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故事:塵尾書鎮,參破循環

輪換存亡中,無倏忽少息,猶復熙熙如登春臺?曾不知道佛與觀音菩薩,而為悲痛而慘目也!——清·彭際清修行人

東晉時,昆侖山脈上有一個釋曇諦,俗家姓康,原是康居人氏,在漢靈帝時,全家老小遷到我國。曇諦的媽媽黃氏,在一天睡午覺時夢到有一個佛家弟子叫她“媽媽”,并在她身旁學會放下一件塵尾和一件鐵書鎮。黃氏一覺醒來,發覺這倆件物品都放到身旁,此后她就懷了孕,之后生了一個男孩,便是曇諦。

曇諦五歲時,媽媽把那倆件物品交給他看,他說道:“它是秦王幫我的。”秦王,指的便是姚萇。媽媽說:“即然是秦王讓你的,你當時把他們放進哪兒了呢?”曇諦說:“我不會還記得了!”曇諦在十歲時便遁入空門了,他細讀佛書不用教師非常的指導,領悟力好像是與生俱來的一樣。之后曇諦追隨爸爸趕到樊鄧(注:古地域名,為秋春樊國、鄧國的舊址。在今湖北襄樊市及河南鄧縣一帶,自古以來為戰略要地),巧遇陜西關中的僧。僧在后秦時,以前做了姚興的國僧,我國的僧官都以僧為先。當曇諦第一次碰到僧的情況下,他還沒有封號為國僧,但是他早已一些威望了。曇諦一看到僧,立刻叫道:“阿上!阿上!”僧瞪著眼睛一看,原來是個小孩子在大吼大叫,因此發火地說:“哼!這個小孩兒,也敢叫老納的姓名嗎?”曇諦說:“我認得你,你本來就是我的小和尚,摘菜時以前被山豬咬過。現如今一見到你,不知不覺中失音叫了你的名字.。”僧以前做了弘覺法師職業的徒弟,當時為眾僧摘菜時確實被山豬咬過,僅僅他把這件事情忘了。曇諦的爸爸將這一件事的姻緣告知了僧,另外也把他怎樣投胎轉世、妻子如何做夢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向僧說個搞清楚。說完以后,又把鐵書鎮和塵尾交到僧看,僧方可覺悟,涕泗交流地說:“原先您簡直弘覺法師職業啊!法師職業曾為姚萇講談過《法華經》,貧僧那時候做都講,姚萇的確用這倆件物品供奉他。現如今時過境遷,簡直叫人有感而發啊!”僧掐指一算,當時弘覺法師職業坐化之時,更是曇諦媽媽繾綣這日,又想起法師職業往日的諸多益處及其自身摘菜被山豬咬到的情況,不知不覺中十分哀痛。如同《蘭亭序》所言:“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曾不臨文嗟悼,不可以喻對于懷!”

曇諦自小就很聰慧,閱讀文章經卷過目難忘,這明晰是前世產生的。來到晚年時期,他趕到吳中虎丘寺,解讀《法華經》、《大品經》、《維摩經》及其《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著作。曇諦善作文章內容,有六卷書流傳后人。他本性喜愛林泉青山綠水,在昆侖山脈上居澗飲用水,如果是二十多年。劉宋元嘉(公年424-453)末期,坐化于山間草廬,壽終六十多歲。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