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門禪經要用法-佛經原文

五門禪經要用法

坐禪之要法有五門。一者安般。二不凈。三慈心。四觀緣。五念佛。安般不凈二門觀緣。此三門有表里境地。念佛慈心緣外境地。所以五門者。隨眾患病。若亂心多者教以安般。若貪愛多者教以不凈。若嗔恚多者教以慈心。若著我多者教以緣由。若心沒者教以念佛。若行人有好心已來。未念佛三昧者。教令專注觀佛。若觀佛時當誠意觀佛相好。了了清楚諦了已。然后閉目憶想在心。若不明晰者。還開目視極心明晰。然后還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如對真佛明晰無異。即從座起跪白師言。我房中系念見佛無異。師言。汝還本坐。系念額上專注念佛。爾時額上有佛像現。從一至十甚至無量。若行人所見。多佛從額上出者。若去身不遠而還者。教師當知。此是求聲聞人。若小遠而還者。求辟支佛人。若遠而還者。是大乘人。三種所出佛還近身。作地金色。此諸佛盡入于地。地平如掌潔白如鏡。自觀己身潔白如地。此名得念佛三昧境地。得是境地已白師。師言。是好境地。此名初門觀也。師復教系念在心。然后觀佛。即見諸佛從心而出。手執琉璃杖。杖兩端出三乘人。光焰有巨細。如是出已。末后一佛執杖在心正立而住。末后住佛回身還入。先去諸佛盡來隨入。若小乘人入盡則止。若大乘人入盡已。悉從身毛孔出滿于四海。上至有頂下至風際。如是照已還來入身如凈琉璃。所以光亮還來入身者。欲示驍勇健疾境地相好。如是已即往白師。師言。此名全部念處。以能生諸定故名為念處。亦初得此法。皆是諸佛弟子所得。非是邪道神仙所見。上杖者定相也。相光者才智相也。此內凡夫境地相也。

師復更教言。汝從今舍前二觀。系心在齊。即受師教專注觀齊。觀齊不久覺齊有動相諦視不亂。見齊有物猶如雁卵其色鮮白。即往白師。師言。汝更視在處。如師所教。觀已有蓮花。琉璃為莖。黃金為臺。臺上有佛結跏趺坐。榜首佛齊中復有蓮花出上復有佛結跏趺坐。如是展轉相出甚至大海。海濱末后榜首佛。還入第二佛齊。第二佛還入第三佛齊。如是展轉還入甚至人齊佛。令為逐個佛入行人齊中已。行人本身諸毛孔。遍出蓮花滿虛空中。猶如垂寶瓔珞。如是出世見諸蓮花盡入齊。行人爾時身體柔軟輕悅。自見己身潔白如雜寶色。即以所見白師。師言。大善。汝好用心觀此身成定相也。師教言。更觀齊中。即如教觀。見頂有五色光焰。見已白師。師言。更觀五光有五瑞相。如教觀已。見有一佛在光亮中結加趺坐。更觀五光中佛有何瑞相。即見佛口中種種蓮花出。出已遍滿大地。更令觀五光中佛。一見佛齊中有五師子出。師子出已。食所出諸花已。還入五光中佛齊中。師子入已。五光及佛即從頂入。此名師子奮迅三昧定相也。

行人復觀。光入佛身已。行人身作金色。見金色已見齊中有物。圓如日月白而潔白。見已白師。師言。更觀即見佛出。滿腋下及腰中有佛出。凡四佛出。四佛出已見四佛身。逐個佛出無量圓日光。日光甚潔白。因諸日光。見四全國色。上至有頂下至風際。悉皆明晰。如見掌中無所掛礙。此名白皙擺脫境地也。見如此已。還見四佛隨出處還入。四佛入已。復見白焰諸光。前入后出后入前出。左入右出右入左出。如是四種收支竟。見本身潔白。及水四邊滿意凈光。此為名潔白境地。見此光已。名成念佛三昧。在四禪中。

不凈門行者。好心來詣師所。未受法時。師教先使房中七日安坐。若有緣者。覺身及齊有瞤動相。自見己身明晰左足大指爪上有白露如珠。行者從座起。以所覺白師。師教行人行住坐立相。其人內境地多者視占極高遠知緣外多。若專注徐步視占審諦者知緣內。若外緣者教觀冢間死尸。見已還來在房中坐。自觀己身念骨若三日不失。次觀房中諸人。逐漸令見白骨。次序相續至于大海。以何相故到大海緣見水波源。全部骨人及己身盡著瓔珞。復見洪流來灌其頂滿于己身。滿己身已令從足指出成血河。此名為厭患三昧也。

