,阿難尊者從前問佛:“佛在世時,咱們以佛為師,那么佛滅度今后,咱們以誰為師呢?”佛說:“以戒為師”。所以,有戒才有師,戒律便是咱們修持的攻略規律。
而在人間的修行,也要經過持戒,去批改自己的身口意,特別是心思,把不善的習氣、狹窄的胸懷、浮躁的脾性、自私的習氣全部都批改過來,一起生起慈善心、出離心、才智心,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終究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才是真實的修行。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