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卷云天小艇斜,煙波深處作生涯。絲綸摯斷雙關手,抉出驪龍眼裹沙。——宋·釋慧遠
唐朝的夾山和尚在一次講經時,有個學僧問他什么是法身、法眼,他回答說:“法身無相,法眼無理。”
話音剛落,便引來道吾禪師的一陣冷笑。
夾山十分謙虛,立刻走下講壇前來請教。
道吾說:“你回答的并沒有錯,只是沒有遇到真正的老師。”
其實,夾山心里也沒有弄懂到底什么是法身,只不過是撿了個現成的答案,拿來搪塞罷了。當時很多法師在講經時,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夾山請道吾開示,道吾說:“你的法緣不在我這里。離這兒不遠有個叫華亭的地方,旁邊江上的船子和尚與你有緣,還不快去!”
夾山將自己的道場解散了,就急急忙忙地趕到華亭,到江邊去尋找船子和尚。用了很長的時間,夾山才找到他。
船子問:“你住在哪座廟宇?”
夾山一語雙關地答道:“寺即不住,住即不是。”
船子和尚立刻緊逼了一句:“不是,又是個什么?”
夾山說:“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笑了笑說:“你是從哪里撿來的這些虛頭套語?”
夾山又回答說:“非耳目之所能到。”
船子聽后,不覺臉色一沉,厲聲說道:“一句合頭語,萬世系驢橛。”
說著把橈竿一舉,問道:“垂竿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夾山一愣,還沒等回過神來,就被橈竿打落下水,船子又把他從水里拉上船。
夾山像個落湯雞一樣,驚魂未定地站在船上,船子和尚用手推了他一下,催促他說:“你快點回答呀!”夾山剛要開口,船子和尚舉起橈竿便打。
打得夾山連連點頭。
船子說:“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這下夾山真的開悟了,隨口就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
船子說:“絲浮綠水,浮定有無之意。”
夾山接著說:“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
船子和尚會心地一笑,贊許說:“釣盡江投,金鱗始遇。”
夾山開悟后,船子和尚依舊叮囑他說:“你今后要‘藏身之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
這就是說,要把自己身、語、意三業化解得無蹤無影,真正體證一切法空。同時還要把這個無影無蹤化解干凈,不能陷在里面出不來。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