復專念前見全部臥。唯有身在。以白師。師言。汝自觀分為五分。所認為五分者。欲知內覺外覺為驗。身若能壞作五分了者。即知今則無有我。逐個亦無我。心則若住無我定門。若住守時盡見支節有刀出。諸刀刃皆有明焰出。此名無我才智境地。

復更系心白骨。自見骨上有明星出。四邊有金丸。星者潔白境地。金丸者才智境地。二十五此名白骨境地。滿也。

于十想中略出白骨相也。行人雖見白骨。于男女色故生愛心。欲除愛者應觀三十六物。若觀時應系心額上。系心不久。見有明珠于額而現在前。不令蛻化為心堅住故。所以有此相者。現法流出故。如是不久。教令放已入地。入地已隨而觀之。潔白而下過于地界。所以知者自見己身及處處見凍凌過于風界。所以知者身體柔軟過于水界。所以知者自見己身及處處有水上有泡出若到風界。所以知者自見己身猶如虛空珠。若尋空還來潔白光亮隨珠而來。珠若出已入行人齊中。入已見三十六物明晰無礙。行人爾時得男女相定滿。

白骨觀法。白骨觀者。除身肉血筋脈都盡。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見者。比如癩人。醫語其人家。若令飲血色同乳者便可得差。家中全部悉令白。作白銀器盛血。言語飲乳此病必差。病言血也。答言。白物治之。汝豈不見家中諸物悉是白物。罪故見血。但當專注乳相。莫念是血也。如是七日便變為乳。況且實白而不能見。即見骨人。骨人之中其心生滅相續如綖貫珠。如是所見及觀外身亦復如是。若心故住精進不廢。如鉆火見煙穿井見泥得水不久。若心靜住開眼見骨。了了如水。弄清則碰頭像。濁則不見。

觀佛三昧佛為法王。能令人得種種善法。是故坐禪之人先當念佛。佛者能令人無量罪菲薄得諸禪定。誠意念佛佛亦念人。為王所念怨家債主不能侵近。念佛亦爾。諸余惡法不能嬈亂。若念佛者。佛不在世云何憶想。人之自傲無過于眼。當觀如同如見真佛無異。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于足。復至肉髻。相相諦觀。還于靜處閉目思惟。系心在像使不他念。若有余緣攝之令還。心自調查滿意得見。是為得觀緣定。當作是念。我亦不往像亦不來。而得見者由心定想住也。得觀佛定已。然后進觀生身。便得見之。如對面無異也。人心馳散多緣惡法。當如乳母看視其子不令作惡。若心不住當自責心。老病死苦常來逼切。若生天上著于妙欲。無有治心善法。若墮三惡苦惱怖懅好心不生。今于此身當誠意念佛。復作是念言。生在末世法欲滅盡。猶如打鼓開門放囚。鼓聲漸止門閉一扇。豈不自知不求出獄也。曩昔無始國際存亡已來。所更苦惱萬端。今始受法未得成果。無常死賊常來損害。經很多劫存亡之苦。如是種種責心令住于相。坐臥行步常得見佛。然后更進生身。得禪定已展轉則易生身觀。法身觀者既以觀像心隨想成果。斂意入定即使得見。當因于像以念生身。觀云如坐于菩提樹下光亮顯照相好獨特。又如鹿野苑中為五比丘說四諦法。又如耆阇崛山擴大光亮為諸大眾說般若時。隨用一處系念在前不令外散。心想得住即使見佛。舉身高興遵循骨髓。比如熱時得清涼池。寒得溫室。人間之樂無認為喻。法身觀者。已于空中見佛生身。當因生身觀內法身。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無量善業。如人先見金瓶后觀瓶內摩尼寶珠。所以法身真妙神智無比。無近無遠無難無易。無量國際悉如現在。無有一法而不知者。全部諸法無所不了。是故行者。當常專念不令心散。若念余緣攝之令還。復次全部命過者。知當死時先失諸根。如投火坑。發聲至梵天。甚大怖畏無過死賊。唯佛一人力能救拔。與種種人天涅槃之樂。復次全部諸佛。世世常為全部眾生故不吝身命。如釋迦文佛為太子時。出游觀看見一癩人。即敕醫言。當須不死人血飲之髓涂之。乃可得差。太子念言。是人可貴。設使有者復不行害。一差一死。即使以身與之令治。佛為全部眾生亦復如是。佛恩深重過于爸爸媽媽。倘若全部眾生悉為一分。二分之中當念佛。不該余念。如是種種積德行善隨念行事。若此念成。斷除結縛。甚至可得無生法忍。若于中心諸病起者。隨病服藥。若不得定。六欲天中豪尊榜首。業行所造成的宮廷自隨。或生諸佛前無不定也。如人藥和赤銅。若不成金不失于銀也。

