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
后趙天竺僧佛圖澄譯
開示初機論榜首: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靈鷲山中。清凈臺上與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環繞聽佛說法。時有無量初發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佛說大法我意不通愿佛便利淺處開示。令我等輩悟佛知見皆得道果。若欲請問不得近前。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知諸四眾心之所念。即作便利從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愿設便利開示初機。直指眾生見性成佛。乃為末世初進佛門求道眾生。得正知見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
金剛心論第二:
文殊師利有大便利。請問如來開示三根。及于末世初入門者。修行正途。從汝所問當為汝說。時諸群眾默但是聽。佛告文殊師利菩薩。有陀羅尼名金剛心。能令眾生一見一聞便得道果。善男人云何名金剛心。此心人人本有。個個不無。是諸眾生自知自覺本等之心。何以故。全部善惡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泰。自心造惡令身遭受痛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陰間。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惡是羅剎。心是全部罪福種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諸惡。常修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說是人。不久成佛。若有善男人。善女性。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達自性。依佛修行。決議成佛。勝如頌讀金剛經三十萬遍。積德行善無比。何以故。全部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自心流出。無窮無盡不壞不雜。故名金剛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與眾生。心性一般。只因修與不修。信與不信。所以有成佛者。有眾生也。
金剛經論第三: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名金剛經。世尊曰。金剛喻自性。經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見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經。六根門頭。常放光亮。照天照地。具足恒沙積德行善。出世四果、四相、十圣、三寶。甚至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全部積德行善皆從自己心腸修成。不從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見性之人。常聞自己心佛。不時說法。不時度眾生。不時現神通。不時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剛經。名得金剛不壞身也。
四句偈論第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金剛經中佛常贊賞受持四句偈等。為人講演。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施舍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甚至百千萬劫以來。恒河沙等身命施舍之福。未審云何是四句偈。佛言。全部眾生皆有佛性。原本不生原本不滅。只因迷誤而致升沉。何以故。眾成長迷不覺。所以永劫蛻化。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爸爸媽媽所生。亦具爸爸媽媽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凈。四大假合。終須損壞。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借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圣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誠心。常覺不昧。不隨夢想流通。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不斷。威靈莫測。清楚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領悟空三句偈也。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便利。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圣。進道門道。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義修行。便證無諍阿羅漢果。此四句偈。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講演。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施舍。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十種積德行善論第五:
佛告文殊師利。前佛后佛一體。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見性。修而成之。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何以故。為無佛功。有求佛者。一用齋戒為佛基址。二投明師。指示功程。三識心性。了了清楚。四用作福。助初發根苗。五用結緣。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為。七破邪魔。遠離外道。八用通理。不著有為。九用精進。習佛行德。十用靈通。法法精明。若人具此十種積德行善。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