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月是指哪一個月份
陰歷的最終一個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蠟月。
在古時,月份的別稱許多,每個別稱均有其不同的含義。歲未十二月除了“臘月”這別稱外,還有除月、末冬、臘冬、嘉平、季冬、嚴冬等別稱,臘月,現(xiàn)通常指陰歷十二月。
關(guān)于“臘”,在《周禮》、《周易》中有關(guān)于“肉甫”和“臘味”的記載。“臘”的轉(zhuǎn)義是“干肉”,亦指一種肉類食物的處理辦法,把肉類以鹽或醬腌漬后,再放于通風(fēng)處風(fēng)干。
歲末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因在小寒至大寒之間,枯燥少雨、吹西風(fēng)季候風(fēng),最適合風(fēng)干制造臘味。這便是歲末十二月得名“臘月”的由來。臘月在歲末,處在新舊替換時段,在古時也是歲終大祭的月份。
擴展材料:
在古時,月份的別稱許多,每個別稱均有其不同的含義。歲末十二月氣候枯燥少雨適合臘制干肉,因而歲末十二月有“臘月”、“臘冬”等別稱。由于歲末十二月處在新舊交接時段,是祭祀比較多的月份,因這個月有“臘月”之稱,在這個月舉辦的祭祀稱為“臘祭”。
臘月在歲尾,正值隆冬。民諺云: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天田事告竣,故有“冬閑”之說。在先秦時期,歲末的這個月是大祭的月份。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nóng)閑的人們,腌制臘味或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年肴,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zāi)迎祥。
臘月是幾月
臘月是陰歷十二月。臘月,是指陰歷十二月,是一年的停止月份,別稱是蠟月,臘月還有涂月、季冬、末冬、殘冬、暮冬、嘉平月等稱號。臘月是一個祭祀之月。據(jù)我國歷史上記載,臘為歲終的祭名,古人有在新舊年替換時分進行祭祀活動的風(fēng)俗,因而臘月也被認為是個祭祀之月。
臘月的重要風(fēng)俗
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在這天的風(fēng)俗活動一般是以吃為主,臘八粥、臘八面、臘八蒜、臘八豆腐是人們最常吃的臘八節(jié)食物。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有祭灶的風(fēng)俗,祭灶是為了迎候灶神的到來,以求家里的灶臺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安全吉利。除了祭灶,這天還有掃塵、吃灶糖的風(fēng)俗。
臘月三十歲除這天風(fēng)俗可就多了,畢竟是最近接新年的日子,各種風(fēng)俗活動也就接踵而來,什么祭祖、吃年夜飯、守歲、放爆竹等都是歲除的風(fēng)俗活動。
臘月是什么月
臘月,是指陰歷十二月。
臘月是一個祭祀之月。據(jù)我國歷史上記載,“臘”為歲終的祭名,是一年的停止月份,古人有在新舊年替換時分進行祭祀活動的風(fēng)俗,因而臘月也被認為是個祭祀之月。
臘月的簡介:
陰歷的最終一個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蠟月。之所以叫“臘月”,是由于“臘”是古代祭祀先人和百神的“祭”名。“臘者,接也; 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相傳早自周代便有在這個月舉辦“歲終之祭”的風(fēng)俗,亦稱“臘”。臘祭的目標,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 。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灶、行(門內(nèi)土地)。因在十二月舉辦,故稱該月為臘 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隆冬。民諺云: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天田事告竣,故有“冬閑”之說。耕耘上是“閑”了,但人們?nèi)兆拥墓?jié)律并未因而而怠慢,人們懷著愉悅而急迫的心境加快了向新年跨進的腳步。新年,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三節(jié)操中最為盛大的一節(jié);而臘月,使人們預(yù)備迎候新年的一個月,在這個前奏曲里有著豐厚的內(nèi)容。首先從喝臘八粥初步,然后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lián)、辦年貨,直到歲除夜。
臘月的風(fēng)俗:
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
在這天的風(fēng)俗活動一般是以吃為主,臘八粥、臘八面、臘八蒜、臘八豆腐是人們最常吃的臘八節(jié)食物。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這天有祭灶的風(fēng)俗,祭灶是為了迎候灶神的到來,以求家里的灶臺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安全吉利。除了祭灶,這天還有掃塵、吃灶糖的風(fēng)俗。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這天首要的活動便是把家里清掃得干干凈凈,以迎候新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五接玉皇:
玉皇也便是玉皇大帝,傳說這天玉帝會親身下凡體察民情,所以這天各家各戶都要做好迎候玉皇預(yù)備,要小心翼翼言行,以求給玉帝一個好的形象,這樣才干求得福運到來。
臘月二十六割豬肉:
這天最首要做的工作是殺豬割年肉,購置好新年需求的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七趕大集:
這天也是購置年貨的日子,把新年需求的食物、新衣服還有各種東西都買回來。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
這天的風(fēng)俗便是把面發(fā)好,預(yù)備做各式各樣的面食來迎候新年。