觀十方諸佛法

念十方佛者。坐觀東方廓然大光。無諸山河石壁。唯見一佛結加趺坐舉手說法。心明調查光亮相好畫然明晰。系心在佛不令他緣。心若余念攝之令還。如是見者便增十佛。既見之后復增百佛千佛甚至無邊身。近者則使轉遠轉廣。但見諸佛光光相接。心明調查得如是者。回想東南復如上觀。既得成已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既向方方皆見諸佛已。當復一時并觀十方諸佛。一念所緣周遍得見。定心成果者。于定中見十方諸佛皆為說法。疑網悉除得無生忍。若有宿罪緣由。不見諸佛者。當一日一夜六時悔過勸請隨喜。漸自得見。縱使勸請不為說法。是人心高興身體安無患也。

初習坐禪法

先教留意觀右腳大指上見洪脹。以意發抓卻之。令黃汁流如膿血出。肌肉爛盡已唯見白骨。盡見應廣教骨觀。若見滿一全國者宜教大乘。若見近者宜教小乘。教留意觀鼻頭。憶想人身肌肉皆是爸爸媽媽精氣不凈所成。次觀齒白人身中唯此白骨耳。若見齒長。若額上白者。即觀骨令身皆白。遠近如上。此人隨根深淺。若教時不能卒見白骨者。教如常九想觀。令一月一秋修習。要見白骨乃前。若見眾生教觀慈心觀法教熟觀白骨。若見余物當語前人此亦好耳。且置是事但觀白骨。前當若久觀白骨。云我身中覺暖教令續觀。見暖覺已安隱和悅者。此是暖法。次當教以意解白骨。令節節閉幕。若見余物。當令且置但觀白骨解離。久久觀之。若言我頂上火出。教令更觀。云我常見頂上火出。身中安泰無有亂想。此是頂法。

次教留意令骨白皙已。渙散飄落在地如雪。在地或如爛土。其上或有白光種種異物。教更觀之。若言續見如是身中高興。當語汝本時所愛人試憶想與作世事。彼觀已言。我憶想人見之。但變作膿血不凈甚憎惡見。次教觀身。如草束或如空韋囊。若言我見本身如干草束或如空韋囊。有火燒盡乃無有我。教令更觀。汝意起時從何處起。滅時從何處滅觀之。觀者要言。我見卒覺起時從意起。滅時鼻頭滅。鼻頭滅時身中和靜不覺有我。了了清楚教觀頂上。言我見身長大頂上出水滿于身中令其極滿。齊中出之流在前地。水出既盡。教更重下水。令身粗大。若言我見身洪流滿其中出之水成大池。教以酥灌頂令入身中。若言我以酥灌頂便身廣闊。教諦觀之。若言觀頃刻之間見皮火起。火便熾然渾身中。以水滅之。令火滅盡快得穌息。教系意觀池。答言。我見池中天然有樹樹生甘果。見此果已。若有眾生來饑餓求索。觀者見之。教即起慈便自觀身。若言我觀本身盡膿血流出在地。眾生見之便取食之。食之既足各四向而去。教自觀身及觀他身。若言便見很多餓鬼來在身邊。饑餓所逼命如絲發。即教以慈心以身施之。若言我以身施之令得足夠。教復更觀。若言我見很多眾生繞身四邊。若見此事應教自觀身。若言我自見身不凈膿血。在地眾生見之便取食之。既飽足已教令諦觀。我見遽然火起燒諸罪人及其己身。在池水全部悉已都盡。復教諦觀見處。若言我見眾生及池中水己身悉平復如故。觀眾生及其己身。若言我見本身乳出流下。在地眾生見之不能得食由罪重故。教以慈心觀。若言我頃刻之間乳化為膿。眾生饑急便食之。既飽足已便見腳底。火然燒諸眾生遽然滅盡。行人見此事已。應教自發愿更不受生。教尋觀前池。若言我觀見水池池中蓮花樹枝葉茂盛。見此事已。本身入水叢樹邊坐。自觀身中火出滿于池中。頃刻之頃遽然火起。自燒己身及眾生。池水都盡尋教更觀。若言我見池中遽然樹生枝葉茂盛出世甘果。行人見之。向樹食果。既飽足已。身心潔白安隱高興。教凈觀此池及其己身。若言頃刻之間都已干燥。行者見此損壞之相。心胸怖恐即來白師。師應教身為苦本觀。令觀身使如泡沫。若言我見本身如泡沫及身出骨。出已便以手摩如面平認為地。尋復教觀令身如氣囊。若言我自觀如氣囊即變骨出。其骨微細摩以涂地。其地青色。復教觀身。若言我觀本身微塵及身出骨。其骨絕黑摩認為地。教自觀身及觀于地。答言。我觀其池蛇身世赤如火蛇來逼身。便變為火自燒其身。如是七反。座中天然有水灑之。蛇身即滅。教復還觀身及觀于地。若言我觀頃刻之間天然光出高大明好。尋復觀身。若言我覺和適心意高興無有懈息。天然光來遍身滿七反。教自觀身。若言我便自見頂上有光似如云蓋。其色如銀。具足此事應于初道。亦名觀火竟。

