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樹(Nagariuna)是大乘的祖師,生于約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印度的婆羅門種姓,傳說其父姓龍,母生他于樹下,故名”龍樹”。龍樹天分特別聰明,在孩童的時分,聽到婆羅門吟誦經典,數遍之后,他即能背誦。到二十歲今后,對地輿、地輿、數學,以及婆羅門和各道的經文,簡直都讀遍了,并且理解力適當強,因而在青年時名望就很大。
他有幾位同齡老友,都是學問出眾。一天,咱們議論道:“咱們把全國的經論都理解了,現在便是沒有學到神通,不能盡情逸樂。”不久打聽到有一個術士,會隱身術,他們就去登門討教。那術士看到他們年青,又動機不良,不肯教授。他們苦苦央求,術士纏不過他們,只得給每人一粒藥丸,囑告道:“你們在喧囂的當地,用水將藥磨化,涂在眼睛周圍,人們就見不到你們了。”,龍樹便當場試磨,細辨藥丸的氣味,對術士道:“你同享了七十樣藥物組成,對嗎?”術士不堪驚奇,問他怎樣知道,龍樹說:“我是從氣味中辨別出來的。”術士甚為嘆服,只得叮囑要慎用此術。
龍樹等四人仗隱身術,從此常入宮,恣情取樂。百余日后,宮中的一些美人,竟有人懷孕了。國王大為忿怒,嚴加質問。妃子們哀泣說:“非是咱們不貞,是睡夢中有妖人作怪。”國王召大臣協商。一老臣說:“凡這種事有兩種或許,一是鬼怪作怪,一是術士搗亂。可派幾個精明的人,暗暗分守在宮門背面,若是術人,總有痕跡可露,可用武器除之;若是妖魅,雖無痕跡,亦可用符咒消除。”國王當即照辦。
不久有人來報,是術士所為。國王當即派武士數百人,禁錮宮門,手揮刀劍,望空亂砍。三個婆羅門術士被殺死了,惟有龍樹藥性未過,沒有現形,又聚精會神地躲在國王背面,總算逃脫了性命。
受此嚴峻經驗后,龍樹剛才覺悟,想到了佛陀所說:“貪欲是眾苦與禍殃的底子,全部敗德喪身之事,皆由此引起。”所以下了歸依佛門的決計。他尋到一位沙門忠誠央求,落發受戒。他在一佛塔待了九十多天,讀遍了全部經論,心不滿意,但已無其它經文可得。他辭師下山,又訪尋到北印度雪山的一座佛塔,向一位老比丘央求,得到了《摩訶衍》大乘經典,他用心研讀討教。三個月后,所以就周游列國,收集沙門的各種經論。一路上,他還和諸外道及部派梵學者爭辯,學者都辯不過他,他逐步產生了自豪,欲另自立一派,廣收學徒,宣傳他的學說。
正在這時,有一位叫大龍的比丘,長髯突眼,目光炯炯,特來找他。對他說:“年青人啊,你不能持井蛙之見,你的學問超越佛陀嗎?你且跟我到一個當地,讓你看看大乘經典,你再下定論吧。”這位大龍比丘就把他領到一個深山的石洞,入洞數步,竟是別的一個國際,殿宇富麗堂皇,喧囂高雅。老比丘把他領入龍宮,打開了一個個玉石寶庫,里邊藏著數不盡的稀世經典,寶庫里宣布陣陣清香。大龍比丘說:“年青人,這下夠你讀了吧?”,龍樹忙不迭地翻閱,口里說道:“長老,我太感謝你了!”
這下龍樹真的滿意了,這稀世經典比過去讀到的多十倍,玄理更其精妙艱深,他如饑如渴地晝夜閱覽,不明之處隨時就向大龍比丘討教,視界登時開闊,心量也開端謙善了。至此他才真實地感到,梵學汗牛充棟,其理博學多才,沒有任何外道超得過它,夠他終身用心研究了。一起也就打消了自立門戶的陋見。
他在龍宮待了好久,把所藏的經典重復細閱,簡直能背誦了。大龍長老又頒發他一些神通術,他才別師出來,仍回到了南印度。從此大力宣傳佛法,壓服外道,推行大乘釋教。被他感染的婆羅門等外道不可勝數。
當時有位婆羅門上師,會一點咒術,心生妒忌,欲與龍樹比個高下。他奏明國王,請王心觀終究。國王奉勸他:“我看你謙虛一點吧,龍樹已是一位得道高僧,和多年前大不同了,他明與日月爭氣,智與圣心并照,你為什么不能容他呢?”婆羅門上師說:“陛下被他巧舌利誘了,諒他沒有什么真本事,如若不信,看咱們較量吧。”國王見他頑固,只得準奏。
競賽的那天,國王與龍樹先坐在聽政殿上。婆羅門后到,他見國王如此尊重龍樹,心中更是不悅,便于殿前當即作法,只見現出一個廣闊潔凈的黃金池子,水波潾潾,中心升起一株千葉蓮花,那婆羅門高坐其上傲慢地說:“龍樹,你看我坐在蓮花之上,宛如天神,而你屈居地下,低微可笑,你敢與我蓮上的大德智人爭辯嗎?”
