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卻德寺(前薩迦派后格魯派)

昂仁卻德寺,在日喀則地區昂仁縣地區,位天縣駐扎地西北側的一座小山坡頂部,海拔高度4400米。寺院西南為昂仁宗山舊址,縣里距日喀則市209千米。

昂仁卻德寺亦稱“昂仁寺”、“絳昂仁大寺”。興建于1225年,由薩迦達孜拉郊巴釋迦僧格建立。始初信仰薩迦派,約有三十代堪布承傳。至格魯派陣營富強以后,在第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階段改奉格魯派,堪布亦由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派任,各屆任職期三年至五年。

昂仁卻德寺有悠久的歷史,在后藏在歷史上占據關鍵的影響力。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宗喀巴在實行宗教改革的全過程中謝駕臨昂仁卻德寺講經傳法。第一世班禪克珠杰·格勒貝桑幼時時到薩迦寺遁入空門,16歲時便在昂仁卻德寺與蒲東卻留南杰開展爭辯得到 全勝,因而遭受宗喀巴的器重,被收服親從徒弟,變成宗喀巴的有力的小助手。

昂仁卻德寺古代歷史以前過好多個關鍵的發展趨勢階段。據《西藏王臣記》載:木雅生格達(獅盛)之孫名多杰(金鋼)“卻到扎巴絳稱(名字幢)的座前親密接觸承事,那樣也就和薩迦剛開始取得聯系。他的孩子棍卻(寶師)有子三人,三子中的繃德(紅迥)對法王薩迦·班智達十分敬信。他有子六人,六子中的扎巴達(名字盛),以前得到 元世祖忽必烈的詔命,頒賜寶印受任為上官之職。他創建了北派昂仁大寺”。而事實上扎巴達是改建了昂仁卻德寺,而并不是在建。扎巴達亦稱絳巴·達溫哇,他曾從覺囊派高手 法王卻勒朗加(諸方尊勝)及法王袞欽高手 等學法。該寺約改建于1354年。在薩迦派階段經營規模較大 時曾有著僧人7000人(包含屬下的21個寺廟),每一年一年四季兩個季節要舉辦盛大游戲的水陸法會,變成那時候極具危害的寺廟。在17世紀之前,該寺還有薩迦派扎倉十五個、格魯派扎倉10個,之后則徹底圍為格魯派。第二個關鍵的發展趨勢階段是在第八世達賴喇嘛強白嘉措(1758~1804)階段。從扎什倫布寺派任的堪布麥瑞巴·羅桑朗杰對該寺開展了較規模性的修繕,并廣收僧人,導致該寺佛家弟子猛增,變成后藏扎什倫布寺管轄的四大寺廟之一。
昂仁卻德寺占地達2000平米,古建筑群總面積很大,依地勢波動折轉產生層巒疊翠的平面布局。其工程建筑有杜康(正殿)、強巴佛殿、貢康(護法神殿)、頗章、曲熱(辯經場)、拉章、稽康、扎廈(僧舍)、伙房等模塊。平面布局以杜康正殿垂直居中偏南,坐西朝東,其西邊為強巴佛殿;南端為拉章、伙房、北邊有稽康、貢康、頗章、曲熱、四周還建了僧舍200間。在全部古建筑群的最最北端有曬佛臺3座,其通高50米、寬約30米,高大雄偉,甚為壯闊。

杜康正殿原來總面積86柱,敬奉有尺寸電鍍金佛象四百余尊,在其中有11尊達到10米;正殿經櫥供置有效金箔粉撰寫的《甘珠爾》二套和《丹珠爾》三套。正殿西邊為強巴佛殿,正殿敬奉主尊強巴佛電鍍金塑像,達到40米,聽說這般大的強巴佛像在后藏地域僅有3處,分別是仁布縣絨強巴寺、薩迦縣赤烏強巴寺和昂仁卻德寺。正殿之北頗章為迎請班禪大師所建;稽康和曲康各自為管理方法寺高飲食及北倉大管家住所;最北端3處偉岸曬佛臺在“曬佛節”時各自掛到釋迦摩尼佛、強巴佛和強袞喇嘛的長幅唐卡,供教徒們畢恭畢敬。

西藏自治區民主改革前,昂仁卻德寺有僧仁三百多人,至1960年仍有僧人三百多人,至1960年仍有僧人三十余人。“文化大革命”階段寺院遭受乇底毀壞。1986年之后,選用國家撥款、團體和本人集資款緊密結合的方式,已逐漸修補了措欽正殿和一些別的的圣殿,使這座擁有 悠久的歷史和關鍵影響力的古時候寺廟再次容光煥發更新的風彩。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