次觀水大。教令觀身中何處有水。若言身中盡是水。教令更觀。若言我見水眼中現者好。若不著汝觀頭已上。水何處出。若言我見水從眼中。復不墮地。眼如水沫。頭中亦滿。師當問。汝見水何似。出時悉有何相。答言。我見頭中不溫不冷大好。若言水溫。當知非真。復教更觀。要令水不溫不冷。乃是本相。教觀咽胸已。下至腹中令見水滿。但莫令入臂腳中。水要頗梨色。若覺水溫。爾乃是真。余者非真也。次觀身中通臂腳。若言我見皆皮郛者相。又見水滿中舍及床座處。是水冷者爾乃是真。余者非真。若廣見水者大好。次觀水大從何處盡。若言我見水從我身中消盡。唯有空皮。或如草束。火起燒盡了無有我也。

觀水大竟。

次觀火大。教令觀齊四邊何處有火。若言我見齊上火起。或言從鼻中出。或言從口中出。或言眼耳中出者。教令更觀。答言。我見鼻中五色光出其狀如絲。身中不溫不冷。此則一法。教更觀之。若云我見火從頂上出。或言從下道出。教令更觀。云我見火在頭上如云蓋狀。或言鄙人如云狀。身澹愉安隱。此則一法。教令更觀身。云我見火從齊中出。喻如蓮花其色如金者大好。教令觀身中火。若言我行坐常見火。不光唯坐時也。行時見火。似如人持火行。常在我前大明。乃應別人怪之而別人實不見。而身常溫。此是一法。教更久觀之。云我見大海水其中有摩尼珠。其珠焰出如火。此珠則是一法也。

觀火大法竟。

次觀風大。此風大其性纖細。非條疏所解故不出。此四大是坐禪底子所由處。雖多見余相。要向此四觀也。

初教觀佛。先教坐定意。不令外念諸緣使人。然后將至如同前。令諦觀像相好清楚。然后安坐。教以心目觀此像相好。若言我見像清楚是一事。

教自觀身令身安坐。教還觀佛。若言我見一佛至十佛。悉令明晰是二事。

教令諦自觀身漸安。教還觀佛。若言我見十佛至二十佛明晰是三事。

教自觀身令身轉安凈。教還觀佛。若言我見二十佛至五十佛。明晰如前是四事。

教自觀身。令意轉細。教還觀佛。若言我見五十佛至百佛。相好如前是五事。

教自觀身令心轉細。教還觀佛。若言我見百佛至千佛。明晰如前是六事。

教自觀身。令心轉細。還教觀佛。若言我見二百佛至四百佛。明晰勝前是七事。

教自觀身。令心轉細。教還觀佛。若言我見四百佛至八百佛。相好轉明是八事。

教自觀身。令心轉細。還教觀佛。若言我見八百佛至千佛是九事。

從一佛至千佛。諦觀相好極令清楚。還自觀身不凈膿血。即教作不凈觀。若見白骨即作白骨觀。若見苦痛眾生即作慈心觀。若不見此事。還觀一佛誠意懇惻求哀悔過。是初學家觀佛法。若趣住地應廣觀佛。若言我見一佛至百千萬甚至很多佛。相好明晰是第十事。

