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有什么法器

藏傳釋教有什麼法器

  1、金剛杵(Vajra-pestle[Tibetan:Dorje])

  梵名叫“伐折羅”,藏語稱“多吉”(Dorje),本來是古印度的武器,后來被密教吸收為法器。印度古代傳說,有位欽酪的仙人,他身后骨頭變成了金剛骨,帝釋天用它制成了金剛杵作為武器。釋教密教則用它來代表鞏固尖利之智,可斷除煩惱、除惡魔,因而其代表佛智、空性、真如、才智等。《大藏密要說》說,金剛材是菩提心義,能“斷壞二邊契于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為中道,兩頭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金剛杵有獨股的、三股的、五股的、九股的,一般以五股的為多見。

  降魔金剛杵:釋教法度法器之一,又稱“多吉”,原是諸神運用的降魔法器,也是辟邪七寶之一,現金轉變為修法所用的法器。代表降魔驅邪、佑保平安、增福增壽的積德行善。

  2、金剛橛(Dorje Phurba)

  “多吉普巴”(Dorje Phurba)即“金剛橛”的藏語音,為藏傳釋教密教常見法器之一。金剛橛:本來也是武器,后來被密教吸收為法器,有銅、銀、木、象牙等各種資料制成,外形上迥然不同,都是有一尖刃頭,但手把上因用處不同而裝修不同。有的手柄是佛頭;也有的是觀音菩薩像,頭戴五骼髏冠,最上端又有馬頭。它含有忿怒,降伏的意思。金剛橛又名四方橛或四橛,修法時在壇場的四角建立,意思是使道場范圍內鞏固如金剛,各種魔障不能來損害。

  3、金剛鈴(Vajra Bell)

  金剛鈴也是修法時用的法器,柄端也有佛頭、觀音或五股金剛杵形。這五股金剛杵形的稱為五生牯鈴。鈴的意思是驚覺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在和金剛杵一同運用時,就有陰陽的意義在其內,一般以金剛杵代表陽性,以金剛鈴代表陰性,有陰陽和合的意思。

  4、金剛鉞刀(Vajra Tomahawk[Tibetan:Trigug])

  金剛鉞刀是藏傳釋教常見的法器,表崇高佛法不容侵略,衛護佛法之心,如藏傳釋教的虎面空行母、獅面空行母、大威德金剛的造像都有手臂持鉞刀。

  ■曼陀羅(Mandala)

  曼陀羅或稱曼荼羅、滿達、曼扎、曼達,梵文:mandala。意譯為壇場,以輪圍具足或“集合”為原意。指全部圣賢、全部積德行善的集合之處。供曼扎是堆集福德與才智最滿意而奇妙的辦法,以曼達的方式來供養整個世界,是許多辦法中最快速,最簡略,最滿意的。曼陀羅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習秘法時的"心中世界圖",共有四種,即所謂的"四曼為相",一般是以圓形或正方形為主,適當對稱,有中心點。

  ■三色銅(3 Colors Copper)

  手鐲、三色銅戒指是藏族同胞最喜歡的配飾之一,所謂三色銅,即指由白銅、黃銅、紅銅三種不同色彩的銅精心打制而成。據傳常佩帶可防治風濕等疾病。

  ■轉經筒(Gig prayer wheels)

  轉經筒又稱“嘛呢”經筒、轉經桶等,與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關,藏傳釋教以為,持頌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對佛的忠誠,可得脫輪回之苦。因而人們除口誦外,還制造“嘛呢”經筒,把“六字大明咒”經卷裝于經筒內,用手搖轉,藏族公民把經文放在轉經筒里,每滾動一次就適當于念頌經文一次,堆集一份積德行善。有的還用水力、燈光熱能,制造了水轉嘛呢筒、燈轉嘛呢筒,代人朗讀“六字大明咒”。藏區大巨細小的寺廟門前,還有一排排在的轉經筒,下端有可用于推送搖擺的手柄,人們常常會到寺廟推進經筒旋轉,稱為轉經。

  ■瑪尼石(Marnyi Stone)

  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岸,簡直都能夠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堆。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創作。

