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

  ‘板’也是釋教的‘法器’之一,‘板’是報時報事的東西。‘板’為木材所制成;其隱瞞巨細,一般來說:板縱一尺一寸、橫一尺八寸、厚約二寸,上方切除兩角。在板面上,大都寫有‘謹白群眾:存亡事大,無常敏捷,各宜醒覺,慎勿放逸’等偈語。板的上邊中心,貫以繩環,以便懸掛。下邊也穿兩個小孔,貫以繩子,操縱敲擊,避免搖擺。

  ‘板’也有用銅鐵做的,所以‘板’也能夠寫做‘鈑’字。俗事考云:‘宋太祖以鼓多驚寢,遂易以鐵磬;此更鼓之變也。或謂之鉦,即今之云板也’。三才圖會云:‘云板,即今之更點擊鉦。’

  在早年的大森林、大寺院里,各殿堂庫寮,都有懸掛的大巨細小的‘板’。舉例來說:‘庫司’前所懸掛的‘板’,叫做‘大板’,由于比其他殿堂的‘板’較大。‘方丈’前可所懸掛者,叫做‘方丈板’。‘眾寮’前所懸掛者,叫做‘外板’。‘眾寮’內所懸掛者,叫做‘內板’。‘半鐘’之下所懸掛者,叫做‘鐘板’。此外還有‘首座板、照堂板、客板、坐禪板、齋板、巡火板、火板、報廊板(巡廊板)。’等等。

  遍地敲‘板’,都有它‘飲食起居、行道就事、規則禮法’上的某一警示(提示)效果。洞上伽藍雜記略云:‘禪堂表里、及方丈庫院,處處懸掛大板小板。隨時依事,或擊一下、二下三下,甚至長擊,用以報眾。諸清規中,有其定則。’(由日文譯)

  至如‘板’的造形,我國禪林各大宗派,也都各各不同。現在把它的圖畫介紹于下頁,以供參閱。

  幾十年來,世局紊亂,人事全非;道場頹荒,僧伽星散。臺灣寺院,格式輕簡,住眾寥寥。以上所說那些風儀‘板’法,早已不復見識。后繼無人,法門衰落;撫今追昔,良可慨也!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