教觀本身令身潔白。教還觀佛。發大誓愿心生供養。言我見無量諸佛。于佛前天然有花。便取供養悉令周遍。是十一事。

教自觀身令身潔白。還教觀佛。若言我如前見已心生歡欣。教誠意觀佛念欲供養。若言我見天然有花樹踴出上生種種雜色花天然。有人取此好花與我。供養散諸佛上。普使周遍華故不盡。是十二事。

次教于佛邊坐。自觀己身極令潔白。還教觀從東方始。令意東行見很多佛。意乃疲息。是十三事。

教前境地次東行。若言我意東行見很多佛滿于虛空無有邊沿。意疲乃息。復更旋意東行。要有限礙。乃住南西北方亦復如是。是十四事。

教令自觀身中支節悉已明晰。若言我見者。教還觀佛足下。若言我見佛足下雜光亮。然后還至四方。全部諸佛悉在光上蓮花中。是十五事。

教發觀佛喜心諦觀足下。若言我見佛足下光出至于大地無有邊沿。教乘此光觀。若言我見苦痛眾生無量無邊光所照處悉皆安泰。是十六事。

教觀本身令復轉潔白。教觀一佛齊中。若言我見佛齊中光出遍至四方極遠之處。全部諸佛悉上光住。是十七事。

教尋光觀。若言我見無量人于光中現悉受決樂。是十八事。

教自觀身令極潔白。教還觀一佛兩乳。若言我見佛兩乳中天然光出遍至四方。全部諸佛悉在光上。是十九事。

教尋光觀。若言我見此光中有無量人悉受高興。是二十事。

教自觀身見身極明。教還觀一佛眉間。若言我見光從眉間出大如斗許。逐漸粗大便上向去踴在空中。教令尋光觀。為隨何光上。意疲乃息。復更尋去。若言我尋去上至無極到光所盡。是二十一事。二十二事本闕。

教尋此花佛從東方始。若言我見光著有無量纖細光皆悉如觀。此光頭盡有化佛滿于東方。中心相去或五步。教續東行觀之。若言我行見無量佛。意疲乃息。教續觀備至違處。更見余相甚至南西北方亦復如是。是二十三事。

教自觀身。若言我自見身悉潔白喻如聚光。教令觀佛次序作禮供養。若言我見無量諸佛隊伍。我持眾花次序灑散。供養諸佛悉令周遍。是二十四事。

教令觀此所供養花。若言我見花墮者在于佛邊便成花帳。行伍次序嚴好奇妙。悉皆如是。如是全部諸佛悉在帳中坐其床上。是二十五事。

教觀花帳。若言我見花帳逐漸高出。踴在空中組成一蓋覆全部佛。是二十六事。

教觀本身。若言我見本身粗大喻如聚光。教還觀佛次序作禮悉令周遍仰觀于蓋。若言我見上花蓋中有花臺下向七寶成中有花下以手承取。教散諸方供養諸佛悉令周遍。是二十七事。

教向佛作禮求愿已周。教令誠意在于佛邊坐。若言我坐。頃刻頃見地天然踴出七寶臺色妙香好。便取供養全部諸佛是二十八事。

教自觀身極令明。教令明。教令于佛邊坐觀所供養花。若言我見此花在佛。足下便成琉璃之座。次序行伍佛坐上。中心道陌悉皆上寶所成端直無比。是二十九事。

教自觀身。若言我見身中更有小身。兩重而現內。見外潔白。教還觀佛。若言我見全部諸佛來入一佛身中而不迫迮。是三十事竟。

觀佛事多。略出二十事。以教行者。

初教慈心觀法。先教悔過。凈身口意誠意懇惻發弘誓愿。然后教坐。便心目自觀己身。若言我見本身便觀他身。若言我見眾生苦痛在前。足下火然。成于火坑焚諸罪人。身體膿爛血流成池。大聲大喚苦痛無量。復見四方有城環繞。是名初事。