  藏傳釋教法器

  法器是作法事時運用的器物。藏傳釋教的法器類繁復,具有稠密的奧秘色彩。這些法器大體能夠分為禮敬、稱譽、供養、持驗、護魔、勸導六大類。袈裟、項珠、哈達等歸于禮敬類;鐘、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號等歸于稱譽類;塔、壇城、八寶、七政、供臺、華蓋等歸于供養類;念珠、木魚、金剛杵、灌頂壺、嘎巴拉碗等歸于持驗類;護身佛、隱秘符印等歸于護魔類;刻有或許寫有六字真言的瑪尼輪、轉經筒和幢、石等歸于勸導類。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意義,有的法器兼有數種用處。

  藏傳釋教法器大多以金、銀、銅鑄造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貝殼雕以及布、絲織、錦緞等面料制品。其質材各異,造型獨特,制造構思奇妙,數量巨大,是西藏釋教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跟著藏傳釋教的鼓起,公元7世紀西藏呈現了金銅佛造像和合金佛塔,以及油燈和供水杯等少量品種的法器。公元8世紀中葉,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時期,曾遣使赴克什米爾、天竺等國迎請了寂護和蓮花生大師進藏布道弘法,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古剎桑耶寺,關于推進釋教西藏化起了活躍的效果。金剛鈴、杵等部分密宗法器,伴跟著奧秘的作法儀軌在桑耶寺初次問世。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贊普郎達瑪大規模滅佛,西藏的釋教實力遭到沉重的沖擊。從松贊干布到郎達瑪滅佛的時期被稱為藏傳釋教的前弘期,這個時期存世的宗教用具已很少見。吐蕃時期能夠稱為是藏傳釋教法器的濫觴期。

  公元10世紀至13世紀初,正是藏族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時期。與此一起,釋教再度在西藏鼓起,并緊緊依附于割據一方的封建實力。13世紀至15世紀是藏族封建社會進一步開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相繼產生了巨細二十幾個不同的教派和教派支系,主要有寧瑪派、噶當派、噶舉派、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等。寺院修建和釋教藝術有長足的開展,外來與本地仿制的宗教用具逐漸增多,工藝技法臻于完善。這個時期有不少聞名的法器傳世,元世祖忽必烈賜給八思巴的法螺,是薩迦寺最為寶貴的文物之一。西藏的一些聞名寺院如薩迦寺和夏魯寺等寺院內,呈現了許多宮殿制造的僧帽壺和香爐等法器。藏傳釋教再次呈現生氣勃勃,藏傳釋教法器也逐漸走向昌盛。明代政府持續了元代政府扶持西藏宗教開展的政策,西藏地方與中心王朝之間的來往親近。宮殿中依據藏傳釋教的需求,制造了許多的密宗造像賜予西藏;一起,西藏也有許多精巧的造像進貢給明朝政府。西藏釋教法器在明代持續得到開展。

  五世達賴喇嘛今后,西藏的寺院修建和釋教藝術開展進入鼎盛時期。不論是高聳的依山式宮殿修建、巧奪天工的園林設計、雕飾富麗的靈塔,仍是精巧的造像、法器、巖畫、唐卡,都令人拍案叫絕。清代皇家信奉藏傳釋教,乾隆以來西藏許多的佛像及法器進貢宮殿,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珍藏著許多的藏傳釋教文物。一起,清宮殿也不斷將其制造或許保藏的宗教品賜給西藏,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等地都保藏了許多青花僧帽壺、搪瓷彩沐浴瓶和凈瓶等宮殿施予的法器,西藏和華夏王朝皇室之間這種頻頻的宗教來往,親近了西藏與祖國大家庭之間的聯絡。藏傳釋教發起顯、密共修,先顯后密,密宗在傳承、經典、修習次序、儀軌、準則等方面有獨具的特色。西藏釋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習的完好形狀,憑仗壇城、法輪、五方佛冠、嘎巴拉碗等法器,經過奧秘的撲朔迷離的宗教儀式,實踐了對佛、菩薩、本尊神像的觀想。西藏博物館保藏的法器大多系歷輩達賴喇嘛的宮藏品,這些法器不管從資料質地、制造工藝仍是類別功用來講,都能夠作為藏傳釋教法器的代表作。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