龍樹也不答言,沉著地脫離座位,用咒言化作一頭巨大的六牙白象,自坐其上,繞黃金池子一周;然后舉步池頂用象鼻把那婆羅門上師高高舉起,摔于地下,蓮池與白象瞬間隱去,惟見那婆羅門上師腿折腰傷,一副不幸之相。他知非龍樹對手,爬行于地,磕頭央求:“恕我力不自量,毀辱大師,伏請多諒!從此樂意歸依佛門,開我愚蒙,求大師收我為弟子。”
印度又有一個邦鄰,國王篤信外道,并逼迫其臣民亦崇奉外道;對沙門釋子,則非相等對待。龍樹聞之,特前往宣傳佛法。當時該國正在招募國王衛兵,龍樹應募,很快升為校衛。他在短時期內,協助整理部隊,嚴正紀律,使國王的衛隊面貌一新。一日國王出巡,龍樹帶領衛隊荷戟前行,彩旗招展,腳步規整,氣勢洶洶。國王見了甚是滿意,便問待者:“帶隊的是甚么人?”待者答:“此人古怪得很,不吃王家一口飯,也不要王家一文餉銀,說是來維護國王,整飭軍紀。”國王亦覺古怪,就召他晉見。問道:“你是什么人?”龍樹答:“我是全部智人。”國王驚惶,半晌說:“全部智人曠古罕見,你敢大吹牛皮嗎?”龍樹說:“國王假如不信,能夠當場實驗。”國王心里想道:“我是精研婆羅門教理的,可謂智人之主,他竟當我面貌稱全部智人,并且說得如此著實,不能小看。我若提出的問題,被他答復了,證明他勝了;我若不提出問題,也闡明我負了。”躊躇好久,就干脆提個大難題,看他怎么答復。所以啟口問道:“你可知天上在做什么?”龍樹不慌不忙的施禮作答,:“啟稟國王,當今上天正在與阿修羅作戰,戰斗方酣。”國王聽了,嗓子里像塞了棉團相同,心里想:“這個人真是瘋子嗎?”半響說不出話來。龍樹說:“國王,你不要認為我是虛談怪論,頃刻就能見驗。”說罷,不一會,就聞空中干戈喊殺之聲,阿修羅的手和斷足從空掉下。龍樹施神通,讓國王、臣民與婆羅門等,通通見到天上激戰的狀況,好久才逐漸隱去。這時國王、全部臣民和婆羅門等,個個驚奇服氣。國王再問龍樹:“你終究是什么人?”龍樹忽現比丘身,稽首答道:“貧僧乃是沙門龍樹。”國王早聞龍樹是邦鄰的大師,舉國被其佛化,今天得見,公然名不虛傳!心服口服,所以也歸依了佛門。國內全部婆羅門、外道,亦甘心剃發受戒,誠意歸命,自此便恭請大師天天宣講佛法,舉國受到了正法的教化。今后龍樹又回到本國去了。
據玄裝大師《大唐西域記》介紹:龍樹在晚年組成了一種長命藥,過百年后還不見變老,國王也得到了長命。年過半百的太子急了,對母親說:“這樣下去到哪一年才能接位啊?”母后說:“釋教建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全部可舍,連生命也可布施。現在人們敬稱龍樹為菩薩,你就去求他布施吧。”太子就來到龍樹跟前,跪下求道:“龍樹菩薩,我不幸得了一種疾病,非人腦不能醫治,現在泰平年代,到那里去覓人頭啊,只有求菩薩布施了。”龍樹知道王子的來意,半晌說道:“我能夠滿意你的要求,僅僅你父王命也不能長久了,你要負不孝之罪啊!”王子不吭一聲,僅僅叩頭。龍樹就順手取了一根一茅草,吹口氣,化作白,馬上自刎了。國王聽到此事,不堪悲痛,缺了合藥之人,不久也就死了。
另據其它傳說,因為龍樹弘傳大乘教法,與小乘部派梵學以及婆羅門等教派,產生了劇烈的奮斗。新王接位后崇奉小乘,龍樹就自行坐化了。
龍樹的作品非常豐厚,有《中論頌》、《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菩薩資糧論頌》、《莊重佛道論》等不少聞名的論典,享有“千部論主”之稱。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