教發大愿生憐愍心諦觀眾生。若言我罪見罪人為火所逼投膿血池。池中膿血便應變為火坑燒諸罪人。苦痛無量便共號哭無寧息處。二事。

教令諦觀莫懷恐懼誓心救助。教令人人代之甚至很多。若言我人人代己。將著坑上令得蘇息。三事。

教諦觀之。若言我見諸城門中有無量人。來投火坑復遭受痛苦痛。代之令出將至所安。四事。

教令諦觀。若言我見諸門中人來不止受無量苦。我以慈心力便以自手捫摸此門。門便破盡四壁盡破。五事。

教以慈觀之。若言我見諸治罪人心生憐愍。下淚如雨。以手接取灑散火坑火尋滅盡。六事。

教更觀之。見火已滅唯有膿血盛滿大坑。本身出水以著池中。池血消盡其水弄清。七事。

教令諦觀。若言我見池中生大花樹。眾生見此樹便來取之。教令飲之洗浴令身清凈。八事。

教自上花臺上。若言我上花臺已見下眾生復欲得上。即挽上之著葉中。其花狹小不相容受。我以手摩令花廣闊得相容受。九事。

教自觀身潔白已。若言我并見諸罪人饑餓須食。生憐愍心。即于身邊便有飲食。我便與之悉令飽足使得歇息。諸人皆言離苦得樂。十事。

教令諦觀。花臺增加稀有重出。我便尋上至第二重。身安坐已便喚下人。悉上花臺快得安住。我生悲心所以花上所須之物飲食充飽。我以慈心即為說法。汝由宿世作毒火燒人家種種惡業。今受此報。汝可悔過滅除宿罪。十一事。

教生好心復登華臺。若言我已下重諸人亦上。所須與之令無所乏。須復為說法。天上人間五道報應令心開解。十二事。

教尋花上。若言我已于花上為下重諸人。復欲得上我悉上之。復生喜心觀此花中。便有天然金銀瑰寶衣裳飲食所須之物。悉給與之。天諸伎樂天但是至。隨意所欲受高興已。便為說法。汝等好心始生果報尋至。封受此果報。十三事。

教增喜心乘華而上。若言已上華臺頭。鄙人諸人心生歡欣。尋后而上盡華頭。復教觀花。若言我見華頭。我見華頭生大甘果香味具足。告諸人言。樹上有果可取食。便如所言食得足夠皆言高興。十四事。

教觀華中。若言我見華中有七寶之臺天但是出。中有經卷名曰才智。我即宣令全部諸人。此中有經說三乘法。汝可作禮生恭順心花香供養。復欲聽法。我便答言。燒香散花供養已訖。復欲聽法。我便答言。我及眾會俱不清凈。怎么可聞法者。令身心清凈。即使受教。我語諸人悉令安坐。閉目專注除諸亂想。我亦如是。頃刻之間身盡潔白心意恬然。我即語之今當為汝說此妙法。誠意聽受即使受教。我為說法則得聞法。既聞法已于上空中有天然光亮照此華臺。全部諸人便于四方悉令潔白。此諸人等見光歡欣身輕積極。尋光而去。十五事。

教諦觀身。若言我自見身。光出繞身四邊其明轉盛。便自以手推此光亮遠至四方。有無量人尋光來至。我以慈心便給所須。令得足夠無所乏少。便為說法則得信解。歡欣受行。頃刻之頃便踴身空中徜徉而去。十六事。

教諦觀華臺。若言我見華臺全部悉已去。都不得見四向清凈。于此事中境地亦多。略出全部耳。

續教作慈心觀。先教以慈心自觀己身。見已了了便教觀苦痛眾生。若言我見四山之中有大陰間。罪人滿中受大苦痛。頃刻之頃遽然便有鐵蓋。覆諸罪人令不得現。初事。

教以慈心發大誓愿。我當救助無量苦惱眾生令得擺脫。即起慈心坐鐵蓋上破此鐵蓋。若言我以此手破碎鐵蓋漸令破盡。便下向觀見諸罪人受大苦痛。有重鐵輪在人頭上。或在身中或在足下或大或小。膿血流出苦痛無量。大聲大哭不行堪忍。復見無量治罪之具治諸罪人。苦痛無量不行具說。二事。