臘月二十九小歲除:
由于有時分歲除在二十九,所以這天是小歲除,是人們預(yù)備家宴的日子。
臘月三十歲除:
這天風(fēng)俗可就多了,畢竟是最近接新年的日子,各種風(fēng)俗活動也就接踵而來,什么祭祖、吃年夜飯、守歲、放爆竹等都是歲除的風(fēng)俗活動。
臘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十二個月的陰歷叫法:
一月:
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正月:正陽之月。
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端月:是指陰歷的正月,一年的初步為“正”。后來,秦始皇當(dāng)政,“正”和“贏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端月。端,頂也,仍是初步伊始的意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端月”。
二月:
杏月、二月、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稱號——杏月。“二月紅杏鬧枝頭”,又稱杏月。
三月:
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上春、春日、綢月、季月、鶯月、末春。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盛開,瑰麗芳香,天然稱“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歷三月,或陰歷三月。
蠶月:夏歷三月。三月,是養(yǎng)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歷三月。
四月:
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麥月梅月純月清和余月。
槐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樹也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有人稱四月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綴滿枝,又稱槐月。
五月:
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許多人家懸掛菖蒲、艾葉于門上,用以避邪,因而,五月又稱“蒲月”。五月:五月榴花紅似火,又稱榴月。
六月:
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萎靡不振,只要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容光煥發(fā),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六月:六月荷花滿池放,又稱荷月。
七月:
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七月鳳仙節(jié)節(jié)開,又稱巧月。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請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
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
桂月、壯月、仲秋:陰歷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壯月,因居秋季之中,又名“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依據(jù)節(jié)氣、耕耘、花期等又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人們爭相吟頌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天然是當(dāng)之無愧了。
九月:
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依據(jù)節(jié)氣、耕耘、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陰歷九月,萬木蕭條,落葉紛繁,獨有那亭亭玉立、火熱盛開的菊花給人們以生機和溫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
杪秋:暮秋。
三秋:秋季的第三個月,即九月。
十月:
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冬、飛陰
陽月:十月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
陰月: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據(jù)說是源自古代陰陽學(xué)說,十月要“純陰用事,嫌于無陽,故以名之”。
小陽春:指陰歷十月,現(xiàn)在還*慣稱夏歷十月為“小陽春”。
孟冬:初冬,指陰歷十月。
十一月:
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新陳代謝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十二月:
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jié)、星回節(jié)。
臘月:古代在陰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而陰歷十二月叫臘月。臘月梅花吐清香,又稱臘月。臘月是陰歷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臘祭,這種稱號在秦朝時就現(xiàn)已眾所周知了。
以上文字內(nèi)容便是小編收拾的關(guān)于臘月和臘月小九的具體介紹,期望可以協(xié)助到您;假如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住保藏重視。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