復教發誓愿。益增悲心觀之。若言我見此罪人心生憐愍淚下如雨。諸人小得歇息。三事。

教修慈心。代諸罪人將著高處。便得歇息。頃刻之間人人如是。四事。

教更觀之。若言我見陰間四邊高壟起中有膿血池。池中四處遽然火起燒諸罪人。苦痛難忍號哭稱怨。若言我見此事生憐愍心。即于身邊手出清水。四向灑之令火漸滅小得歇息。五事。

教令更觀。若言我見山間有無量人來入陰間中。受諸苦痛不行稱計。我見此已心生憐愍。便于池處立筏代諸罪人。將著筏上令得歇息。人人如是六事。

教諦觀之。若言我見諸山間人來不停遭受痛苦不斷。我以慈心力消滅此山認為平地。七事。

教以慈心。于此池上空中而坐。身出少水澍于池中。若言我于空中坐已。下水澍池中。池中膿血四向出去其池弄清。頃刻之頃于池四面便有火起。燒此膿血悉已都盡。八事。

教以悲心。于池上坐四面諦觀。若言我見鐵輪毒害之具來至我座下成大臺。諸罪人等各至四方安隱之處。我在臺上見下火起舉臺然盡。火四向去燒諸四方所到皆盡。九事。

教觀池中。若言我見池中泉流廣闊甚至四方無邊沿。中生蓮華逐漸廣闊覆此池上。教在華中便四向觀。見池四邊有無量人欲來趣我。我教洗浴令身清凈。身清凈已于花葉間便開少分。于下水上住于道陌間。令諸人等悉上花臺。十事。

教觀池四邊。若言我見池四邊便有樓閣天但是出與華相接。令諸人等趣此樓上快得歇息。各各自言。雖得樂既止息已。便索飲食無以與之。于十指頭出雨雨花為乳。諸人等悉令足飽。是十一事。

教令觀花臺中。若言我見花臺中更有臺出。及四方樓俱更有重。廣闊如前。我尋上到已。于華葉間便開少分。設諸梯橙上諸人等。復著臺上四向趣樓隨來處東向三方亦爾。復加悲心觀此華中。復有天然所須之物。與四方人令其足夠。便為說法。是身為苦無牢強者。皆由宿世犯五逆罪過惡所造成的。受此苦痛。今可悔過。尋如所言即使悔過。是十二事。

教觀華臺。若言我華臺中更出重樓閣我便尋上。到已復作梯橙。諸人上已。各各上樓歇息已。我于華上便取飲食衣服所須之物。四向與之令無所少。便為說法。無量利益便生決心。受持齋戒悉令奉行。十三事。

教令更觀花臺樓閣。若言我見花臺樓閣如前。生奇妙勝前。我與諸人等如前尋上重已。各共上樓。與諸人等便得足夠令無所乏。復為說法。即使受教悉得利益。十四事。

教生喜心諦觀花中。若言我華臺中樓閣如前生重。我與諸人悉共上已。我坐華上心歡欣。頃刻之頃見花臺樓。皆作金色七寶組成。于上便有無盡瑰寶。衣服飲食微細柔軟箜篌樂器。須隨意所欲得足夠已。復為說法皆悉受行。十五事。

教更觀華臺中。若言我已見花臺中有樹踴出。樓房十丈枝葉茂盛生香美藥。自上樹頭便下向觀。見下樓閣從下敗落至五重。諸人惶怖各言苦哉。便尋花上在諸花中。十六事。

教生憐愍救助諸人。若言于花葉中挽諸人等上著花頭。便以甘果悉給與之令無所乏便為說法。教修禪定滅諸惡身。心得清凈積極無量。飛翔虛空隨意而去。十七事。

教在花上四方遠觀。若言我見四方有光亮云蓋來趣我身。于時我身復光出與蓋相接。我以手摩令廣闊。十八事。

教即尋光從東方始。若言我尋光東行極遠。于此光中見無量人光中而來趣花所。如是尋去到光住處乃自還來花。教次序行伍。給與衣食所須之物令得足夠。便為說法。隨意所應歡欣受行。身輕積極飛揚空中隨意而去。南西北方亦如是。十九事。

教觀身令廣闊。滿于空中極潔白。復明見四方無量人來集身邊。我以慈心令入我身中。入我身中已安止。頃刻之頃有天然所須之物。隨意應施與諸人等令無所乏。各得足夠高興安隱。便為說法。無量利益令得開解隨意而去二十事。

如是等極多。略受法者說此事耳。形疾有三品。風寒熱病為細微。心心有三病患體。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醫授以法藥。能受行者除存亡病。令心決議專注不亂。如人見賊安心定意牢自莊重賊自退散。亂心惡賊亦復如是。如是言曰血肉雖盡但皮筋骨在不舍精進。如人燒身但欲救火更無余計。出煩惱苦亦復如是。當忍五事苦患饑渴寒熱嗔恨等。當避憒鬧樂在靜處。所以者何。眾鬧亂定如入刺林。

四無量觀法。求佛道者。當行四無量心。其心無量故積德行善亦無量。于全部眾生中凡有三品。一者爸爸媽媽親里善常識等。二者怨賊偽君子常欲惱害。三者中人不親不怨。行者于此三品人中。慈心觀之當如親里。老者如父少者如子。常應修習如是慈心。人之為怨以有惡緣。惡緣盡還成親。親怨無定。何以故。當代是怨后世成親。嗔恚之惡失大利。失慈心者妨礙佛道。是故應于嗔憎怨賊應視之如其親里。所以者何。由是怨賊令我得佛。若使怨賊無惡于我。忍從何生。是則為我善常識。令我得忍辱波羅蜜。于怨賊之中得慈心已。于十方眾生慈心愛念遍及全部。蜎[蟲*非]活動皆無安者。而起悲心也。若見眾生得當代樂得生天樂賢圣道樂而起喜心。不見眾生有苦樂事。不愛不喜以慧自御。雖緣眾生而起舍心。是名四無量心。于十方眾生慈遍滿故。名為無量。行者應當修習是心。或時有嗔恚心起如蛇如火在于身上即應急除。若心馳散入于五欲。及為五蓋所覆。當才智精進之力攝持令還。修習慈心常念眾生。令得佛樂習之不息。便得離五欲除五蓋。入初禪相者喜樂遍身。諸善法中生歡欣樂。見有種種奇妙之色。是名入佛道初門。禪定福德緣由得上四無量心已。于全部眾生忍辱不嗔。是名眾生忍。得眾生忍已易得法忍。得法忍者。所謂諸法不生不滅畢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者。是名無生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欲得佛道者應當如是修習。求初禪先習如是諸觀。或觀不凈。或觀緣由。或念佛三昧。或安般。后得入諸定。求佛道者先習四無量心。得入初禪則易。若利根人直求初禪者。觀于五欲種種過患。猶如火坑亦如廁屋。念初禪地如清涼池臺觀等。五蓋則除便得初禪。如后利仙人初學禪時。道見死尸膖脹爛臭。心諦觀之自見其身如彼不異。靜處專念便得初禪。佛在恒水邊坐禪。有寡聞比丘問佛。云何得道。佛言。他物莫取。便解法空即得道跡多聞人自怪無所得而問于佛。佛言。取恒水中小石。以君持水凈洗。比丘如教。佛問。恒水多澡瓶水多。答言。恒水不行為比。佛言。不以指洗。用水雖多無益也。行者當勤精進用智定指洗除心垢。若不如是不能離苦也。

不凈觀法。貪嗔癡是眾病之本。愛身著欲則生嗔恚。倒置所惑便是愚癡所覆故也。于表里身愛著凈想。習之來久深著難遣。欲離貪欲當觀不凈。嗔由外起雖爾猶可制之。如人破竹初節難破。既制貪欲余二自息。不凈觀者當觀此身。生不凈處在胞胎中。從不凈出薄皮覆之內純不凈。然四大變為飲食充分其內。自調查從頭至足。薄皮裹之內無一凈者。腦膜涕唾膿血屎尿。略說則有三十六物。廣則無量。猶如農民開倉。善別離麻麥粟豆。行者深觀見此身倉。種種惡露三十六物。照實別離內身如此。當知外身亦不異此。若心住相者。身體柔軟心神高興。心若不住當自責心。我從很多劫來隨順汝故。閱歷三涂受無困苦。從今天去我當供伏汝。汝且隨我。還攝其心令得成果。若極端身者。當觀白骨。亦可入初禪。行者志求大乘。若命終隨意所欲生諸佛前。若不爾者。必生兜率天得見彌勒。定無有疑也。

初禪過患內有覺觀外有火災。二禪過患內有喜樂外有水災。三禪過患內有喘息外有風災。四禪地中過患都盡三災不及。

二十五有。四全國。六欲天。四惡道。四禪地。大梵天。無色界。第四禪地有五阿那含天。合二十五有。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